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说木——天人合一琐谈 之 水火既济壮人生(一)

2014-09-17 07:37 楼主
本帖最后由 xuguizhen1956 于 2014-9-17 07:50 编辑

五行说木——《天人合一琐谈》系列之
水火既济壮人生
——试论心肾对于大脑功能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 孙炳炎
前言

四百余年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为何没能在医学领域发展出作为现代医学基础的人体生理解剖学?是我们的先人缺乏这方面的才智还是如某些人贬低的那样,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特质只会发展那些与形象有关的技术,而缺少一种叫做“逻辑”的精神,不善长进行严谨周密的逻辑分析与推理,发展不出繁复的科学?
自1840年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舰面前一败再败,直至120年前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处在空前的自信危机中,许多学者,包括严复、龚自珍、康、梁、章太炎以及民国之后的大批思想家和学者们,都曾对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过各式各样的反思与批判,著名的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梁启超在北大协和医院手术摘除坏死的一侧肾脏,结果将好肾摘除,为维护西医的声誉而选择了沉默。较为理性的或者出于袒护或者自我辩护的意见则认为,我们的先人找到了不用解剖人体,少用手术的理论和方法,不必通过解剖来认识人体生理,其主要证据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的五千多年前一颗头顶有生理愈合圆洞的颅骨,据信那是一次成功的开颅手术;另外就是广为人知的华佗用麻沸散给人做打开胸腹的手术。有着这样先进的手术技术,解剖人体以求认识人体的生理又有何难?但我们的先人究竟没有走这条路,那一定是有了更为简洁得力的理论和方法,这个理论方法不是别的,正是中医学特有的脏腑经络体系及其学说,其核心的问题是心肾与大脑中枢的关系。
但是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运用现代的各种科学仪器和手段,组织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和有关机理——遗传和基因都已经清清楚楚,中医学的脏腑及其经络还是茫无踪影,仍然得不到证实,中医还在背负着“用心思维”的尴尬名声。那么,中医的脏腑经络究竟存不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道路究竟在哪里?
本文所要做的就是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一个既非科学工作者,又非医务工作者的一个普通中医爱好者,能够解答这样一个超级重量的问题,莫非这又是一个骗子或出言不惭的狂人?请您先放下任何先入为主的预设,先耐心看下去,相信看了开头,您一定会将全文读完,它不过八千多字,但它的价值远不止这八千字。

