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副作用的研讨!

2014-05-10 14:54 12楼
我也给大家说一个减轻化疗付作用的有效方法哈,是去年我的姐姐得了结肠癌化疗时我让她吃了的,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化疗伤害了人体正气,我就用补中益气丸补补正气,用蔬菜汤去补充人体必需的维他命,她的化疗药是口服丸子。(不知其他的化疗药是不是也有效就不知道了)她第一次吃化疗时心里很难受,我就让他这样吃了后就没事了。以后能吃能睡,啥反应也没有,精神也好。她化疗时即没有掉头发也没有黑手指,什么反应也没有。现在人也长胖了。就是每天3次补中益气丸加量吃,再每天用香菇白萝卜胡萝卜枸杞适量再根据季节产啥蔬菜加点一起煮水当茶喝,今天在中医网上有人说白木耳也消癌,是否也可以加上一起煮,原理是蔬菜汤补充人体各种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化疗伤了人体正气用补中益气丸来补,这个也有报道过化疗时给病人吃补中益气丸能减少付作用。
2014-05-10 19:54 13楼
夏乡村 说:
我也给大家说一个减轻化疗付作用的有效方法哈,是去年我的姐姐得了结肠癌化疗时我让她吃了的,我当时是这样

应对化疗的副作用不能只补不攻,因为还要考虑到肿瘤这个疾病的问题!
有很多例子证明,用扶正的药确实使身体的情况改善,但肿瘤这个疾病进展了!
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邪气很盛,再如何扶正都无法压制邪气,所以必须攻邪!
用补中益气汤或丸药都可以,建议另配合攻毒散结的其它药物辅助使用!
比如“虎七散”。
2014-11-20 11:26 14楼
本帖最后由 中医那些事 于 2014-11-20 11:40 编辑

中医那些事 说:
作用太大了

近日在读王焘的<外台秘要>积聚病篇。
破积丸。疗积聚坚症方。
大黄(一斤)牡蛎(三两)凝水石(一两)石膏(一两)石钟乳(一两)理石(一两)上六味捣合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先食服。酒饮任下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又顺逆丸。主久寒积聚。气逆不能食方。
大黄(十分)黄芩(四分)浓朴(四分炙)干地黄(四分)桂心(四分)滑石(四分)杏子(二分)黄连(四分)麦门冬(四分去心)上九味捣合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服十丸。日再服。后食。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又捶凿丸疗腹中积聚邪气寒热消谷方。
甘遂(一分)荛花(一分)芫花(一分)桂心(一分)巴豆(一分)杏仁(一分)桔梗(一分)上七味。荛花芫花熬令香。巴豆杏仁去皮熬令变色已。各异捣。下细筛捣合丸。以白蜜捣万杵。服如小豆一丸。日三行。长将服之。伤寒增服。膈上吐。膈下利。小儿亦服妇人兼身亦服。名曰捶凿。以消息之。忌猪肉芦笋生葱。(并出第十三卷中)延年疗腹内积聚。癖气冲心。肋急满。时吐水不能食。兼恶寒方。
鳖甲(六分炙)防葵(四分)人参(四分)前胡(四分)桔梗(四分)槟榔(八分)白术(八分)大黄(八分)分炮)干姜(四分)甘草(五分炙)吴茱萸(三分)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为丸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再服。加至三十丸。忌苋菜猪肉生冷鱼蒜。
又白术丸。主积聚癖气不能食。心肋下满。四肢骨节酸疼。盗汗不绝方。
白术(六分)黄(六分)牡蛎(四分熬)人参(六分)茯苓(六分)乌头(六分炮)干姜(六分)芍药(四(五分)前胡(四分)甘草(六分炙)防葵(三分)鳖甲(四分炙)紫菀(三分炙)槟榔(六分)桔梗(三分)上十九味捣筛。蜜和为丸。空肚酒下二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忌苋菜桃李大醋猪肉生葱。
范汪通命丸。疗心腹积聚。寒中痛。又心胸满。胁下急绕脐痛方。
