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验方秘方(感冒, 噎膈,吐血,泄泻,痢疾)

2014-05-10 09:00 楼主
NO1. 感 冒
[辨证方]
1、寒证
王三才:人参败毒散,治感冒非时,伤寒头疼,身热拘急,憎寒壮热。
人参3克 羌活4.5克 独活3克 柴胡3.6克 前胡3克 葛根3克 甘草1.5克 桔梗 枳壳 茯苓各2.4克 川芎 苍术各3克
《医便》卷二
蒲辅周:加味香苏饮,伤风感冒常用方。
苏叶3克 陈皮2.4克 香附3克 甘草0.9克 防风3克 葛根2.4克 羌活1.5克 荆芥1.5克 僵蚕3克 桔梗1.5克 枳壳1.5克 豆豉6克 葱白1根
头痛甚,加川芎1.5克、白芷3克;咽痛甚,加射干4.5克;冬日感寒重者,可合三拗汤。
《蒲辅周医疗经验》
王三才:发散伤寒单方。
生姜30克 葱白10根
好酒2大钟,煎1大钟,去渣热服。被盖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汗太过。忌大荤五七日。夏月姜、葱减半,冬月倍用。
《医便》卷二
雷丰:辛温解表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证。
防风4.5克 桔梗4.5克 杏仁4.5(去皮尖,研) 广陈皮3克 淡豆豉9克
加葱白3根煎。
《时病论》卷一
2、热证
吴鞠通:银翘散,治风热感冒。
连翘30克 银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
上杵为散。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温病条辨》卷一
陈廷耻:笔者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剂如下,凡临证见感冒的一般见证,即可施用此方。
桑叶12克 薄荷3克 桔梗10克 茅根15克 菊花10克 连翘15克 苦杏仁10克 淡豆豉10克 玄参15克 甘草6克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
刘汉章:退热饮,治小儿外感发热。
蝉蜕10克 苇根30克 霜桑叶10克 生石膏20克 甘草6克
上药加水600~700毫升,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滤出药渣,加白糖适量。两岁以下者徐徐温服,2~5岁分4次服,5岁以上者可分3次温服。该药熬煎时间不宜过长。
咳嗽,加百部15克;头痛,加花粉20克;欲呕,加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下册
3、实证
王三才:防风通圣散,通治诸风,湿热疮毒,时行热病。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连翘 薄荷各3克 荆芥穗 白术 山栀各2.1克 黄芩 桔梗各4.5克 石膏3克 滑石9克 甘草1.5克
上方用姜3片、水2钟,煎1钟,食远服。风热内盛欲下,加大黄9克、芒硝6克;风湿热在表欲汗,加麻黄6克、葱白3根;自利体寒,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
《医便》卷二
[食疗方]
岳美中:清代吴翌风《灯前丛录》载神仙粥,专治一切感冒症。凡初得病二三日者,服之即解。法用糯米30克,生姜5~6片,河水两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后,次入带须葱白5~6个,煮至米熟,再加酸醋半小盅,入内搅匀,乘热吃粥,或只服粥汤,于无风处睡,以出汗为度。余曾将此方用量略加变通,施于老人感冒,安全有效。(寒证)
《岳美中医话集》
赵学敏:川芎茶,治大人小儿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遍身拘急,恶寒发热等症。(寒证)
鲜川芎(梗叶切碎;如无,干者亦可) 生姜(切丝) 陈皮(切丝) 鲜紫苏(梗法切碎)各等分 细茶(与各药总量相等)
五月五日午时拌匀,用盒盖过宿,使气透,次日取出焙干,瓷瓶收贮。用时以汤泡之l盅,乘热熏鼻,吸其气,复乘热饮之,汗出即愈。