内容提示:这是对于现代医学体系颠覆性的发现——中医学是集微生物、植物、动物三种生态生理的医学体系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探索,大体上揭示了中医是一种怎样的医学,尤其是解决了事关中医存废的两个关键性难题,即怎样认识中医将大脑的思维功能归之于 心,大脑的生理功能归之于肾的问题。这些在我的文章《以微生物为基础生态,构建天人合一的人体生理学说》中,进行了大致阐述,并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反应在了文章里。为了把心肾对于大脑功能的决定性作用的道理能够阐述得更完满些,这里有必要把我在上文所认识到的关于中医学的定义以及心肾与大脑功能的关系,在这里大致重述一下。
关于中医学,是“以微生态为基础,以植物性(脏)功能为内在主体,以动物性(腑)功能为外在表象,以经络气血津液为联络通道和载体的,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以阴阳五行为哲学基础的天人合一的人体生理病理诊疗学说 。”其哲学基础就是传统的阴阳五行作为脏腑学说的基本工具和药物学工具。在这里阴阳五行不仅是哲学指导,而且就是实物概念的实体运用。
再简括一点,中医学就是一种全生态医学体系。这个全生态是指人融汇微生物进驻自己的体内,用以平衡自然与自身,构筑了人为生物界普通一员的基础;以植物水液渗透和信息传导为“模板”,复制了体液和信息在各脏腑器官之间渗透传导的生理模式,成为人生命活动的基础运动形式;继承了动物世界物质、体液循环(食与饮)的生理运动模式,使人能够以主观能动的方式存在于自然之中。
其脏与腑的区别,就在于,脏基本上(不包括心脏)是以体液的渗透和信息的传导为特征的生理生化运动形式,这与植物水液、营养传输方式完全相同,因此,这类功能我将其称为植物性功能;腑是以体液、食物与信息(寸口的切脉点)的流动为特征的生理生化运动形式,这和动物特有的腔室管路为通道进行物质和信息流转是一样的,因此,我将这样的器官功能称之为动物性功能。
这样,中医自己也争论不清的三焦也好理解了。《内经》称三焦为“决渎之官”,亦即水液流通的器官,但又不同于心肾这两个体液循环器官。中医将所有胸腹体腔之内体液渗透流动的功能(包括淋巴在内)统归于三焦来管理,就像把所有的水液代谢谢功能都交给肾是一个道理,不过一个有着实体的器官,一个至今还在争论它到底是个什么器官。也证明了我在分说植物器官翻版为人类器官时所说的,三焦是翻版了植物茎秆细胞之间水液渗透、毛细、升腾作用而成是正确的。实际上,这是中医两个“用功能”构建的器官(另一个是心包)之一,以示对于人体渗透传导功能的重视,所以一直没有或找不到一个相对应的实体。这样,比如脾胃有湿是脾胃病的常态,在此就可以将脾胃有湿称作中焦有湿,在治疗上用茯苓、白术给中焦渗湿燥湿的含义也确切了;腹水的治疗就可以称作中焦水臌下焦(肾、膀胱)渗泄了。这些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参考了”植物生命运动模式的证明。
所以,几乎可以作为现代医学核心的大脑神经传输功能,因其不属于流动传输(现代医学证实为乙酰胆碱、多巴胺等类物质的接力式传导)而将其归属于肾;大脑的思想功能因其思想正常与否,取决于心脏(包括心包)的健康、平和、稳定,因此将“思”的功能交给心去主宰。
在中医学中,脏与腑不是分开来表述的,而是“脏腑”合称的,这是一个以微生物为基础生态,植物与动物性生理共存的复杂系统。因此中医学是一门全生态的生理病理医学。微生物、植物、动物三大生物界的生理生化活动,共同支撑起人类的生理生命活动,这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没能够意识到的,但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分明的将三态生物界生理特征共融于人体生理病理中,进而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以之指导医疗实践,创造了伟大的中医学。
这三态对于人体的总体意义,已经由我们的传统中医理论体系来完成了,这里主要是分说一下。
第一微生态系统,对于我们人体大致有如下作用:
1、我们人体与自然界的平衡器;
这个系统与我们的免疫系统互为表里,中医所谓的六淫:风、热、暑、湿、燥、寒,亦即自然界的季节气象变化对人的生理病理影响,首先做出反应的就是我们体内的数以千克计的菌类和病毒,我们的反应正常与否,就是取决于这些菌类和病毒的反应是否正常;而这些反应亦可以“反作用”于人体,人体的获得性免疫能力,还须有赖于细菌病毒的存在与致病感染;设想如果没有一个这样的生态作为基础,还能存在我们强大的免疫功能,我们的每一个个体,还能存活于这个到处是细菌病毒的世界吗?现代免疫学的免疫种植,不就是这个基础生态系统作用的有意或无意的利用吗?
2、区分族群和生物类别:不同的动物消化系统之内有不同的共生菌群,食草动物消化纤维素的生物酶和细菌,肉食动物肠道内强酸的环境下的菌群,我们人类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的肠道菌群,同一地域相同风俗习惯的不同个体的区分,实际上每个个体直至种群的差异,归根结底,肠道菌群的差异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此我猜想人类对于异类的排异反应很大程度上是菌群的排异反应;生物死亡后,成为细菌的营养,在细菌的作用下都要归于大地,因此土地是菌类的大本营;肠胃消化道则是消化吃进来的各种食物,不同的动物其肠胃的消化菌群显著不同,以消化各自不同的食物,因而也成为了细菌的大本营,可以说动物是将土地搬到了脾胃里,成为后天之本,如是理解脾胃属土,方才顺理(以下各点不再展开)。
3、为我们提供某种保护,抑制某些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
4、修复某些创伤;
5、为我们提供和制造必须的营养物质。
第二植物性生理系统,即以渗透、传导为主的植物性脏腑(脏)功能系统,完成大部分生理生化功能,支撑起整个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由于中枢神经的运动方式属于此类,所以大脑系统的生理功能归属于这一系统的肾脏)。
第三以心为主导的能动的动物性器官(腑)功能系统,让人类真正的动起来,为人类最大限度地独立于自然,更强的适应自然的能力,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最为强有力的结构性支撑(控制人体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能否正常、有效、平稳地发挥其功能,决定性的取决于心的功能状态,所以中医学将这样的重任给予了心脏而不是给了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道家秘法 治疗一切疮疡不收口 老茶馆 登天池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