大黄(四分)远志(四分去心)黄(四分)麻黄(四分去节)甘遂(四分)鹿茸(四分炙)杏仁(六十枚)豉(一合)巴豆(五十枚)芒硝(三分)上十味捣合下筛。和以蜜。丸如小豆。先食服三丸。日再。忌芦笋野猪肉。(一方无鹿茸黄用黄芩出第十四卷中)又疗心腹积聚。食苦不消。胸胁满除。去五脏邪气。四物丸方。
大戟(五分咀熬令色变)芫花(四分熬)杏仁(一分)巴豆(一百枚去皮心熬)右药捣合下细筛。以鸡子中黄亦可。以蜜和丸如小豆。日三。日增一丸。觉勿复益。欲下顿服七丸。下如清漆陈宿水。妇人乳有余疾。留饮者下水之后。养之勿饮冷水。长壮者服五丸。先食。忌野猪肉芦笋。(出第十三卷中)古今录验匈奴露宿丸。疗心腹积聚。膈上下有宿食留饮神方。(出僧深)甘草(三分炙)大黄(二分)甘遂(二分)芫花(二分熬)大戟(二分炙)葶苈子(二分熬)苦参(一分)硝石(一分)巴豆(半分去心皮熬)上九味细捣。合蜜和丸如小豆。服三丸当吐下。不吐下。稍益至五六丸。以知为度。先少起。忌海藻芦笋菘菜野猪肉。
2014-11-20 11:40 15楼
中医那些事 说:
近日在读王焘的积聚病篇。
破积丸。疗积聚坚症方。
大黄(一斤)牡蛎(三两)凝水石(一两)石膏(

积聚病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肿瘤,癌肿。等等
看看唐朝时的古方,就可以知道古人对这种病采取的是什么手段。
反观现代中医,不断的扶正再扶正。殊不知,不去邪的话正气怎么恢复。
张仲景,张子和,朱丹溪,等等诸多医家对于积聚病的态度大多是攻邪为主,扶正在后。
很可惜<金匮要略>中积聚病篇的方药亡失了,真是一大损失。可是看看张仲景的鳖甲煎丸和大黄蛰虫丸,再看抵当汤,抵当丸。就可以看出人家对于积聚结块类的疾病的态度了。
朱丹溪提出的可以以四物汤为底方化裁治疗积聚病的办法。我认为这可作为祛邪之后扶正所用之方。
还是要多读书啊!
2014-11-21 09:16 16楼
化疗却实有很多负作用,我一姑父食道癌,化疗后不能吃硬的东西,他又想吃,结果被撑破了,从治疗到去世就几个月时间,现在我爸也是这种病,所以他说什么都不肯去化疗。还是吃中药的好,现在没做手术施化疗,也还保养的还好,
2014-11-21 20:57 17楼
光阴似剑 说:
化疗却实有很多负作用,我一姑父食道癌,化疗后不能吃硬的东西,他又想吃,结果被撑破了,从治疗到去世就几

正气尚足者,应以攻邪为主。正气虚者也要攻邪,但是要兼扶正。或者先攻后补,把方剂分开,交叉使用。
2014-11-21 21:15 18楼
看张景岳如何论述积聚病。
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详列如下。
一、凡积坚气实者,非攻不能去,如《秘方》化滞丸、化铁丹、遇仙丹、感应丸、大硝石丸、三花神佑丸、赤金豆、百顺丸之类,皆攻剂之峻者也。又如三棱丸、胜红丸、阿魏丸、助气丸、红丸子、温白丸之属,皆攻剂之次者也。
一、凡不堪攻击,止宜消导渐磨者,如和中丸、草豆蔻丸、保和丸、大小和中饮之类是也。若积聚下之不退,而元气未亏者,但当以行气开滞等剂,融化而潜消之。
一、无形气聚,宜散而愈者,如排气饮、神香散、《指迷》七气汤、十香丸、四磨饮之属是也。
一、凡积痞势缓而攻补俱有未便者,当专以调理脾胃为主,如洁古之枳术丸乃其宜也。
余复因其方而推展之,近制芍药枳术丸,兼肝脾以消膨胀,除积聚,止腹痛,进饮食,用收缓功,其效殊胜于彼。再如大健脾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皆调补脾胃之妙剂,所当择用者也。
一、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若此辈者,无论其有形无形,但当察其缓急,皆以正气为主。凡虚在脾胃者,宜五味异功散,或养中煎、温胃饮、归脾汤之类主之。虚在肝肾者,宜理阴煎、肾气丸、暖肝煎之类酌而用之。此所谓养正积自除也。其或虚中有滞者,则不妨少加佐使。
一、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盖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其所急在积,速攻可也。若积聚渐久,元气日虚,此而攻之,则积气本远,攻不易及,胃气切近,先受其伤,愈攻愈虚,则不死于积而死于攻矣。此其所重在命,不在乎病,所当察也。故凡治虚邪者,当从缓治,只宜专培脾胃以固其本,或灸或膏,以疏其经,但使主气日强,经气日通,则积痞自消。斯缓急之机,即万全之策也,不独治积,诸病亦然。
