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穿中医的利剑(长篇连载)

2014-07-29 23:18 12楼
三是缺少鲜明实际的病例案例。
翻遍古今中医书籍,始终找不到一本专门用脉象与病症对应、并且是如何通过推理病症的书籍,偶尔有几例,也是言简意赅、浅尝辄止,让我们无法判断是专门号脉推理得出的病症,还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得出的病症。
我想,如果有这么一本书,详细记录了患者左右手、寸关尺的脉象,通过脉象是如何一步步推理出患者疾病的,那么脉学的发展,绝不会是如今的窘境,西医不相信,中医不自信,中医自己也不会。80%的中医都认为号脉就是简单的看看患者的虚实寒热,号脉乃四诊之末,可学可不学,号脉就是装象。
2014-07-29 23:32 13楼
四是脉学处于尴尬地位。
所以,诋毁脉学的人,恰恰是中医自己,中医人自己都不去钻研脉学了,那脉学如何继承发扬呢?
多少中医一提脉学就大谈特谈号脉乃四诊之末(中医里有望而知谓为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之说),不屑一顾,那么作为四诊之末的号脉都不精通,又何谈望而知谓为之神呢?
如前文所说那个眼袋肿的妇人,眼袋已经做了手术,且涂抹了化妆品,如何望而知之呢?
我也非常支持中医四诊合参,但是我们宝贵的号脉技术需要中医人真正重视起来,若十个中医里有八个中医能够做好不用患者开口,号脉可以知道患者多数的疾患,那么中医的地位,中医的发展何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近几年在号脉技术上涌现出了一批高人,如金伟、许跃远、王光宇、余浩、王四舒等。他们在号脉技术上的造诣真的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他们是谁、从哪里来、每个人都达到了什么程度,每个人的脉学技术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区别呢?

明日再见
2014-07-30 10:53 14楼
脉诊乃四诊之首,是学习中医能否入门的关键。不会把脉休言病机,切脉不精方药无用。希望楼主能长期连载下去。
2014-07-31 10:09 15楼
xwx 说:
脉诊乃四诊之首,是学习中医能否入门的关键。不会把脉休言病机,切脉不精方药无用。希望楼主能长期连载下去

您肯定也是精于号脉的高手啦!
2014-07-31 10:51 16楼
我们知道,沉脉主里,紧脉为寒,沉紧的脉通常指里寒。但结胸的脉也是沉紧,可是病因是热邪内陷。
请问楼主,单凭沉紧的脉,你怎么判断病因是热还是寒?
2014-07-31 10:59 17楼
第三章:古今号脉的那些高人 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

脉学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天马行空,形成了很多流派了,中医圈经常去参加学习交流的人都见过号脉能够诊断出诸多病症,但是每个流派又都有各自的特点、风格。

首先着重介绍的两位是凭借自己努力探索,创造性的发明了号脉诊断疾病,虽不是传统中医的号脉理论,但是同样能够精准诊断疾病。

1、金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氏脉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男,汉族, 1950年生于山东淄博,9岁失明,现为中国脉象研究员,全国自强模范,兼任欧共体国际荣誉联合评选委员会医学评审委员、世界华人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文献研究编委会中医典籍编辑部特约编辑、中国咸阳疑难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等十几项职务。自1973年以来一直从事医学工作,结合临床实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脉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了传统中医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思想,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脉诊为手段,以数学为量化工具,综合了当代有关的科学成果,建立发展了独特的"金氏脉学"理论,对疾病能够基本做到定性、定位、定量诊断,是既不同于传统中医,又不同于现代西医的一门新的无损伤诊断理论。
总结归纳出198种病理脉形,累计诊治患者近20万人次,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均在85%以上,基本实现了脉和病的统一。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自1990年以来,先后出版了《脉诊新法》(盲文版)、《金氏实用脉学》(盲、汉、英三种版本)、《金氏脉学》、《我的脉学探索》四部专著。其中《金氏实用脉学》获世界传统医药突出贡献国际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残疾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盲文版被国家教委和中残联列为盲人中专医学专业教科书;《金氏脉学》获国际科技优秀成果奖;《我的脉学探索》一书被列为“中医新课堂丛书”。此外,金伟先生在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他用自拟的"复康I号"、"复康II号"治疗癌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金伟先生自1989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宣读论文80篇,19篇获奖。由于金伟先生在上述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1994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中残联命名为自强模范;中国国际名人院授予"全国医药界精英"荣誉称号,受到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名字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教科书版)、《东方之子》、《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模大辞典》等典籍。1999年10月名字被《中国百年风云人物》一书收入,并被评为金奖获得者。
2014-07-31 11:23 18楼
金凤蝶 说:
我们知道,沉脉主里,紧脉为寒,沉紧的脉通常指里寒。但结胸的脉也是沉紧,可是病因是热邪内陷。
请问楼主

