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失眠的真实病因

2014-07-04 18:47 楼主
从计划经济进入到商品经济以后,为人们生活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变化,复杂人际关系,工作压力过大,每天紧张学习,以及大量饮酒,无度服用药物、兴奋剂、保健品,环境污染等,为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在各个阶层人群中,睡眠质量每况愈下,失眠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生活之大敌。有专家指出,美国失眠病人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33%,这个比例在中国会更高,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比例甚至达到了58%,这意味着每两个人当中,至少有一个人存在失眠症状。
当前失眠已经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由于中西医对失眠认知不同,采取治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
西医治疗失眠以镇静药物为主,不探讨失眠产生的病因,均以镇静药为主,强制抑制脑神经,所以,失眠人群当中有些人,为了睡眠不得不大量、长期大量服用镇静药物,抑制过度兴奋的神经,其结果越服用镇静药物,越刺激脑神经,服上药以后能维持几个小时的睡眠,次日脑袋昏昏沉沉,导致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身体乏力。病人在服药期间有效,停药后病症又开始复发,长期服药又会产生依赖性,使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祖国医学与西医有不同的看法。祖国医学认为,失眠称为“不寐”、“目不眠”、“不得卧”。失眠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脑髓失养,心神不宁。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进而导致心失 所养及由于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而导致心神不安。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
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旧、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失眠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中医与西医对失眠的认知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医从人的整体上观察失眠的成因,然后,辨证施治。失眠可来至多种原因:
有的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导致失眠。
有的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
有的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
有的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
究其上述这些病因,导致失眠最主要的病因在心,是心主神明的功能失调所致。
脏象学认为,心主神明是心脏一项重要功能。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句话说,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素问·移精变气论》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就是指这种广义的神。狭义的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于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不仅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这早在《内经》已有明确的论述。但在中医学脏象中则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接受、担任之义,即是具有接受外来信息的作用。
古人之所以把心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别无不从心而发”。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或可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如《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又说:“血者,神气也”。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亦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
我多年来运用中医外治法,曾治愈多例失眠的患者,以性别上看以女性居多,大多数失眠患者,患病的病因来至心脏,轻者治疗当天就出现困意,在较短的时间内,病情就治愈了;重者几天睡眠状态就得到改善,一两个月病情就治愈了。
下面介绍一位失眠患者治疗全程,从中看到“心主神明”的功能失调,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根据经络理论,采用经络调整法,调整心脏有关经络,是治疗失眠的好方法。
这位女士,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小学教师,责任心很强的班主任,几年来由于双方几位老人从患病到去世期间的忙碌,以及班上教课的劳累无形压力,使她身心交瘁,力不从心,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整天头晕脑胀,胸闷气短,体力不支,有时讲课脑袋一片空白,有时无缘无故的摔倒,因此,无法再进行教学,不得不休假接受治疗。
经一友介绍到我处来诊,问清以往病情后,判断病因还要通过诊脉方法,观察体内脏腑之间的变化,然后再确定患病的真正病因。
从脉象上看,心脉虚,而余脉平,病因在心。从脸色上看,苍白无华,两眼无神,语音低微,身体消瘦,一副久病不愈的样子。
病因诊断后,我对这位女士说,你失眠的病因在心脏。她说,我知道心脏是不太好,有时心区出现突突特别难受样感觉,有时睡半道觉疼醒,有时说没有劲身上一点劲都没有,马上就要摔倒似的。我说,你这些症状都是来于心脏病,是心脏患病的各种表象,主要的是由于你家庭和工作压力,造成思虑太过,久而久之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最终导致失眠。因此,心脏患病是你失眠的真正原因,根据经络调整法,调整通往心脏的有关经络,“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烦躁的心情即可解除,失眠症状病症即可得到抑制。
治病机理讲清后,根据患病的病因,选择通往心脏的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用手点按经络上的穴位,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通往心脏的气血平和、流畅、充足;又根据“虚则补之”原则、五行生克属性,又选择了通往肝、胆的肝经、胆经,用手点按经络上的穴位,以肝济心,以母补子使之相补,治疗的当晚睡眠就得到改善。随着治疗的不断进行,失眠时好时坏,有时睡眠的时间长,有时睡眠的时间短,有时睡眠实,有时睡眠虚。治疗大约十几天,睡眠质量大有好转,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心脏的各项功能也好了,失眠的病症就痊愈了。我为女士说,自从你为我治疗开始,感觉心脏比过去好多了,身体有劲了,精神状态也好了。
治疗失眠还要关注心气上的变化,根据心气的不同变化辨证施治。当心气虚的时候要坚持补,当心气实的时候要坚持泻,补与泻是调节通往脑部,为脑提供气血的关键,是解决失眠的本质。
以上治疗失眠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人体规律的。失眠是入体患病的一种病症,它可有好多种病因,但心脏发生病变是失眠的重要原因,从经络上看,从阳经分布脑的经络上看共五条,而心脏的经络就占有两条,体现了“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这些治疗方法如果看懂了,你还会长期大量服用安眠药吗?还要躺在床上查数等待睡眠吗?还到处寻找各种偏方治疗吗?只要选择通往心脏的经络,点按经络上的穴位,开通直达脑部的“泵站”,当晚即可解除失眠带来的困扰,这是长期临床得出的结论。
根据十二经络理论,采用调整经络方法治疗失眠,是不花钱的好方法,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心就是佛,随心所欲,治病的方法在你心中,在你手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2-14 21:48 2楼
谢谢分享!按摩确实很有优势!
⬅ 民间验方-----骨质增生药酒方 老茶馆 女儿刺牙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