一、凡坚硬之积,必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原非药力所能猝至,宜用阿魏膏、琥珀膏,或水红花膏。三圣膏之类以攻其外,再用长桑君针法以攻其内。然此坚顽之积,非用火攻,终难消散,故莫妙于灸。余在燕都,尝治愈痞块在左胁者数人,则皆以灸法收功也。
一、积久成疳,乃其经络壅滞,致动肝脾阳明之火,故为颊肿、口糜、牙龈臭烂之证。
此其在外当用膏药、艾火以破坚顽,在内当用芦荟等丸以清疳热。
2014-11-21 21:18 19楼
张景岳的积聚病方论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积聚] 积聚论列方
排气饮(新和六)养中煎(新热四)温胃饮(新热五)归脾汤(补三二)枳术丸(和七九)芍药枳术丸(新和十六)四磨饮(和五二)十香丸(新和十五)木香人参枳术丸(和八二)理阴煎(新热三)神香散(新和二十)暖肝煎(新热十五)五味异功散(补四)肾气丸(补百二十)保和丸(小三五)《指迷》七气汤(和五一)温白丸(攻六一)和中丸(和八七)秘方化滞丸(攻五八)助气丸(攻六七)三棱丸(攻六十)大健脾丸(和八五)胜红丸(攻六六)《三因》红丸子(攻九六)大和中饮(新和七)感应丸(攻五四)遇仙丹(攻五一)小和中饮(新和八)赤金豆(新攻二)神佑丸(攻四八)草豆蔻丸(和一六七)百顺丸(新攻六)阿魏丸(攻六四)阿魏膏(外三一二)大硝石丸(攻五六)琥珀膏(外三一七)三圣膏(攻三八)化铁丹(攻五九)水红花膏(外三一九)芦荟等丸(寒一六八后)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积聚] 论外备用方
消食丸(和九十行滞)枳实丸(和八四食癖)木香槟榔丸(攻五十火盛积坚)曲术丸(和百十宿食)法制陈皮(和七十)香砂枳术丸(和八十气积)白术丸(和三七八息积)陈曲丸(热一六三冷积泻痢)曲枳术丸(和八一食积)流气丸(和一五五逐寒滞)桃仁煎(攻三九血瘕)枳实导滞丸(攻五七湿热食积)安脾散(热六七冷积)三棱散(攻三六积痞)雄黄圣饼子(攻六九去积)三棱丸(攻三七、六十血食积)神保丸(攻五三寒积痛)穿山甲散(攻四十血)备急丸(攻五二寒积)消痞核桃(攻八七)守病丸(攻六五)红丸子(热百九十寒食积)熨痞方(攻八八)大异香散(攻四四胀满)加减四物汤(妇百十二血积)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 经义
《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
《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
《脏气法时论》曰∶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厥论》曰∶厥或令人腹满何也?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胀满。
《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
《阴阳应象大论》曰∶浊气在上,则生胀。中满者,泻之于内。
《五脏生成篇》曰∶腹满胀,支膈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大惑论》曰∶人有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曰∶胃气热则消谷,故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脉解篇》曰∶太阴所谓病胀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上走心为噫也。
《经脉篇》曰∶胃病则贲响腹胀。脾病则腹胀善噫。心主病则胸胁支满。
《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积饮痞膈,为中满霍乱吐下。寒气至则坚痞腹满,痛急下痢之病生矣。水郁之发,善厥逆,痞坚腹满。木郁之发,病膈咽不通,饮食不下。
