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木初入歧黄三月的个人总结

2014-09-23 18:02 楼主
大家好,我是九天木,自20140623开始接触歧黄之术,已经有近三个月了。
现在,主要是根据这段时间看的书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如下:
1. 《零起点学中医——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作者:天下无疾
应该说读了四遍以上。
第一遍是大致浏览感兴趣的内容。
第二遍是认真看能看懂的内容,并做简要笔记。
第三遍是边看边做笔记,并形成学习笔记。
第四遍是看学习笔记并参看书中内容。
这本书让我真正了解了中医的概况和各个内容的要点。目前主要是经络部分研读不够深刻,并且方剂部分也记不太多。
应该说在这本书上我学到了好多东西。
(1)后记的自学中医入门必读篇,让我找到了自学中医的门径;
(2)第九讲医案解读,让我明白,找不到师傅时的学习提高方法;
(3)还让我大致对中医的原理、生理、病理、四诊、辨证、方理、药理等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后期学习和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尤其是辨证一讲的98字的方歌,让我对辨病性之虚实和辨病位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我相信,我的识证功夫,会在这98字方歌的基础上越学越深。方歌如下:
A1. 辨病性——虚证要点:(虚是正气虚,即:正气不足)
气虚乏力倦懒言,血虚目涩多梦浅;
阴虚舌小细盗汗,阳虚清冷无力寒。
A2. 辨病性——实证要点:(实是邪气实,即:邪气可以从外来,也可以从内生)
热红黄数寒清寒,痰湿困重舌便黏;
风动歪斜善走窜,气滞胀满瘀紫暗。
B. 辨病位要点:(判断病变位置是脏是腑,哪一脏哪一腑)
肺病不外咳痰喘,心病心悸痛失眠;
脾病消化食欲减,腹胀腹痛大便难;
肝怒脉弦胁胀痛,肾在腰膝小便艰。
(4)对中药四气的寒热温凉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中药五味的酸苦甘辛咸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自己对五味的总结如下:
酸主收邪存则敛
苦清热易损阳气
甘补益气滞则壅
辛行散易耗气血
咸软坚最伤阴血
(5)更多个人感悟,请参看我的学习笔记。

2.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
认真看完了概论部分和原理部分。
概论部分只是大致了解中医的基本内容。
原理部分主要是讲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精读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一脏病变,根据相生规律可以影响到母和子,根据相克规律可以影响到己胜和己不胜。
接下来要看《中基》的生理部分和病理部分,以及最后的治则治法。估计看完要1年后了。

3.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此书有些人说好有些人说不好。
我是将它当好书来看。可惜,看了好几遍也只是理解一点点。
只仔细看了原理上篇3遍以上,其它略微浏览,也看不懂。
对其圆运动的原理很有认同感,它将大气的圆动动和人体五脏的圆运动作为一个整体一来看,这个思想很容易理解明白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则治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本气自病,也很认可。
对了,这本书里,偶尔看到了脉学篇,属于入门的,我也看得懂,然后,我自己总结的方歌如下:
食中名取寸关尺,浮中沉在皮肉骨;【指法与部位】
三部九候候脉来,静心听脉不看脉。【候脉与听脉】
左手为阴心肝肾,右手为阳肺脾肾;【病位】
浮沉迟数有大小,寒热虚实再病势。【先病性,再病势】

不管是好是坏,我想《圆运动》是先从整体来看待中医治病的原理,而不是像其它书,一上来就是方。就像老师上课的一种规律“总分总”,先总体介绍主要内容,再一个一个分而讲解,最后再进行总结。现在的很多中医书都是一个一个地讲解,容易一叶而彰目。

4. 四小经典
背诵了《三字经》的“医学源流”篇。
《频湖脉学》没有怎么看,主要是也看不太懂,要先看一些更基础的内容或许能开始看这本。
《药性赋》则只是在看到中药时,有选择的参考看一看。
《汤头歌》主要是围绕四君子汤展开,学习了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四物汤,理中丸等方剂(有部分方剂是从《圆运动》看到,然后再参看汤头歌。)

5. 《小说中医》
现在只看到前六回。
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第五回,将藏象和脏腑的区别讲得非常精彩透彻。很多人,不管是中医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人,不懂其中的区别,都会将中医认为是不科学的。
个人认为,只有将藏象和脏腑的区别理解了,再去学习中医的生理部分(藏象经络),理解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其它各回的精彩内容,可以参看我的学习笔记。

6. 百草居 http://www.baicao99.com/][b]http://ww...多的中医爱好者多多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b]最后,欢迎拍砖^_^[/b]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9-24 08:19 2楼
我建议自学者不要把《中基》看得太重,了解一下就够了,因为它不是什么科学,反而会把人稿糊涂。
2014-09-24 08:35 3楼
努力。
2014-09-24 08:38 4楼
YYXZZM 说:
我建议自学者不要把《中基》看得太重,了解一下就够了,因为它不是什么科学,反而会把人稿糊涂。

盖房子不要把地下的哪几层看的太重了,囫囵几下就可以了。因为它不是上面的人能看到的,扯不上政绩上。
2014-09-24 08:48 5楼
楼主老师听到没,“豆腐渣地基,最好别在那上面盖房子,否则就是危房”,还是要多巩固基础呀。
2014-09-24 08:50 6楼
我也是在自学,除了小说中医没看过 其他的书和你看得差不多,学中医的目的是一样的。看书的时间非常有限。自身身体不太好精力不足,看完就特别容易忘记。相互鼓励吧!
2014-09-24 09:06 7楼
感觉书看的比较乱,没有一个系统的。所以进步特别慢。
2014-09-24 09:28 8楼
循序渐进式学习非常值得借鉴。
⬅ 硫磺的使用体验 老茶馆 无意间治好一个肺气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