《串雅外编》卷三
NO2. 噎 膈
噎 膈
[通治方]
程国彭:启膈散,通噎膈开关之剂,屡效。
沙参9克 丹参9克 茯苓3克 川贝母(去心)4.5克 郁金1.5克 砂仁壳1.2克 荷叶蒂2个 杵头糠1.5克
水煎服。虚者加人参;若兼血积,加桃仁、红花,或另以生韭汁饮之;若兼痰积,加广橘红;若兼食积,加莱菔子、麦芽、山楂。
《医学心悟》卷三
吴静峰:饮生鹅血治膈法。
取生鹅1只,斩去头,取生血,对病人口灌饮之。
《医学噎膈集成》
[辨证方]
1、热 证
张锡纯:参赭培气汤,治膈食。
潞党参18克 天门冬12克 生赭石(轧细)24克 清半夏9克 淡苁蓉12克 知母15克 当归9克 柿霜饼15克(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一叟年60余,得膈证,向愚求方。自言犹能细嚼焦脆之物,用汤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顺,即呕吐不能再食,且呕吐之时,带出痰涎若干。诊其脉关后微弱,关前又似滑实,知其上焦痰涎壅滞也。用此汤加邑武帝台所产旋覆花6克,连服4剂而愈。
《衷中参西》上册
2、虚 证
吴静峰:人参半夏汤,治食已则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甚则喉中作膈,食粥难下,惟饮汤水。虽数年沉疾,肌肤黄瘦人,皆有回生之机。
人参18克 半夏18克 橘皮9克 厚朴9克 羚羊角末9克 舂杵头细陈粳米糠18克(用稀线缝成布袋,将糠装住,与前药同煮)
煎四五沸,分作3次,慢慢咽下。
《医学噎膈集成》
3、实 证
吴静峰:荔肉蜒片丹。
荔枝1枚(去壳核,留肉),取蜒蚰1条,放荔枝肉内,外渗好冰片0.09克于蜒蚰之上,即将荔枝肉连蜒蚰包住,
仍放在壳内,用线扎紧,枝壳含病人口中,即有冷涎水渗出,徐徐咽下,一时许,蜒蚰化完,无水渗出,即将枝壳吐出。只须一次,可以立进饮食。
《医学噎膈集成》
龚廷贤:治噎食秘方。
用活蝎虎1个入烧酒内,浸7日,将酒炖热,去蝎虎,只饮酒即愈。
《万病回春》卷三
虞 抟:大力夺命丸,治膈噎不下食及翻胃等证。
杵头糠 牛转草各250克 糯米500克
上为细末,取黄母牛口中涎沫为丸,如龙眼大。入锅中,慢火煮熟食之;加沙糖60~90克入内丸尤佳。
《医学正传》卷三
[食疗方]
钱峻:治膈食膈气。
韭汁 梨汁 姜汁 人乳各60毫升饭上蒸熟。服之,3日后再服,如神。
《经验丹方汇编》
吴静峰:沥汁救膈饮。
竹沥、藕汁、姜汁、梨汁、萝卜汁、甘蔗汁、白果汁、蜂蜜各1茶杯,和匀,饭上蒸熟。任意饮之。
《医学噎膈集成》
陶承熹:治噎膈方。
梨1个,4方钻7孔,每孔纳川椒、巴豆各1粒,又将顶切1盖去心,入真阿魏0.45克,麝0.3克,仍盖好,纸糊3层,碗盖饭上蒸熟,去椒豆,竹刀切作两半。每日空心吃一半,重者2枚愈。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
吴静峰:润肠降液糕。
松子仁 柏子仁 榧子仁 郁李仁 胡桃仁 胡麻仁 叭哒杏仁各30克
上7味仁子,放在石臼内,舂300余杵头,药已舂碎,再加蜂蜜30克拌匀,再舂200杵头,成个饼子。每日清晨空腹细细咽下30克,7日服完;若未能痊愈,依法再制1料;如不能食糕,各味只用9克,改作煎剂亦妙。
《医学噎膈集成》
NO3. 吐 血(上消化道出血)
[通治方]
徐景藩:治疗必先静卧。用白芨粉1.5~3克,参三七1.5~2克,1日3次或6小时1次,温开水调成糊状内服(按1克粉剂加水8毫升的比例)。服后半小时内不饮水。血止后续服3日,酌减其量后再服3日。如无参三七,单味白芨适当加量,效亦相仿,疗效确切。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万潜斋:治吐血奇验方。
上肉桂1.5克(去皮,研末冲服,忌火) 当归 桔梗 枳壳各2.1克 大黄(酒微煮) 厚朴(姜汁炒) 川郁金 紫苏各2.4克
水煎,进童便半钟,姜汁2茶匙,先服2剂,再用:
寸冬9克 川贝3克 川续断4.5克 炙远志1.8克 党参4.5克(米炒) 淮山药9克 川郁金1.5克 益母草1.5克赤芍2.4克 炙草1.8克 白莲肉7枚
龙眼肉5枚为引,水煎服5剂。此方不论男女远年近日血证,只要现在吐血之日,先服前方2剂,后服次方5剂,立时痊愈,永不再发,药味慎勿加减,功效如神。