《五常政大论》曰∶备化之纪,其病痞。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敦阜之纪,其病腹满。太阴司天,胸中不利,心下痞痛。
《气交变大论》曰∶岁火不及,民病胁支满。复则病溏腹满,食饮不下。岁水不及,民病腹满。
《至真要大论》曰∶大阳司天,民病胸腹满。少阴之胜,腹满痛。太阳之胜,腹满食减。阳明之复,甚则心痛痞满。太阳之复,心痛痞满。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 论证
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此而错用,多致误人。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 论治(共四条)
一、虚寒之痞,凡过于忧思,或过于劳倦,或饥饱失时,或病后脾气未醒,或脾胃素弱之人,而妄用寒凉克伐之剂,以致重伤脾气者,皆能有之,其证则无胀无闷,但不知饥,亦不欲食。问其胸腹胀痞,则曰亦觉有些,而又曰不甚胀。盖本非胀也,止因不欲食而自疑为胀耳。察其脉则缓弱无神,或弦多胃少,察其形则色平气怯,是皆脾虚不运而痞塞不开也。
此证极多,不得因其不食,妄用消耗,将至胃气日损,则变证百出矣。治宜温补,但使脾肾气强,则痞满开而饮食自进,元气自复矣。又凡脾胃虚者,多兼寒证,何也?盖脾胃属土,土虚者多因无火,土寒则气化无权,故多痞满,此即寒生于中也。亦有为生冷外寒所侵,而致中寒者,然胃强则寒不能侮,而寒能胜之,总由脾气之弱耳。此义详命门火候论中,当并察之。凡脾胃微虚,而若满非满,食少不化者,宜四君子汤,或异功散。若心脾气虚,或气有不顺者,归脾汤或治中汤。若三阴气血俱虚,治节不行,而不便于温者,宜五福饮。若中焦不暖,或嗳腐,或吞酸而痞满者,非温补不可,宜温胃饮、五君子煎,或理中汤、圣术煎,或参姜饮。若脾肾兼寒,命门不暖,则中焦不化,或腹溏,或胸腹喜暖畏寒,或上下腹俱膨膨,而小水黄涩者,宜理阴煎,甚者宜六味回阳饮。此二药最妙,而实人所罕知也。予尝治金孝廉,以劳倦思虑致伤脾气,别无他证,但绝口久不欲食,遂悉用参、术、归、熟附子、姜、桂、甘草之属,半月始愈。后因病后复不食如此,自分必死,仍用前药,大加姜附各至三钱而后愈。又一妇人,病后久不食,自言病前曾食牛肉,乞求去此,余佯应之,而培补如前,方得全愈。故凡病如此者,只宜温补,不可行滞。(新按)一、饮食偶伤,致为痞满者,当察其食滞之有无而治之。凡食滞未消而作痞满,或兼疼痛者,宜大和中饮,或和胃饮加减治之,或枳术丸亦可,甚者神香散。此有治按在肿胀门。
若食滞既消,脾气受伤不能营运,而虚痞不开者,当专扶脾气,微者异功散、养中煎,甚者五福饮、温胃饮、圣术煎。若命门母气不足者,治宜如前。若偶食寒凉伤胃,痞满不开,而不可补者,宜和胃饮加山楂、麦芽之类,或用浓朴温中汤。
一、实滞之痞,当察其所因而治之。若湿胜气滞而痞者,宜平胃散,或《良方》浓朴汤,或五苓散。若寒滞脾胃,或为痛为痞,而中气不虚者,浓朴温中汤。若脾寒气滞而痞者,和胃饮。若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者,解肝煎。若大便气秘,上下不通而痞者,河间浓朴汤。若胃口停痰而痞者,二陈汤,或橘皮半夏汤。胃寒气滞停痰,痞而兼呕者,加减二陈汤。胶痰不开,壅滞胃口者,药不易化,须先用吐法,而后随证治之。若大便秘结不通,而痞满不开者,宜微利之。
一、外邪之痞∶凡寒邪感人者,必自表入里,若邪浅在经,未入于府,则饮食如故,稍深则传入胸次,渐犯胃口,即不能饮食,是亦痞之类也。治此者,但解外邪,而或散或消,或温或补,邪去则胃口自和,痞满自去。此当于伤寒门求法治之。又伤寒家曰∶阳证下之早者,乃为结胸,阴证下之早者,因成痞气。此以邪在表而攻其里,邪在阳而攻其阴,不当下而妄下之,以致邪气乘虚,陷结心下,是误治之害最危者也。实者硬满而痛,是为结胸;虚者满而不痛,是为痞气,宜审别治之。治法详结胸腹满条中。
张熟地是补阳派的代表人物,看看他对积聚病的治疗方法。是攻多还是补多
2014-11-21 21:59 20楼
谢谢楼主的关心,纯中药治疗,病情正在好转
⬅ 凉麻痒案例 老茶馆 “本输”有两层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