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散验案二则

2010-05-21 17:45 楼主
安中散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延胡索、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各5两,牡蛎4两,甘草10两组成。原方注明:上药研细末,每服2钱,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服,如不饮酒者,用盐汤点下,并不拘时。该方主治由寒引起的上腹痛、恶心、吞酸、胀满感及与寒邪相关的肋痛、月经痛、下腹痛等症。笔者在临证中,每予安中散治疗上述诸症确有桴鼓之效,兹举验案二则如下:

一、右上腹疼痛伴呕吐

患者王某,女,60岁,初诊日期1999年11月12日,患者于1996年6月5日因胃癌在某医院做了胃2/3切除术,术后2个月出院。出院后,仍有食欲不振与食后呕吐的症状,近日因受寒而出现食后上腹疼痛,遂到某医院治疗,因疗效欠佳而寻余求治。刻诊:每食后即出现腹痛并呕吐,其呕吐物为黄绿色液体,脉沉迟,舌淡红,苔薄白而湿润,舌尖上有瘀点。余辨证为中焦虚寒,瘀阻胃络,其治法为温中散寒,祛瘀止呕,方选安中散,方药组成与服法如下:延胡索、良姜、干姜(炮)、小茴香(炒)、肉桂各10g,牡蛎12g,甘草20g。上药研细末,每服6g,用淡醋汤(温开水50ml加醋5ml)调服,服药第3天患者上腹痛与呕吐症状消失。此后随访,患者仅偶尔出现食后腹痛,无呕吐症状。

按:该例患者术后由于胃寒而出现上腹疼痛和呕吐酸水,是典型的安中散适应症。患者食后1小时即发生呕吐当属胃源性呕吐,呕吐乃胃气上逆所致,脉沉迟、舌见瘀点乃脾胃虚寒、鼓动无力而致瘀血停滞之象,再加之受阴寒之邪侵袭而发作上腹疼痛。安中散方药组成中,高良姜、肉桂、小茴香等温药均是针对胃寒而设;延胡索有活血理气之功,与其它祛寒诸药配伍,既可理气,又有行气散寒之效;恐方中多味辛热药物辛热过度引起火热上炎,故取煅牡蛎潜阳除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安中散方中诸药配合,故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二、痛经

刘某,女,26岁,已婚,2001年3月初诊。患者自15岁月经初潮起,每次月经期间少腹持续性剧痛,直至经期过后疼痛始缓。曾在某医院治疗,因无明显好转而来我处诊治。症见经来腹痛剧烈,痛时肢冷汗出,腹痛喜按,得温则舒,面色淡白,泛恶呕吐,少腹腰背有冰凉感,经量较多,色紫暗,有血块及败絮状物,脉紧涩,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苔薄白。辨证为寒凝胞宫,瘀阻不畅。治宜散寒通络,活血止痛。方选安中散,其处方组成为:延胡索、高良姜、干姜(炮)、小茴香(炒)、肉桂各60g,牡蛎(煅)75g,甘草80g。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6g,用黄酒调服,每日2次。经期后继续服用,连服1月,再次月经来潮已无不适,为巩固疗效续服所剩之散剂。2003年随访,未再复发。

按:《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此例患者乃因寒而气滞血凝发为痛经,血寒则畏寒肢冷,月经量少,色黯有块,气滞则下腹胀痛。舌质紫黯,脉紧涩等均是寒瘀之症。方用安中散,肉桂、高良姜、干姜、小茴香等温热药散寒通络,配合延胡索活血理气。因患者病程日久,故用安中散诸药研细末为丸,以图缓收其效。患者仅服药丸月余而10年沉疴获愈,令人叹服安中散散寒除瘀的功效。 ( 张存龙 甘肃省通渭县中医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关于经络穴位的功效位置 老茶馆 刘渡舟教授活用经方验案八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