近日吐血证最多,稍一误治,即成痨瘵,然求一稳善之方,不可得也。曾记二十年前见一辜姓故友,遇吐血者,除大热大寒证外,悉以此二方主之,屡试屡效,因此得名。后翻阅《医碥》,乃知原古方也,试用之亦效如桴鼓。
《寿世新编》
赵学敏:治吐血。王士瑶云: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只须用藏红花,将无灰酒1盏,花1朵,入酒内,隔汤炖出汁服之,入口血即止,屡试皆效。
《本草纲目拾遗》卷四
赵学敏:治吐血。白蜜60克,隔汤顿熟;望江青30克,煎汁,冲蜜服。不论远年新起,一切血症,2服根除。嘉庆三年,予仆孙成患血证甚剧,得此方而愈。但服此药后,每服须吃桂圆250克,2服吃500克,方无后患。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辨证方]
1、寒 证
范文虎:凡吐血不止,面色苍白,脉迟而弱者,用附子理中汤温中止血。通过辨证,屡获奇验。
淡附子3~9克 党参9克 炒冬术9克 姜炭3~9克 炙甘草3~9克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2、热 证
张仲景:泻心汤,治吐血、衄血。
大黄 黄连 黄芩各3克
上3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卷中
梁子材:加味葛花解酲汤,治饮酒过多而吐血。
党参(去芦) 白术(净) 茯苓 砂仁(杵) 白蔻(净仁,杵) 葛花各3克 青皮 陈皮 猪苓 泽泻(盐水炒)各2.1克 神曲 木香各1.5克 黄连1,2克 丹皮2.1克
《不知医必要》卷二
张锡纯:寒降汤,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以寒凉重坠之药,降其胃气则
血止矣。
生赭石(轧细)18克 清半夏9克 蒌仁(炒,捣)12克 生杭芍12克 竹茹9克 牛蒡子(炒,捣)9克 粉甘草4.5克
水煎服。
一童子,年十四,陡然吐血,一昼夜不止,势甚危急,其父通医学,自设有药房,亦束手无策。时愚应其邻家延请,甫至其村,急求为诊视。其脉洪长,右部尤重按有力,知其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气上升也。为拟此汤,1剂而愈,又服1剂,脉亦和平。
《衷中参西》上册
3、虚 证
范文虎:暴吐血,色鲜红,脉见虚数者,用生熟地方滋阴止血,通过辨证,屡获奇验。
大生地15~30克 大熟地30~60克 参三七4.5~9克 丹皮9克 荆芥炭4.5克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陈土铎:人有唾血不止者,然止唾一口而不多唾,方用滋脾饮。
人参0.9克 茯苓6克 玄参 丹皮 芡实 茅根 山药各9克 熟地30克 沙参15克 甘草1.5克
水煎服。
《辨证奇闻》卷三
4、实 证
张锡纯:秘红丹,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有捷效。川大黄细末3克,油肉桂细末3克,生赭石细末18克。上药3味,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赭石末煎汤送下。
《衷中参西》上册
陈泽霖:我们过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以参三七40%、白芨40%、生大黄20%的比例,配成药末,每服3~4.克, 日3~4次,温开水调服。出血量多势急者,可每2小时服药1次,有效率为96%,后减去价昂之参三七,疗效反有所提高,可达100%。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食疗方]
龚廷贤:玄霜雪梨膏,生津止渴,除咯血、吐血。
雪梨60个(去心皮取汁1000毫升,酸者不用) 藕汁500毫升 鲜生地黄(捣取汁)500毫升 麦门冬(捣烂煎汁)250毫升 萝卜汁250毫升 茅根汁500毫升
上6汁再重滤去滓,将清汁再入火熬炼,入蜜480克、饴糖240克、姜汁半酒盏,入火再熬如稀糊则成膏矣。如血不止,咳嗽,加侧柏叶捣汁50毫升,韭白汁25毫升,茜根汁25毫升,俱去滓,入前汁内煎成膏服之。
