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试药:熟地黄确实有阁腻脾胃之弊

2014-03-30 01:16 楼主
上等大片熟地黄(柔润,有韧性,无渣渣),每次30克,每日2次,口嚼服,好吃,味道甘甜啊!

连续嚼服了3天,第二天就觉得胃不太舒服了,说不出来是闷还是涨,说嘈杂吧!而且嚼服熟地黄的时候,解大便的颜色都变黑了。

第四天,熬了陈皮生姜水喝,胃就舒服了。

看来古人用砂仁炮制熟地黄入药是有道理的。但是现在的熟地黄没有用砂仁炮制的啊!都不遵古炮制了,而且现在有不少熟地黄质量非常差的,甚至还有假的以及药厂提炼过的硬邦邦的那种熟地黄,坑爹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3-30 04:11 2楼
古人所言不差。
2014-03-30 07:46 3楼
学医的好方法
2014-03-30 09:43 4楼
用药,还是遵循古法,古人总结出得经验,也是经历了千百年的锤炼,沉淀下来的啊
2014-03-30 13:03 5楼
实践出真知!
2014-03-30 20:28 6楼
熟地也是噎膈要药。曾治一患者,大便结涩,脘腹胀满,少食则饱,每剂40克,35剂。终于大便正常,食后不胀。
关键还是得宜。临床大便不成形而用熟地,反而成型的也有几例。
2014-03-30 21:24 7楼
你每次吃一百克以上就不会滋腻了
2014-03-31 00:46 8楼
你连服三天都没事,到第四天开始感觉,而且就吃点陈皮生姜水就散掉了,说明不是熟地黄滋腻碍胃,是胃虚不受补。河水涨起来,河道不够宽所致。不是地黄不好。
2014-03-31 07:15 9楼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3-31 00:46
你连服三天都没事,到第四天开始感觉,而且就吃点陈皮生姜水就散掉了,说明不是熟地黄滋腻碍胃,是胃虚不受

通过试食来辨药性,本身隐藏着严重的偏失,每个人身体不同药感有差别,这不叫辨,叫跟着感觉走。中医的辨是通过望闻尝触药草的四气五味来分别,将偏差归括到最小再进行服食体试的,按方法不是妄为。
2014-03-31 08:07 10楼
活人活 说:
通过试食来辨药性,本身隐藏着严重的偏失,每个人身体不同药感有差别,这不叫辨,叫跟着感觉走。中医的辨

说得好!
2014-03-31 15:11 11楼
熟 地 黄(《图经本草》)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全国各地均产,以河南产质量最佳。原植物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坡及路旁荒地。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中性或微碱性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临床用名有熟地黄、熟地黄炭。

