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风虚”

2014-12-07 21:10 楼主
浅议“风虚”
王昆文 四川自贡高新区广芝林药房
何谓“风虚”?“风虚”一词,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所附《近效》术附汤后,云其“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以后,在《别录》中有云茯神“疗风眩、风虚”;在《汤液本草》中有曰杜仲、菟丝子“补肝脏风虚”;《本草纲目》也称狗脊“强肝肾,健骨,治风虚”;李杲亦曰:“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等。
由此可见,“风虚”就是肝虚。更确切地说,“风虚”就是肝气虚、肝阳虚,或曰“阳虚生风”。其理由是:
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这说明《内经》很早就提出了肝主风的观点,并且,以“风”与肝相应,以“风”代表肝,已经成为历代中医学说的传统理论。
二、 清代的邹润安在《本经疏证》一书中,曾对“风虚”一词的命名原理做过很好的说明。他说:“盖胃者,五脏六腑之本。食气入胃,首即散精于肝。中土虚,则风木之化源伤,可不谓‘风虚’乎?”这就讲清了“风虚”的根源,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脾胃虚即“中土虚”所致。
三、 邹氏还认为,“风虚”是由于阳虚所致。他说:“夫人身惟阴阳和合以为气,而风木由阴以达阳。故阴虚则风实,阳虚则风虚。助阳气者,正所以补风虚也。是故虚风为病,有缘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肝木生发之气不得畅而生者;有因脾胃有病,致土败木侮而生者。”这里,他给我们指出:不仅阴虚可以生风(风实),而且阳虚亦可生风(风虚)。二者是相对应的。这就符合他自己所提出的“风为阴阳二气不相合化”及“风者,阳气之变眚”、“人身阳气自应风化为患”的观点。而这也就是“风”的本质。
邹润安通过对地黄与何首乌二药功效的比较,进一步地阐明了所谓“风实”与“风虚”的区别。他说,阴阳对于人身气化而言,具有开与合的作用,即阴主合、阳主开,而这种作用又是阴阳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他认为:“在风实者,阴不能致于阳而使阖(合)也;风虚者,阳不能达于阴而使开也。”“盖阴阳之开合具于肾。若地黄则能为阴之合,不能为阳之开也”;而何首乌“夜合昼疏,则通于昼阳之闢则闢,夜阴之阖则阖矣”,“既合于至阴为阖,至阳为开,则风之疗也,安能不首推兹味乎?”所以,他对能治头面风的何首乌大加推崇,认为它既能治阴虚所致之“风实”,又能治阳虚所致之“风虚”,这正是它独特的功效和与地黄不同的地方。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结合对仲景著作和《本经疏证》的学习,对关于“风虚”一说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风虚”属内风之一种
“风虚”“乃阳虚而阴不得化之风”,其直接表现为既有阳虚之证,而又有风象者。因其与肝密切相关,故往往多兼有肝气虚或肝阳虚的症状;同时,因土为风木之化源,故又多兼有脾阳虚的症状。如所谓懈怠不耐烦劳,四末不温,忧郁胆怯,脉沉细而迟或浮虚,“头重眩苦极”,“目欲脱,泪出”,眼黑,“阴下湿痒”,或“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或“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等。
二、 “风虚”证的治疗
关于“风虚”证的治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早就为我们创立了治法,指明为“暖肌补中益精气”,即直补脾肾之阳而温肝,用补养之法,助阳气以熄内风。其所附《近效》术附汤可谓治“风虚”的代表方。后世的《丁甘仁医案中风门》中就有一个典型的医案,即是运用助阳祛风法治疗此证。这是对仲景方法的继承和发挥。
三、 治疗“风虚”的代表药物
代表药除天麻外,其余较常使用的主要还有肉桂、白术、生姜、细辛、天南星、威灵仙、狗脊、菟丝子、仙茅、肉苁蓉、菊花、羊肝、何首乌、山茱萸、巴戟天等。如《药性本草》云:杜仲“治肾冷、憒腰痛;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由此可见,杜仲亦为一种治疗“风虚”的要药。
四、 教材对所谓“风”论述不深
由于中医药大学教材在讨论内风的形成原理和中风病的病机时,都没有指明阳虚生风(即“风虚”)这一重要类型,也没有强调“人身阳气自应风化为患”的观点,因而它在讨论作为六淫之首的“风”这一重要病因时,仅仅讲到了“风”的为病特点,但是并未对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即所谓“风”的概念(即本质)究竟是什么。因此,如果概念不清楚,就很难对此问题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2-07 21:33 2楼
小建中汤可以用吗?
2014-12-07 23:18 3楼
“风虚”,颠倒过来讲,就是“虚风”,如此而已。
2014-12-07 23:20 4楼
风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虚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2014-12-07 23:22 5楼
说真话的人是不应当被谴责的。
2014-12-07 23:23 6楼
值得探讨的问题,以近效白术汤来理解,风虚属脾气、肾气虚。
2014-12-07 23:36 7楼
喻嘉言曰:肾气空虚之人,外风入肾,恰似乌洞之中,阴风惨惨,昼夜不息。风挟肾中浊阴之气,厥逆上攻,其头间重眩之苦至极难耐;兼以胃气亦虚,不知食味。
2014-12-07 23:42 8楼
近效白术汤中,附子暖其水脏,白术甘草暖其土脏,水土一暖,则浊阴之气尽趋于下,而头苦眩重、不知食味之症除矣。
2015-01-16 10:10 9楼
有所获,谢谢各位。
2015-01-16 10:47 10楼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 一位重症痛风病人的自疗“秘方” 老茶馆 彭氏医案---感恩回馈之 眩晕8剂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