《万病回春》卷四
陶承熹:男妇吐衄不止。
藕汁100毫升 萝卜汁100毫升
温服。
《惠直堂经验方》卷一
陶承熹:吐狂血方
生地(捣汁) 藕汁 人乳 茅根(捣汁) 梨花蜜 童便各一碗 京墨2克(磨入) 姜汁14匙
上共熬成膏。每日清晨服15~18克;如临吐时亦可服。
《惠直堂经验方》卷一
NO4. 泄 泻(肠炎)
[通治方]
万潜斋:仙传黄金丹,专治一切寒热暑湿时疫,感触四时不正秽气。兼治一切腹痛、泄泻、赤白痢,并绞肠霍乱、斑痧、咳嗽等症。
顶上真川连72克 顶上真川贝18克(去心) 干姜72克 藿香叶9克 广陈皮9克 黄芩63克(酒炒) 丁香9克 荆芥穗9克 荜茇18克 砂仁9克(去壳) 麦芽9克(炒) 车前子18克(簸去空壳、浮皮,要净)
以上共药12味,须选地道料,不可加减分两,共为细末,用鲜荷叶捣汁为丸,勿用蜜,每丸约重4克。1丸可救一人,小儿半丸,开水送下,病虽重,2丸必愈。服后惟忌鱼半天。
是方治病应手立愈,盖他方往往偏寒偏热,惟此方寒热交制,暑湿皆宜,虽药味平淡,而效验非常,切勿轻视。
《寿世新编》
陈泽霖:我以往曾跟随家父侍诊,见他对各种慢性腹泻有一通用方:藿苏梗各9克、大腹皮9克、梗通草9克、苍白 术各9克、茯苓12克、赤白芍各15克、炙甘草9克、川朴9克、木香9克、谷麦芽各15克。此方本为藿香正气散加减,但用于慢性泄泻,也有较好疗效。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辨证方]
1、寒 证
焦树德:每日半夜之后,清晨之前,肠鸣腹泻1~2次,久久不愈。我治此证,常以景岳九炁丹合理中丸法,随证加减,制成下方:
熟地(砂仁拌)12克 制附片8克 肉豆蔻10克 吴茱萸6克 补骨脂10克 五味子9克 炮干姜6克 党参10克 白术9克 炙草3克 茯苓15克 诃子6克 另以伏龙肝80克煎汤代水以煎药。
此方对脾肾两虚所致的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炎、结核性肠炎、慢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可连服数十剂。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许叔微:温脾汤,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瘥。
厚朴(去粗皮,姜制) 干姜(炮) 甘草 桂心(去皮,不见火) 附子(生,去皮脐)各15克 大黄12克(生,碎切,汤一盏,渍半日,搦去滓,煎汤时和滓下)
上细锉,水500毫升,煎160毫升,下大黄汁再煎120毫升,去滓澄去脚,不要晚食,分3服温服,自夜至晓令尽。
《普济本事方》卷四
龚自璋:治泄泻不止,虽至面黑,气息奄奄者,亦立效回生。并治五谷不化,其效试验应手。
沉香 木香 公丁香 花椒 官桂 干姜 砂仁 赤小豆各等分
共研为末,煮红枣肉为丸,仍以枣肉包之,再以面裹,煨熟,米汤送下。须看火色,俟黑烟转为蓝烟,即取出。
《家用良方》卷六
陈复正:泄泻腹痛奇方。
用鸡蛋1枚,将小头打1小孔,入胡椒7粒在内,以纸封顶,纸包煨熟,酒送更效。胡椒吞与不吞,不拘。
《幼幼集成》卷三
2、热 证
徐小洲:小儿腹泻方:防风5克,乌梅5克,甘草5克,桔梗3克,葛根10克,生山楂10克,谷麦芽各10克,扁豆衣10克,黄芩10克,黄连2克,陈石榴皮10克。适用于腹泻病程较短,泻下稀薄或秽臭,舌苔薄白或腻,无论是六淫外感或是伤食均宜服用。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龚自璋:治暴泻。
车前子(炒)为末,米汤调服6克,治夏秋暴注下迫,清浊不分者颇效。虚泻溏泻,俱不宜服。
《家用良方》卷一
3、虚 证
陈复正:集成止泻散,治久泻如神,此方经验最多。
车前子(青盐水炒7次)60克 白茯苓(炒)60克 山药(炒)60克 炙甘草18克
共为细末。每服6~9克,炒米汤调,乌梅汤更好,真神方也。
《幼幼集成》卷三
陈土铎:人有终年饮酒,不知禁忌,逞醉入房,过于泄精,久则脾气大伤,变成水泻,一感风寒,遂大泻不止,如溏如积,人以为酒湿损脾也,谁知是酒湿伤肾乎。方用解酲止泻汤。
白术30克 山茱萸30克 茯苓30克 柞木15克 黄连0.9克 白芍15克 附子0.3克
