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卫气新观念(四)

2014-04-18 14:19 楼主
我的卫气新观念(四)
————读《灵枢·卫气行》篇心得


《灵枢·卫气行》:“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营,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度,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我的理解是:
这篇经文是专阐述卫气在一天中在人体中的运行情况,以及与针灸治疗的关系。在由河北医学院校释的《灵枢·经校释》一书中,全篇共分为五段。上面列出的为首段。
在该段中,前一大部分是简要介绍与卫气行有关的中国天文历象。其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十二时辰,另一个是二十八宿。所谓十二个时辰是按地支来划分的,如从卯时到申时六个时辰为白天,从酉时到寅时六个时辰为夜晚。而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人利用天上恒星位置观天象的坐标,同时也是古人认识地上一天之中时间变化的坐标。这二十八宿,它们分布于黄道周围,列于东西南北四方,每方七个,由此将可见天空划定为二十八个天区,以此来观察日月行星的运行状况和时间的变化状况。所谓“房至毕为阳”,就是指太阳东升到西落一段时间星宿的位置变化状况,为白天,同时与十二个时辰中六个时辰相对应;所谓“昴至心为阴”,是说太阳西落到太阳再一次升起前一段时间星宿的位置变化状况和时间变化状况,为夜晚,对应的时辰就是另外六个时辰。其中与卫气行有关的就是白天与夜晚等这些时间变化关系。
经文明确说明,卫气行在一日一夜中,行于与营卫有关的经脉十二经脉,要行五十周。这运行的五十周中,按我们现在人的共识是:卫气昼行于阳,是指只行六阳经;夜行于阴,是指只行五阴脏,这样狭隘的理解对不对?我认为很显然是错误的。在前面对《灵枢·营卫生会》一篇的解读与理解中,已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在本篇中再作一些补充。
卫气白天行于阳是否仅限于六阳经?六阳腑包不包括?五阴脏有没有卫气循行?六阴经有没有卫气相随?等等这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从我查阅过的一些资料来看,有人认为包括有六腑在内,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根据《营卫生会》中已解读了的观念来理解,营卫之气是一对不可分的矛盾体,它们应相随流遍全身,卫气白天旺盛,是为适应人白天精力旺盛的需要;适应人白天工作、劳动和生活的需要,所以“阳主昼”,卫阳要加强对六阳经包括六阳腑的循行,并没有否定其它部分的存在。
夜晚行于阴二十五周,周行于五脏,此句话也只是从主要方面来说的,“夜主阴”,是说夜晚卫气行于阴。脏为阴,腑为阳。在夜晚,人们主要都在休眠中,从生理上来说,人体的许多生理组织都处于运动的停息状态,只有呼吸和循环等少数系统还在微微地工作着,即主要在五脏工作着,六腑没有更重的化物任务,整个身体都处于休息状态,所以只周行于五脏是自然之事。在五脏中如何运行,在后面篇中有较详细说明,即入于阴分时,常从足少阴肾经开始入于肾,再到心、肺、肝、脾,再回复到肾为一周。
如上所言,卫气夜行于阴,周行于五脏,只是从主要方面来说的,从次要方面来看,人体在夜晚卧床休息,但不等于完完全全的休息,百分之百的休息,人体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和感觉系统等仍在一定范围内工作着,睡眠的知觉和运动等仍然存在着。所以在夜晚卫气同样要伴着营气循行十二经,伴着营气循行于六腑,再从事物矛盾双方不可分的角度来看,营卫相随不可分也应是如此,绝没有营气孤立的独有行为,只不过这方面卫气量要相对微弱而已,因为夜晚的矛盾主要方面在阴。
《灵枢·卫气行》曰:“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端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我的理解是;
这段经文是较详细地叙述卫气加强白天行于阳的基本状况。所谓“平旦阴尽”是说天刚亮黎明之时,“阴尽”是说卫气行于阴完结之时,然后开始昼行于阳了。经文说:“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这一段话是说,卫气首先是从人的眼睛目内眦睛明穴开始,天亮之时,人的眼睛一睁开,卫气就上行于头,沿着足太阳膀胱经的路径下行至足小指端的至阴穴。所谓“散者”、“别于”,是说卫气从睛明穴开始,另外还有分散开来,另别行出的几条路径,分别行于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等。同时,经文还说在卫气行完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之后,卫气就进入足部,进入足心肾经的涌泉穴,就如经文后面说的“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至于“行阴分,复合于目”,这时指卫气在进入夜晚运行前的一个过度阶段的描述,夜晚周于五脏的循行,这里没有说明,在下段经文中才有。