【本草汇言】

《本草衍义》:《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生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药类法象》:气寒,味苦。
酒洒,久蒸如乌金。假酒力则微温,大补血虚,虚损,血衰之人须用之药。善黑鬓发。大忌食萝卜。
《药性赋》:味甘、苦,性温,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活血气,封填骨髓;滋肾气,补益真阴;伤寒后胫股最痛,新产后脐腹难禁。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阴中之阳。甘微苦,味厚气薄,阴中阳也。无毒。
入手、足少阴经、厥阴经。
《象》云:酒洒,蒸如乌金,假酒力则微温,大补,血衰者须用之。善黑须发,忌萝卜。
《珍》云:若治外治上,酒制。
《心》云:生则性大寒而凉血,熟则性寒而补肾。
《本草》云: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尤良。复清酒、麦门冬尤良。恶贝母,畏芜荑。
东垣云: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入手足少阴、手足厥阴,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九数,故能补肾中元气。仲景制八味丸,以熟地黄为诸药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汤液四物以治藏血之脏,亦以干熟地黄为君者,癸乙同归一治也。蒸捣,不可犯铁,若犯铁令人肾消。
陈藏器云:蒸干即温补,生干则平宣。
《机要》云:熟地黄,脐下发痛者,肾经也,非地黄不能除。补肾益阴之剂,二宜丸加当归为补髓。
《本草衍义补遗》:气寒味苦,阴中之阳,入手少阴厥阴。一名苄,一名芑。大补,血衰者须用之。又能填骨髓,长肌肉,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初采得以水浸,有浮者名天黄,不堪用。半沉者名人黄,为次。其沉者名地黄,最佳也。其花,即地髓花。可单服,延年。凡蒸,以木甑砂锅,不可犯铁器。令人肾消,男子损荣,女损卫。
《本草发挥》:洁古云:熟地黄,酒洒九蒸,假酒力则微温,补血虚不足。虚损血衰之人须用。善黑须发。忌莱菔。《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苦、甘,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其用有五:益肾水真阴,一也;和产后血气,二也;去腹脐急痛,三也;养阴退阳,四也;壮水之源,五也。治外治上,以酒浸之。
《本草纲目》:《简易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能生精血,天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能补精血,麦冬引入所补之处。
《医学正传》(虞抟)云:生地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酒炒则不妨胃,熟地姜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微者。
熟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宿丹田故也。
填骨髓,胀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妇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本草蒙筌》:性微温稍除寒气,入手足少厥阴经。大补血衰,倍滋肾水。增气力,明耳目,填骨髓,益真阴。伤寒后,胫股最痛者殊功;新产后,脐腹急痛者立效。乌髭黑发,悦色驻颜。仲景制八味丸为君,取天下一所生之源,专补肾中元气;天一生水,故人元气属肾主之。东垣立四物汤作主,演癸乙同归一治,兼疗藏血之经。癸水属肾,乙木属肝,肝为血海,故云藏血经也。久久服之,明目益寿。
谟按:丹溪云:气病补血,虽不中病亦无害也。读之不能无疑焉。夫补血药剂,无逾地黄、当归,若服过多,其性缠滞,每于胃气亦有亏尔。尝见胃虚气弱,不能运行,血越上窍者,用此合成四物汤,以为凉血补血之剂。多服调治,反致胸膈痞闷,饮食少进,上吐下泻,气喘呕血,日渐危迫,去死几近。此皆因血药伤其冲和胃气,安得谓无害耶?大抵血虚固不可专补其气,而气虚亦不可过补其血。所贵认证的真,量剂佐助,庶几不失于偏损也。
《药性解》:味甘苦,性温,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活血气,封填骨髓,滋肾水,补益真阴,伤寒后胫股最痛,新产后脐腹难禁,利耳目,乌须发,治五劳七伤,能安魂定魄。使、忌、畏、恶俱同生地,性尤泥滞。
按:熟地黄为补血上剂,而心与肝脏藏血生血者也,故能入焉。其色黑,其性沉阴重浊。经曰:浊中浊者,坚强骨髓。肾主骨,故入之。精血既足,则胫股腹之症自愈,耳目须发,必受其益。而劳伤惊悸,并可痊矣。
《药鉴》:气寒,味甘苦,无毒,气薄味厚,沉也,阴中阳也。惟其性寒泥滞,故用醇酒洗过,或姜汁炒过,或同附子用,不惟行滞,且能导引入肾。下元血虚者,必须用之。又能填骨髓,长肌肉。尺脉微者,桂附相宜。尺脉旺者,宜用黄柏、知母,则滋阴降火补肾。盖黑须发。佐鹿角胶极能补血。但此剂泥膈,不宜独用。若犯铁器,令人消肾。忌莱菔子,恐耗诸血。痘家匀气药中用之,便泄则禁。
《景岳全书》: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沉也,阴中有阳。本草言其入手足厥、少阴经,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此虽泛得其概,亦岂足以尽是之妙。夫地黄产于中州沃土之乡,得土气之最厚者也。其色黄,土之色也;其味甘,土之味也。得土之气,而曰非太阴、阳明之药,吾弗信也。惟是生者性凉,脾胃喜暖,故脾阳不足者,所当慎用;至若熟则性平,禀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
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
凡诸真阴亏捐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
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丸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湿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有谓阳能生阴,阴不能生阳者,则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内经》曰:精化为气,得非阴亦生阳乎?孰谓阳之能生,而阴之不能长也。
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
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阳极喜滋。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嗟!嗟!熟地之功,其不申于时用者久矣,其有不可以笔楮尽者尚多也,予今特表而出之,尚祈明者之自悟焉。
《本草备要》:平补肝肾,养血滋阴。
甘而微温。入手足少阴、厥阴经。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聪耳明目,耳为肾窍,目为肝窍,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聪。黑发乌髭。治劳伤风痹,胎产百病,为补血之上剂。丹溪曰:产前当清热养血为主,产后宜大补气血为主,虽有杂证,从本治之。昂按:丹溪产后大补气血一语,诚至当不易之论,后人不善用之,多有风寒未解,瘀血未尽,妄施峻补,反致大害者,不可不察。王硕云: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地黄性寒,得酒与火与日则温;性泥,得砂仁则和气,且能引入丹田。六味丸用之为君,尺脉弱者加桂附,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旺者加知柏,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得太阳真火,确有坎离交济之妙用。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好古曰:生地黄治心热手心热,益肾水,凉心血,其脉洪实者宜之。若脉虚者,则宜熟地黄。钱氏六味丸以之为君,天一所生之源也。若命门真火素弱者,必须崔氏八味丸,得桂、附共襄之力,方得阴阳兼济之功。汤液四物汤,以之为主,乙癸同源之治也。其功专于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经候不调,胎产百病,滋肾水真阴,疗脐腹急痛,病后胫股酸痛,坐而欲起,目疏疏如无所见。盖脐下痛,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疏疏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今人治目翳内障,往往用六味丸配磁朱丸服,良非所宜。地黄禁铁,磁为铁之母,安得不忌?予尝用当归代地黄,借其辛温,以助欣发之热。火盛则用芍药代山茱萸,借其酸寒,以收耗散之阴。药虽异而功不殊也。愚按:地黄本手少阴经药,功专清热散血,非经蒸曝,不能入足少阴经。得水火既济之功,转苦成甘,变紫为黑,故直入肾脏,填补真阴,兼培黄庭后土,土厚载物,诸脏皆受其荫。是以崔氏八味、钱氏六味,为培养真阴、真阳之总司。后人藉此,各随所禀之偏,而为增减,无往非受其益。如阴气不固,则加鳔胶蒺藜;阳气不充,则加鹿茸、河车;中气不舒,则加沉香、缩砂;下气不吸,则加牛膝、东前;上气不津,则加门冬、五味;肝气内盛,则减萸倍泽;精气下脱,则减泽倍萸,各得补偏救弊之妙用。其阴火旺者,加知、柏于六味方中,此与鸩酒止渴无异。他如四物汤中之芎、归,即六味丸中山、萸之义;十全大补中之芪、桂,即八味丸中桂、附之义,方得阴阳相济之妙用。须知八味、十全,平调血气,且汤液性味易过,地黄与参并用,略无妨碍。六味丸中,切不可杂一味中焦药,如人参、白术、甘草之类,咸非所宜。昔人有以六味丸加参而服,下咽少顷,辄作迷迷不爽;或令增麦冬、五味,功力倍常,深得金水相生之妙用,非专工药性者之可与讨论也。
⬅ 亲自试药:生地和桑椹子同时嚼服,有润燥通便之效果 老茶馆 亲自试药:记忆犹新,质量好的人参泡酒喝,可以令人身体温暖,气血通畅,精神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