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龙牡汤临床应用

2014-11-20 21:14 楼主
桂枝加龙牡汤临床应用
2014-5高继平



目录

来源和组成

辨病

辨脉

辨证

现代临床辨治

病例举例

辨方证与辨病讨论


来源和组成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辨病

虚劳病,因虚致劳,因劳致虚两个方面。

五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劳这一种状态,现在辨为虚。

阴虚、阳虚、阴阳两虚

虚与实对,虚中再分阴阳。两虚就是虚


辨脉

大脉,过本部,男子尺大,女子寸大,是病脉。

虚,无力。弱、细、涩。

浮,同虚,沉取则无。不仅是表证。

芤动微紧,都是虚、内取不足的脉。


辨证

失精家:长期遗精或梦遗患者,女性反复人工流史者,房事无度者。

常伴腰痛、小便不利、焦虑、心烦、不寐

与肾气证、黄连阿胶汤证相鉴别。





少腹弦急:

脐下,左右下腹的紧张,可以是触诊所见,可以是病人自述。或伴腹痛绵绵。

阴头寒:

男性外生殖器末端,龟头自觉寒冷或触之肤温低,或与小便不利、阳痿、早泄等伴随出现。



目眩、目眶痛:

两种情况,临床都常见。起坐时眼前发黑,或一过性眩晕,或排尿性晕厥。目上眶或眼周都痛,压痛或自觉痛都有可能发生。

不寐、晚睡、长期专注电脑手机屏幕者多少。

注意参考血压情况。



发落:

头发稀疏、脱落增多,前顶或巅顶多见。或斑秃、少数甚至普秃,甚至眉毛、胡须、鼻毛、以及全身何等脱落。脂溢性脱发多见,多见有睡眠质量差。







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从脉测证,脉证一体。

泻下清水,或完谷不化。或伴腹痛、消瘦、畏寒。

手术失血、外伤失血、经血过多、妇女生产失血。

遗精或梦遗。多伴有焦虑、紧张。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失精,特指男子的就是生殖之精,遗精过度、房事无度等。

女子也称“梦与鬼交”,性梦,伴疲乏、多梦、眶下黑、月经不调,可见成年后各年龄段。注意听病人述说,注意不同地域、民俗的不同表述,恰当问诊。


现代临床辨治

男性,前列腺炎、腰痛、慢性结肠炎、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证诊断等常见此方证。

女性,月经不调、不寐、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病中多见。


病例举例

1、某男,75岁,山东昌乐人,2006年诊

小腹冷硬二年。

二年前冬天一次房事后,开始出现小腹冷,渐发拘紧不适。持续加重,严重时自觉从腰内如有冰水下滴至小腹,伴有畏寒,小便频,痛苦至不能入睡。曾就诊中西医诊为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前列腺增生、神经衰弱、焦虑症、肾阳虚、脾阳虚等,服用抗焦虑药、镇静药多种,曾服壮阳成药、药酒、“补药”等,效果不理想。

刻诊:舌淡胖大,有齿痕,水滑,苔少,脉虚大



从病起因和症状看,以及西医结合检查的诊断和治疗,似乎是无错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西医诊断确定是为了治疗,中医辨证明确也是为了指导有效的治疗。

有法无方,效果就是“想当然”。

合于虚劳失精,以本方一周有效,二月主症消失。



2、某男,26,未婚,软件工程师,深圳人,2007年诊

周身疲乏11年。

11 年前,家庭变故,睡眠出现障碍,心情焦虑开始遗精,并经常为此事担心焦虑中,之后上学工作中一直有遗精。曾经诊断的前列腺炎服药不理想,自担心性功能受影响,也多处服过补肾壮阳的中药。乏力状态不减。

就诊时见:面色灰暗不华,前顶发稀疏,舌淡胖大,脉尺大,沉取无力。





病因明确,失精家。先进行生理知识讲解劝说。

处此方二十剂。

服一周后回复全身轻松,症状缓解。

二十剂服完后,自觉如同没病。

复问是否要再服药巩固,嘱停药观察。此后未再诉不适。

辨因、辨病。





3、某女,20,未婚,山东昌乐人,2004年诊。

气短头晕半年。

半年前一次药物流产后出血多,此后未休息继续上班,渐出现畏寒、气短、乏力、胸闷,脱发多。月经迟后,量少色瘀。服用附子、熟地、人参及补心脾、补肾调经诸药效果不显。舌淡紫,面青灰不华,脉芤迟。

一年半内有两次人工流产史。



失血不华。虚劳病。

本方一周,复诊时面色转红。

断续服药一月左右,愈。

为什么补气血温阳,辨证似无误而不效?

药性治疗,和经方治疗的效果相比较,会有不同。



辨方证与辨病讨论

方证是明确的,相当于鉴别诊断,这就是辨证论治的根本意义。

辨病是明确是的,大的方向,归类上不能出错。

病明确,证辨析肯定,脉看气血虚实阴阳相应。

这样大方向不错,再加上证、药的精准,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把握。



——《金谷子揭阳课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1-21 12:17 2楼
学习了。
2014-11-21 19:59 3楼
好贴,学习了,有机会当访效之。
⬅ 学习针灸之后 老茶馆 中国古人用三角函数测定和计算时间,本质上是地球月球自转公转角速度、位移的函数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