这里需要说明的有两点:
一是由河北医学院校释的《灵枢经校释》在校释这段经文时,在按语中有这样一段说法,认为本篇所述卫气运行的情况,前后矛盾诸多,其中说到、“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本意为卫气行于阳、阴依昼夜而别,又提到‘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也即行于阳的整个一周中,包括了‘行阴分’的阶段,这显然与前面的说法不一致。”我认为校释者在认识此原文上有错觉,我认为“行阴分”应是卫气在白天所行的二十五周中,周与周间过度阶段,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行阴分。这一点,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解释:“此自阳明入足心出内踝者,由足少阴肾经以下行阴分也。少阴之别为跷脉,跷脉属于目内 ,故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穴。此卫气昼行之序,自足手六阳而终于足少阴经,乃为一周之数也。”因此“行阴分”和“复合于目”并非是指卫气夜行的部分。因为真正卫气夜行是周于五脏。卫气的昼夜循行的有别,其交接点有两个,一个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另一个是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因此“入足心”和“复合于目”,在谈卫气白天循行时是完全可以理解到的,并没有说法不一致的地方。
二是在这段经文中提到卫气的散行问题。所谓“散”就是不集中,不专一,有铺开,弥漫和分散开来的意思。我认为散行十分符合卫气的个性,同时也是人体能动生理的需要。现在人们总结出卫气运行的三种方式,即与营气在12经中相伴而行;白天与营气只行于6阳经;还有一个就是散行。从经文看,其实白天行于六阳经也是散行,由此看来,散行应是卫气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其中说到“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等,就包括有大量的散行在内。由此我想到,人为什么具有很大的应激反应能力,这力量来自于那里,从中医的气论来说,就是卫气能量的释放,而这种随时都可出现的能量释放,除要靠集中式的主要经脉卫气作用外,还不可缺少大量的散行卫气的集中起来的支援。
依我看,这大量的散行卫气,应分布在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孙络和浮络之中(相当于西医的微循环学说)。我还认为,卫气的散行绝大部分就如阳光的辐射一样,弥漫全身每个可动态的生理组织之中,它们受中枢神经的支配,在一般情况下平稳运行,一旦遇到刺激,就可在中枢的指挥下作出相应的应急反应来。由此看来,从主要方面来认识,营卫二气,在受中枢神经支配上是有别的,卫气主要是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支配的,而营气为植物神经,或自主神经支配的范围,二者在这一点上是有区别的。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做以下进一步地深入认识。
前者,卫气接受高级神经中枢指挥,这就是人的肢体之所以有力大于牛,气壮山河的肌理,是人的意识能动的表现。“意为气之帅”,人的主观愿望想干什么,肌体都会从命如流去干什么,人体的一切能力的发挥,如生产劳动、竞技体育、艺术表现、休闲养生等,这一切行为都是意气一体运动的有机结合。关于这一点,在《内经》中也有类似描述,如《素问·生气通天》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这句经文虽是从人体病理角度来说人体过于劳动,阳气也因过于亢盛而外泄伤于身体,但由此也可证明,这是古人对于人体肢体的有意行为与卫气的运行有关的一种认知。
后者,卫气受自主神经支配,这是人体生命本能的安排。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的反应活动,都是受内外环境刺激而后反馈的结果,是人体生理系统自控的一种能力。从天人感应的学说来看,古人就认识到,一年之中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对卫气之行就有较大的影响。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中就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其中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的卫气之行,完全受天气寒热的变化而变化。不仅如此,在该篇经文中,古人还认识到卫气之行还受月亮的盈亏变化的影响。如经文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古人的这种认知,这与我们现代人认识到妇女一月一经期与一月中月亮圆缺的关系是同一个道理。
