【慧宇解老】——第三十二章

2014-12-10 13:42 楼主
【慧宇解老】——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小谷之于江海。

【正误】
《老子本义》《老子注》《老子正诂》是“天下莫能臣”,帛书本楚简本是“天下弗敢臣”。这个敢字添加了太多的主观因素,而“能”说的是一个事实。至于人对道的认识程度与态度,只是决定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对此道其实是漠不关心的。“犹小谷之于江海”,有的版本是川谷。两者的区别不大,不影响对老子的解读。

【慧宇解评】
“道常无名”。道的存在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所以老子也只能“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因为根本不能用语言形容出这个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有多大。而且道无处不在。从微观世界到我们生存的直观世界再到宇宙乃至宇宙之外的宏观世界,简单的说就是从虚无到有限再到无限,道都是它们的主宰。道之所以无名,是因为它太大了。大到我们用最高倍的望远镜也看不到“道”的踪迹。道之所以无名,还因为它太小了。小到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中,道也在其中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但是最精密的科学仪器也无法感知“道”的存在。在地球上,在我们的身体里,道也在不露声色的主宰着人类的命运,主宰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但我们同样无法完整,清晰,准确的感知到它。“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老子这样一个悟道的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肉眼凡胎,不知有道,只知有欲,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俗人。“道常无名”,这就是道的常态。我们从它模糊的痕迹中感知到它的存在。实际上道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是漠不关心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只是向道的回归。道没有主观意识,也没有喜怒哀乐。它虽然主宰万物却不会介入人类社会的进程。所以除了极个别悟道之人敬畏追随道之外,“中士闻道,若闻若亡”,绝大多数人对道不闻不问。“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少数人不信道,嘲笑道,正是因为道的不可知性。
一些具有超能力的人,也可以叫神,也可能是外星人。他们把自己打扮成道的模样,说自己有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能力,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说自己变换万千,无相无形。名字不可说,行为不可预知。对人类动不动以死相威胁。大家可以自己去仔细看看《旧约》,去看看《古兰经》。相信很多人会认同我的看法。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朴,简明无华。是道的别称。有一种说法叫大道至简。意思是说向道的回归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人世间最简单的莫过于“一”。到了“一”的境界,离道就很近了。既然朴是道的别称,那么朴跟道的区别在哪儿呢?那就是道大朴小。朴应该是道在生命中的存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总指挥,是生命中内在的大智慧,是内心深处的那一点清净圆明。能清楚地认识到朴,即“复归于朴”,就是悟道。要敬畏人,敬畏生命。因为在这之中有道的存在。一个人再有权势,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其他人之上。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守之”,守住了朴。“自宾”,自动,甘愿地成为宾客,成为次要的辅佐的力量。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什么是天地相合?这句话的意思绝不是说天上下雨地上流,天下一片绿油油。老子的每一句话都是大有深意的,绝不会说一些无聊的大实话。天是阴地是阳,天地相合也就是阴阳相和。天是精神地是物质,天是般若地是元气。所以这里说的是人而不是大自然。“和曰常”,人只有到了阴阳相和的境界才是正常的。“知和曰明”,只有知道了“和”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说这个人活明白了。其它所谓的明白都是自欺欺人。那么和”到底是怎么回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人的境界。在人的境界,阴阳是不能相和的。这是因为此时的阴阳分为老阴和老阳即所谓潜意识和全身的真气,以及少阴和少阳即意识和神经系统中的真气。在这里意识是君,老阳和少阳是臣。君臣之间的和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君臣之间的斗是绝对的全方位的,是从生斗到死的。你若是想叫少阴和少阳相和,最终的结果就是抑郁症乃至精神分裂。老子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明明白白的要你“知其雄,守其雌”。作为一个人要守住自己内在的大智慧,而不是去追求气感,追求高潮。作为一个国家要守住自己的民族精神乃至人类文明,而不是追求财富,追求享受。人们常说现在道德缺失,为什么?就是因为守错了。守感觉,守真气,守利益,守财富,守权势。结果就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意守真气,真气乱窜。聚敛财富,身陷囹圄。只有到了“一”的境界即圣人的境界。才能做到真正的天地相和。“各复归其根”,意识归于天根,也就是少阴归于老阴,叫纯阴。在纯阴的境界,即《金刚经》说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真气归于地根,也就是少阳归于老阳,叫纯阳。也就是说纯阴纯阳才能合而为“一”。甘露,即“上善若水”中的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这句话怎么讲?真气归根而为真水,“归根曰静”,人之所以能静下来是因为“水”。如果真气不能归根,充斥于身体之中。真气是火,怒火中烧,欲火焚身,不是得病就是死亡。
“始制有名”。始,开始。制,社会结构,国家体制。“始制有名”应该不同于“有名,万物之母”,“始制有名”所指的人类社会应该已经超过了原始社会。而“有名,万物之母”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人类社会既然已经发展到较为高级的程度,那么就应该具备理性和起码的自制力。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人类文明的作用,就是让人们明白什么样的想法和做法才是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需求和利益。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小谷汇入江海。任何回流,任何泄漏都会让由无数雨滴组成的“文明之水”停留在某一龌龊之地从而演变成为人间地狱。文明是由无数的认识与观念组成,其中有正念也有邪念。正念,一切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进步发展,“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邪念,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毁坏社会,毁灭文明。就像癌细胞疯狂的吸收掠夺营养和氧气一样,最终的结果就是无可避免的灭亡。人类的历史,就是由一连串这样愚蠢的事组成的。要是我们不能从中吸取教训,这样愚蠢的事还会一次次的重演。
“知止可以不殆”。止和观,是佛法的两个修行的法门。止是定,也可以叫静;观是慧,也可以叫般若。而戒定慧是无漏三学。止,可以指戒律,也可以是自律。是觉悟之后对自身行为的规范。止和戒在意思上有点类似,它们的区别是:止是一种状态,戒是一种要求。就好比不抽烟的人永远不会想抽烟,而让抽烟的人戒烟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知止”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社会。一个有理性和自制力的人能够保持健壮的体魄,聪慧的大脑,坚强的意志以及俗人难以企及的健康长寿(我不说长生不老,因为这在现在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人类在目前这个阶段,说是井底之蛙也不为过。“玄之又玄”才是“众妙之门”。)。一个有理性和自制力的社会或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和谐幸福。
“譬道之在天下,犹小谷之于江海”。我们的生命和周围的环境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不过是有限的存在物。但是跟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相比,绝大多数人没把道当回事。他们看到的感兴趣的就是眼皮子底下的名利欲,臭皮囊里边的冷热麻。于是人类社会在生死流转中徘徊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人们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有这样一个词叫穷兵黩武,依靠强大的军队去征服世界。老子不这么认为,老子说:“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有人会说这不合情理。这种分歧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的。从战争双方的当事人看来,战胜了对方就是胜利。从整个人类来说,战争本身就是人类文明中恶的爆发。战争的结果伤害的其实是人类自身,最终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就像家庭内部的争斗,打得头破血流,一片狼藉。谁是胜利者?那个杀了自己父母妻儿妹妹一家六口的北京大兴的小伙子李磊,他是够强的。他胜了吗?
“道之在天下”,是道大还是天下大?看似是天下大。“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可是人们看不到,如果没有了道,哪来的生命?哪来的人类社会?人与人类社会不过是小谷,道才是江海。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医的发展需要科学实证,但前瞻也必不可少 老茶馆 天萝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