学习书本要有自己的思考,书本上说的绝对不是全面的。
2014-07-31 13:44 19楼
2、许跃远,男,回族,1955年10月生,安徽寿县人。中医世家,中西汇通30年,孜孜不倦研究脉象。他首次提出寸口脉的神经学与血液供应分属内容,提出摸“脉人”的诊脉思想。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并确定了边脉、风脉、浊脉、潮脉、漾脉、奇脉、脉晕点等脉象,并试图规范兼脉的命名方式。脉象图的发现为脉诊提供了形态学内涵。他认为脉象是人的体征,需弃门户之见,倡导中西互补、六诊断病。许医生为人低调,淡泊名利,唯诊脉察病独具慧眼,对多种疑难病症,候脉知病,中西互参,每获奇效。通过脉诊,可以清晰地感知几毫米的结石、囊肿,芝麻大小的息肉、肿瘤,对未出现症状的脑梗塞做出正确诊断,其中不乏有第一次CT、MRI扫描没能诊断而经过脉诊定位后再次精细扫描确诊者。

以上两个脉学高人,目前在脉学界都有很高的地位,也都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打开了号脉诊断疾病的大门,其实号脉诊断出瘤、结石、囊肿等疾病,已经不是令人大惊小怪的事情了,包括王光宇先生、余浩先生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号脉、不同理论号脉来诊断疾病,给疾病定性、定位、定名,这充分说明脉学是一项可以深刻挖掘的学问,说明人体里充满着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2014-07-31 13:47 20楼
3、中医——王俊(王四舒):传统中医号脉也能做很多事
民间大众对传统中医号脉已经不再感冒了,中医院校的老师、中医本身对传统中医号脉也没有什么积极的探索了,这一切可能要归功于现代的科学仪器。
有了透视设备,有了检测设备,传统中医号脉诊断疾病似乎就成了小儿科,那么我们就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那些科学仪器无法诊断的疾病。

白癜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
2007年11月,四平市,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军官宇成龙,发现自己患上白癜风,虽说都长在衣服能够盖住的地方,目前除了自己没有人知道,但是难免以后扩散,焦急中找到四舒号脉。
以下是医患对话。
“你患有皮肤病。” 四舒说。
“是的。”
“这个皮肤病不是疙瘩类型的。” 四舒说。
“是,不疼不痒的。”
“身体左侧要多于身体右侧。” 四舒说。
“大部分都位于身体左侧。”
“这个皮肤病不是紫癜风,应该是白癜风。” 四舒说。

为什么号脉就能知道患者有皮肤病,甚至是轻微的皮肤病,如何判断不是疙瘩类型,又是如何判断不是紫癜风,而是白癜风的呢?
中医号脉从哪个角度,用什么理论进行的推理呢?
这就像魔术,如果谜底揭开,我们感觉不过如此,其实号脉推理疾病就是这么简单。

推理过程及理论明日公布。
⬅ 罐诊的诊病 老茶馆 彭祖云,虽不知方术养之得宜120岁小复晓道240加之480尽其理则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