古人还认识到,卫气之行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素问·生气通天》中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就是说,如果人的情绪失控,过于大怒,则气血就会逆乱而导致血气上冲,由此产生一种晕厥的病症。


《灵枢·卫气行》:“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于身三周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身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我的理解是:
在这段经文中,前面第一句说“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又十分之八”。所谓“日行一舍”,是说日月等行星在一天中在天空二十八星区中所运行过的一个天区的概念,此所说的是在白天。后面说“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是说日月行星等在白天在划过天空一个星宿的时间,它相等于人气在人身上运行的时间,即卫气绕人身运行为一又十分之八身,也即卫气绕行人身一周后又行十分身之八。经文依这样日行一舍又一舍的描述方式,经文一直写到了“日行十四舍”,即太阳在一昼夜中在白天运行的整个状况。“天人相应”,在这段时间中,人气之运行在人的身上已行了二十五周身了,不过还有一点零头,非整数,就是经文所说的“奇分”,即十分身之二。
经文接着说“阳尽于阴,阴受气矣”。这是说白天已过,进入夜晚了。下面的经文就是描述卫气在夜晚运行的情况。即经文所说,卫气入阴后,首行从足少阴肾经开始,然后由肾脏出发,依次运行于心、肺、肝、脾,再回到肾为夜晚卫气在人身中运行的一周,即《内经》所认定的,卫气在夜晚主要行于五脏。同样是如此,卫气夜晚之行,它和白昼之行一样是“天人相应”的。所谓”夜行一舍”,同样是指日月行星等在天空二十八个区域中划过的一个区域,所不同的是指夜晚,是指卫气周行于五脏之中。与之相同的是,夜晚卫气在五脏之行也是二十五周。然后,由夜晚进入第二天黎明,卫气又回到白天的起始点,所谓“复合于目”,就是指卫气又从眼睛的睛明穴开始新的一天运行。
读到这里要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卫气在夜晚要着重周于五脏?其中有何生理意义?我以为原理有二:其一、从阴阳矛盾根本上说,这是人体为适应自然中阴阳矛盾转换的需要。日为阳,夜为阴,人体白天要动,夜晚要休息,所以人体白天需要大量阳气主导,夜晚则需要阴气主导,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其二、从藏象组织的不同生理机能来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藏》,经脉是行气血、营阴阳,有利筋骨关节运动的,人体的运动少不了大量气血的支撑,所以在白天卫气主要要在经脉中运行,而且是在阳经中运行;“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面不能满也”(《素问·五脏别论》),人体在夜晚主静,主藏,为身体积蓄能量,需要休养生息,无四肢百骸运动,也无更多的六腑化物运动,所以在夜晚卫气入脏阴也是人体生理需要所决定的。
最后五句话的意思是说:卫气在白天人身上的运行(即在阳经中的运行),和卫气夜晚在五脏中的运行,其周数在二十五周外,都不是整数,而是非整数,即十分身之二和十分脏之二,所以人的起卧才会有早起或晚卧等的区别。
本篇经文的最后两段,主要说的是卫气在人体经脉和五脏中相对具体的运行时间段,即在一天中,某个时间段卫气运行于哪里?这样认识的目的是为了针刺治病的需要,如其中经文所说:“ 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候气而刺之”等,这就是说,针刺穴位要等到气运行到某个穴位时,下针才会有治病的疗效。
至于后几段经文,由于在时间认识上,岐伯与伯高的说法有不同,古今之人也未有明确的解释,我也未完全弄懂,所以这里就放下不说了。 (完)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4-18 18:40 2楼
每样事务都有阴阳两个面,会不会卫气在白天运行是在阳面,晚上就在阴面呢?
2014-04-20 17:12 3楼
谢谢版主点评。卫气之行,昼行阳面,夜行阴面,基本上是如此。
2015-11-13 03:19 4楼
谢谢楼主的深入研究和分享!卫气系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值得重视!
⬅ 一个医盲对一个经方的疑惑,经方高手请进 老茶馆 二十四节气灸---传承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