水煎服。
《辨证奇闻》卷四
李梃:平胃蒜肚丸。豶猪肚1具,去脂膜,入大蒜装满,以线缝住,用冷水、热水各7碗,先将水烧滚,入肚,
煮至水干为度,取出捣烂,入苍术、陈皮、厚朴各15克,川椒少许,再捣至肚无丝,方可为丸,梧子大。每6克,白汤下。治脾虚水泻、便红下血等症。久痢先行,后以此补之,神效。
《医学入门》卷七
董廷瑶:小儿泄泻之腹胀,虚多实少,切忌攻下,而肠麻痹症为腹胀之重者,症属危重,因其呕而不能受药,急予外敷自制温脐散(丁香、木香、肉桂各1.5克、麝香0.15克,共研细末),用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的凹处,复敷脐上,外扎纱布。两小时后可闻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即便畅腹软,形神安和;若无转气,再敷一次。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徐小洲:外敷法。罂粟壳5克,水煎成汁,用纱布浸汁后敷于脐部,一日调换数次。适用于久泻不止,滑泄无度,胃不受纳。罂粟壳性涩收敛,外敷脐部常有效。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张锡纯:薯蓣鸡子黄粥,治泄泻久而肠滑不固者。生淮山药500克(轧细过罗),鸡子黄(煮熟)3枚。每用淮山药21~30克,和凉水调入锅内,置炉上,不住手以箸搅之,二三沸即成粥,取鸡子黄捏碎,调粥中服之。
一人年近五旬,泄泻半载不愈,羸弱已甚,遣人来询方,言屡次延医服药,皆分毫无效,授以薯蓣粥方,数日又来,言服之虽有效验,泻仍不止,遂俾用鸡子黄数枚煮熟,取其黄捏碎,调粥中服之,两次而愈。盖鸡子黄有涩大肠之功,且较鸡子白易消化也。以后此方用过数次,皆随手奏效。
《衷中参西》上册
孙思邈:四物粱米汤,治少小泄注。
粱米 稻米 黍米各90克 蜡如弹丸大
上4味,以水1000毫升,东向灶煮粱米3沸,去滓;复以汁煮稻米3沸,去滓;复以汁煮黍米3沸,去滓;以蜡纳汁中和之,蜡消取以饮之,数试有效。
《千金要方》卷十五
龚廷贤:白雪糕,治内伤并虚劳泄泻者。
大米1000克 糯米2000克 山药(炒) 莲肉(去心) 芡实各120克
为细末,入白沙糖750克,搅令匀,入笼蒸熟,任意食之。
《万病回春》卷二
龚廷贤:八仙糕,治脾胃虚损,泄泻不止,理脾胃,消饮食,最益老人小儿。
枳实(去瓤,麸炒)120克 白术(陈壁土炒)12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陈皮(炒)60克 干山药120克 莲肉(去心皮)60克 山楂肉(去核)60克 楝参30克(气盛者砂仁30克代之)
上为末,用白粳米5000克,糯米15000克打粉,用蜜1500克入药末,和匀。如做糕法,先就笼中划小块蒸熟,取出火烘干,瓦罐收贮封固。取3~5片食之,以白汤漱口。
《万病回春》卷三
陈修园:锅粑莲肉糖散,治老幼脾泄久不愈神方。
饭锅粑120克(净末) 莲肉120克(去心,净末) 白糖120克
上共和匀。每服3~5匙,1日3次,食远服。
《医学从众录》卷七
张锡纯:益脾饼,治脾胃虚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120克,干姜60克,鸡内金60克,熟枣肉250克。上药4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曾为友人制此方,和药一料,服之而愈者数人。后屡试此方,无不效验。(寒证)
《衷中参西》上册
贾福华:我对小儿患腹泻的病例,都要求用鲜苹果一二只,连皮洗净,剖开煮汤,放入少许食盐,给患儿频饮,有着很好的止泻作用。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5-10 09:03 2楼
抱歉,您的帖子超过 15000 个字符的限制[ 百草居 首页 ]

PS由于发帖子字数限制,其它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上传了,太麻烦,抱歉。
⬅ 谈谈“血见黑则止” 老茶馆 六味安神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