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上炎-疾病知识

2014-11-21 14:20 楼主
【概述】
心火上炎,病证名。指心经虚火上升的病证。症见舌生疮,口腔糜烂,心烦失眠,舌尖红绛等。治宜导赤清心。



【临床表现】
产热的绝对过多引起的“内(热)”,也叫“实火(热)” ,既然是火,它的主要临床症状当然就是发热,“实火(热)”引起的发热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全身性的发热,往往表现为体温的升高,如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就属于中医“内火(热)”中的“实火(热)”范畴。局部发热,如胃脘部的烧灼感,心窝部的烘热感,头面部的烘热感,小便时尿道的热烫感,大便时肛门的灼热感,等等,它是过多的热量聚集在某一脏腑内所引起。实火(热)在临床上除了发热外,还往往兼有各种新陈代谢谢过于旺盛的症状,如面红目赤、心悸心烦、口渴、喜欢喝冷的东西、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多食易饥、脾气暴躁、消瘦等。引起“实火(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过于元阳的运动、温煦作用过于亢进,从而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谢活动过于旺盛,产生各种症状。
【相关症状】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持续性发热 当口温高于 37.3℃或肛温高于 37.6℃,一日间的变化超过 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 37.4℃~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 各种传染病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不明原因发热 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 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容易上火 上火,是中医术语,意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症状包括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和牙齿痛等。一般认为“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而常见的上火症状则有“心火”和“肝火”。解决方法为去火,可服用滋阴、清热、解毒消肿药物,也可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肺火 肺火盛者,易咳嗽。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实火 实火:
①病证名。指阳热亢盛之火邪。
②邪火炽盛引起的实热证。 实脉 实脉的脉象是浮、中、伏都可能出现的,指下充盈、有力的脉象。
五志化火 五志化火,病证名。喜、怒、忧、思、恐等各种情志活动失调所变生的火证。
舌苔发黑 中医认为舌苔发黑是热极化火所致。还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容易生寒湿,舌苔会变得厚腻,开始是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舌苔发黑的患者会发现舌头中部的舌苔总是黑色的。
口鼻生疮 人上火之后临床症状表现为: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急性胃肠炎,痢疾等,容易在体内积累毒素,服用抗菌药后症状减轻,但副作用较大,且易复发。
口辣 口辣是由咸味、热觉、痛觉结合的一种舌体辛辣或麻辣感觉。
虚火 虚火中医名词,也作“上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阴虚则阳气相对的亢盛,易于导致虚火上升,故虽见火升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颧红升火.心烦少寐.脉细数等。 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指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导致机体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症状
发热伴眼睛充血 发热伴眼睛充血指由于疾病导致机体体温升高并伴有眼睛充血的症状
发热伴寒战 发热伴寒战指由于疾病导致机体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寒战的症状
发热伴咳嗽、咯痰、胸痛 发热伴咳嗽、咯痰、胸痛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指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的急慢性炎症,是常见的多发疾病,危害较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发热伴出血 发热伴出血指疾病引起机体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出血的症状.
孕妇口苦 孕妇口苦指怀孕期间口苦,特别吃了东西以后,口就会觉得更苦。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本证是为心火内盛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其证多因六淫传里化火;或情志郁极火自内发;或过食辛辣之品;或温补过度,导致阳热内盛,形成内火上炎的证候。本证病位在心,证候属实,常移热于小肠形成小肠实热;亦可波及到脾、肝形成心脾积热和心肝火旺等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主证:烦热不安,夜寐不眠,口渴思饮,舌烂生疮,尿黄而少,小便刺痛,或面红目赤。苔黄,脉数。
辩证:心火炽热,心神被扰,致烦热不安,夜寐不眠。心火循经上炎则口渴思饮,舌烂生疮面红目赤,苔黄,脉数。心移热于小肠则尿黄而少,小便灼热刺痛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中医治疗方案】
治疗法则:清心降火。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泻心汤与凉膈散加减: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栀子10克、连翘10克、薄荷6克、黄柏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火上炎证之心神不宁者为宜。(2)知柏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知母12克、黄柏10克、生地15克、山药10克、山萸肉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6克、黄连6克、肉桂3克。本方适用于心火上炎的心肾不交者。上方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2.加减变化:若见火邪伤阴,口干思冷饮,舌红苔黄,可于基本方(1)加龟板15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沙参10克以养阴生津;若吐血、衄血者加犀角10克磨汁冲服,生地10克、丹皮10克以凉血止血。若见小便色赤而痛者,可在基本方(2)中去黄连、肉桂,加小蓟10克,白茅根30克、炒蒲黄10克、藕节12克清心泻火,凉血止血;若见小便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加竹叶10克、车前草15克、萹蓄12克、滑石10克泻心降火,清热通淋。

(二)外敷药物: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常见口舌生疮,疼痛难忍,常用外敷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
1.口疳散:梅片0.7克、儿茶0.6克、青黛15克、煅石膏75克、西月石60克、青果粉60克、细川连180克、山豆根450克、人中黄60克、人中白60克,共研极细末,对急慢性口腔炎,霉菌性口腔炎等外涂2~3天可痊愈。涂后一般有刺激,出现流涎,但不要吐出。
2.绛雪散:西瓜硝、西月石各100克、朱砂3.3克、龙脑冰0.3克,研极细末,喷于患处,每日3~4次,不仅对口腔炎有良效,对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3.漱口方:取防风、甘草、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煎水含漱,治实证口疮。
4.醋调吴茱萸外敷足心治疗口疮。将吴萸研细末,取醋适量调敷涌泉穴处,用纱块胶布固定,可保留3~5天。



【并发症】
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夜不成眠,舌尖红赤,苔黄脉数,兼见面红口渴。或见吐衄血,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甚或狂躁谵语。

病程和预后

【预后】
[预防]
1.心火上炎在以口舌生疮为主时,应勤漱口,晨起睡前饭后尤为重要,以便保持口腔清洁,减轻病情,亦有预防口疮发生的作用。
2.在口舌生疮时,进食宜缓慢细嚼,避免咬伤口舌,形成新的溃疡。戒食生冷酸味水果以免增加疼痛。
3、切忌过劳或熬夜,导致伤神动火,加重病情。
参考来源:
KKME医学搜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1-21 17:39 2楼
学习了。
⬅ 小儿厌食症 老茶馆 热中-疾病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