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以宁为贵,民气以和为贵,无大灾变则气运主之,逢大灾变则胜于气运

2014-09-02 10:47 楼主
灾荒兵火地震,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此疫疠之气重于天之气运也。

吴子鞠通言,宋元以来各家,皆不知温病伤寒之辨,皆以治伤寒之法治温病。




尼玛道理就怕分析,再下以为,伤寒之热,其性刚烈而期短,多聚阳明为要。温病之热,其性坚韧而绵长,多聚三阴为要。

此温病于伤寒本质之不同。

治伤寒之热者,其药力多刚猛短促,大攻大杀,其加于温病,则必相左,难以入症。

伤寒之为病,必有邪气感于肤表,循经传而入里,必有六经传变过程。

而温病之为病,或为伤寒未清,邪气滞留三阴,或为秽戾之气入乎口鼻,传于三阴,或有潜伏,或为发病,而未过三阳。

此种皆不宜刚猛攻伐之药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9-02 11:22 2楼
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发温。

吴又可又谓,温病非伤寒,温病多而伤寒少。

汪廷珍曰,六气之中,君相二火就不用说了,风湿与燥,无不兼温,唯寒水与问相反,然伤寒者,必病温。天下之病,熟有多于温病者呼?

热论篇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出,勿止之。

刺志论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

论疾诊尺篇曰,尺肤热甚,脉盛燥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
2014-09-02 11:41 3楼
读书多思考,必有新知。

病温和病暑何异?再下以为,病温者热盛于厥阴,阴伤于少阴,其人有阴虚火旺之象

病暑者,其人热在太阴湿土,而未伤于少阴,厥阴,其人有湿热灌注之象。

可知病暑易治,以其入太阴湿土,并在六腑。病温难治也,以其入少阴厥阴,病在经脏。
⬅ 请教各位老师了 麻烦你们了 老茶馆 治疗精神抑郁症的一张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