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证治捷要(熟记为妙)

2014-11-10 22:07 楼主
本帖最后由 难忘 于 2014-11-11 18:56 编辑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经腑之分:太阳经证,即太阳表证,有虚有实。表虚治以辛温解肌,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表实治以辛温发汗,麻黄汤主之。太阳腑证,即太阳里证,有蓄水蓄血。蓄水治以化气行水,五苓散主之。蓄血有轻重,轻者治以缓攻逐瘀,桃核承气汤主之;重者峻攻逐瘀,抵当汤或丸。此为太阳病正治法则。因病情、体质之异,太阳病又易出现其它变证,又当施以变治法以补正治法之不足:一为项背强几几的风寒涉及太阳经脉证,表实治以发汗解表,升津液,舒经脉,葛根汤主之,表虚治以解肌调营,升津液,舒经脉,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二为中风而喘或误下微喘证,治以解肌调营,降气平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三为表寒里热烦躁证,治以外散风寒,内清里热,大青龙汤主之。四为表寒里饮咳喘证,治以外解风寒,内散水饮,小青龙汤主之。五为寒热如疟状面色反红身痒的表郁不解证,治以辛温轻剂,小发其汗,宜桂麻各半汤;服桂枝汤不得法,寒热形似疟一日再发的表郁不解轻证,治以辛温再轻剂,微发其汗,宜桂二麻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的表郁内热证,治以微发其汗,兼清里热,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六为太阳阳明合病,表邪未解,内迫阳明证,自下利者,治以只须解表的逆流挽舟法,葛眼汤主之;不下利但呕者,治以发汗解表,降逆止呕,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若误汗或误用吐、下,更有繁多的变证,需参原著详审。太阳病忌吐、下。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也有经腑之分:阳明经证,发高热,汗大出,口大渴,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白虎汤主之;阳明腑证,潮热、腹胀满、手足不断汗出,谵语,脉沉实有力,三承气汤(大、小、调胃承气汤)主之。表未尽者禁清,里未成者禁下。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无喜呕,治宜和解,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病不可吐、下、发汗。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太阴与阳明同为里证,阳明是里热实证,太阴是里虚寒证,脉沉缓,治以温中散寒理中汤或四逆辈。太阴病忌攻下。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乃一经主水火二气,易火虚水亏而出现寒化热化两种机变:火虚则从寒化而伤阳气,脉微细,但欲寐,常伴有无热恶寒,身倦卧,四肢厥冷,吐利等症,治以扶阳抑阴,附子汤、真武汤、四逆汤类。水亏则从热化而伤阴气,阴虚阳扰,心烦不能安卧,咽痛咽疮等症,治以育阴泄热,黄连阿胶汤,苦酒汤类。少阴病不可发汗,不可下。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厥阴为三阴尽一阳生,主上热下寒或里虚寒热错杂、厥热胜复之证,治以清上温下,方如乌梅丸、麻黄升麻汤;或温里清热,方如干姜芩连人参汤; 或救逆去热,方如四逆汤。厥阴病忌汗、下。 友谊长存.gif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1-11 08:08 2楼
谢谢老师分享。已经收藏了,慢慢学习
2014-11-11 10:54 3楼
中医龙 说:
谢谢老师分享。已经收藏了,慢慢学习

谢谢回复!
2014-11-11 12:57 4楼
罗老师好帖分享,仔细品读。
2014-11-11 15:45 5楼
毛振玉针灸所 说:
罗老师好帖分享,仔细品读。

谢谢毛先生评分、点评!
2014-11-11 16:06 6楼
很好啊,老师!
2014-11-11 16:57 7楼
彭氏医家 说:
很好啊,老师!

谢谢版主赞许!
2014-11-11 17:08 8楼
仁心妙手 说:
谢谢毛先生评分、点评!

罗老师您客气了啊。

2014-11-11 18:51 9楼
毛振玉针灸所 说:
罗老师您客气了啊。


2014-11-11 18:57 10楼
未经老师允许,我只是添加了颜色,余者没有改动,希望老师不要介意
2014-11-11 19:21 11楼
归纳的非常好!谢谢分享!
⬅ 秘方:香油炸绿豆可以治咳嗽 老茶馆 目前,本人尚有几个经得住反复临床验证屡治屡验的特效秘方尚未公开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