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医》读书笔记03——第三回

2014-09-02 11:25 楼主
第三回妙改方巧改方改如不改重开方又开方开犹未开



1. 肺结核之培土以生金,方为参苓白术散。

2. 为照顾黛玉病,要实现调方与守方的统一。

即:换药不换方,换进之药与调出之药相近、相似、相仿、近似、类似。

苍术易白术,薏仁替芡实,橘红换陈皮,砂仁改蔻仁。

3. 写作要掌握词汇,开方要熟悉药性,才能运用自如。

4. 两张药方,一张用药之正名,一张用药之别名。

表面改而实质未改,药名调而药物不调,可谓不调之调,尽得其妙。

5. 换药不换方,换名不换药,可以算是一种精神或文字的“麻醉剂” 。

6. 外行非要领导内行,逼得内行只能愚弄外行。

7. 不同患者的守方方法

对不信任医生的患者,取效也要更方(换药不换方)——改方不改法;

对信任医生的患者,不效亦不必更方(虽然不效但也没有“叫倒好”)。

某患者大寒服有附子30几付的药,没有效果但也没有上火,说明其寒气太多,附子未能将这些亏空填平,故暂无疗效。守方再服,其功必见,终见大功告成。黎明前的黑暗,一定要坚持住。坚守其中,不左右摇摆。

8. 更方守方分类

效亦更方:病机已变,理应治随机转,方随证变

不效亦更方:辨证有误或其它原因导致无效

效不更方:方有可见之疗效,宜击鼓再进

不效亦不更方:方无可见之疗效,但能确信证方一致,守“无效之方”

9. 更方原则

更不更方,如何更方,更到何种程序,决定于病机的变化情况,与前次诊断治疗的正确与否。

古代医家言“证随机转,方随证变”。

10. 更方守方分析

效亦更方:病机已变,理应治随机转,方随证变,切不可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不效亦更方:辨证有误或其它原因导致无效

效不更方:方有可见之疗效,宜击鼓再进,再服若干,乘胜追击。多见于慢性病。(可望见目标)

不效亦不更方:方无可见之疗效,但能确信证方一致,守“无效之方”,但更需要定力。与效不更方相近,但尚无疗效支持。(要有望到目标的望远镜,指明方向的指南针)

守“无效之方”的定力,只能来自于对病症病机的掌握,对疾病发展趋势的了解,对自己辨证的自信,对方药功能的信任。



11. 事物发展有突变有渐变,治疗有速效有缓效。

当前中医以治慢性病为主,更多是渐变缓效。故对渐变这一过程,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不妨看看丰子恺的散文《渐》。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一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

使人误以为恒久不变,这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

“渐”以时间为容器,将事物的变化不厌其烦地加以细分详解,事物的变化被分散到多个时间单位中,拉长了事物变化所需的时间,仅看少数几个时间单位内的变化,并不能觉察其变。

12.中医对不效亦不更方的准备

作为一个中医,首先要做到对疾病病机的掌握,对疾病发展趋向的了解,对自己辨证的自信,对方药功能的信任。

其次,还要对渐变有所思想准备,明了即使治疗方法正确,慢性病的起效与痊愈也是一个渐变缓进潜移转化,渐入佳境的缓慢过程。

如:湿邪之性粘腻,在诸多邪气中最难速除,而又年久时远,根深蒂固,起效必然缓慢。

13. 中医对“渐”的理解与处理

其一,“渐”将起效时间拉长,故中医也要将观察期限延长。

不以一时两刻,三付五付药判断疗效、定正误,将疗效放在较长的时间单位里观察。

其二,“渐”细分,中医要详察。练就见微知著的功夫,敏锐地发现细微之处,明察于秋毫之末。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小说中医》读书笔记02——第二回 老茶馆 《小说中医》读书笔记04——第四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