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体十二经络重新修正命名

2014-02-28 11:10 楼主
一、人体习惯十二经络分布

十二经络应用广泛,针灸、推拿、按摩,甚至汤药配方组合,都涉及到人体十二经络。
1.手三阳三阴经络
手背(手外)分布太阳小肠经、少阳三焦经、阳明大肠经,手里分布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
2.足三阳三阴经络
足背分布太阳膀胱经、少阳胆经、阳明胃经,足里分布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

二、修正命名经络

习惯用法,通常以经络路过或突出某一重要器官而命名,再加之以肝胆、肾膀胱、脾胃、大肠肺、小肠心、心包三角互为表里之说,而习惯命名。

实质上,上下关系也可以称之为表里,如手为阳为表,而足为阴为里,阴阳互为表里,符合阳气护卫,阴存内之说。

再结合春夏秋冬四时运转以及与人体关系,应该可以修正。
即:依据“背为阳,里为阴”和“上为阳、下为阴”这两点前提条件,再结合“阳主夏秋、阴主冬春”或“阳为热、阴为寒”的特性,紧紧牵住“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分布规则,我们可以得知古人的理念:“肺为秋为气,心为夏为火、肾主冬为骨”,再结合人体十二经络中以三类一组分布,基本确定脾肝肾为一组、心心包肺为一组、小肠三焦大肠为一组、胆胃膀胱为一组。

并且:人体背(包括头、手、足、身),为夏秋;人体里为冬春。即背为阳、里为阴。

阴阳物质分布,不是时间流程分布,而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属性对立分布。如气有阴和阳两种属性,则气阴和气阳对立分布,如果阳气在上,则阴气在下。其余依此推理。

根据寒心《易理学》原理分析,小肠——三焦——大肠——心——心包——心,主阳演变或热演变;脾——肝——肾——膀胱——胆——胃,主阴演变或寒演变。
并且,膀胱和肺在人体同一层面,而肾和大肠又在同一层面,这主要是依据“肺和大肠,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属性,即都是气,但肺是阴气,大肠是热气”,以及“肾和膀胱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属性,肾是骨,膀胱是髓”,因此肺和大肠对立存在,肾和膀胱对立存在,即肺和膀胱向上为上顶,肾和大肠向下为下底。

其余依此类推得:肺、心包、心,为夏秋;在上体之背部;膀胱、胆、胃,为冬春;在上体里部;脾、肝、肾,为秋冬,在下体里部;大肠、小肠、三焦,为春夏,在下体外部。

因此:手背三柔经,为肺太柔、心包厥柔、心少柔;手里三刚经,为太刚膀胱经、胆少刚、胃刚明经;
足背三阳经为太柔小肠、少柔三焦、柔明大肠经;足里三刚经,为太刚脾经、厥刚肝经和肾少刚经。

为何手背为阳或热,而经络分布的肺、心包、心,且是三柔经呢?

这是因为:古人把阴阳和刚柔等同。或把升降与寒热等同。我们知道,升之母在冬之子,降之母在夏之午;而热之始在卯,寒之始在酉。升,就是质体动;降就是气体动。而热,则是质体化气体;寒,则是气体化质体。
古人的三阳三阴称名都是以升降为衡量标准,并非以寒热为衡量标准。

而寒心修正的位置关系,则是以刚柔为标准的。手背大肠更改为肺,这一经络是热气降路线。三焦经络更改为心包经络,这一经络的外关穴含义正是升转变为降之始点。手肺经更改为膀胱经,是升路线。手里心包经络更改为胆经,这一经络的内关穴,标志有降转为升。一句话:外关穴,是立秋点。内关穴,是立春点。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习惯经络称名,相关穴位任然对所称之名的器官治疗有效?如原来的胃经,足三里穴对胃有效。

答案是:膀胱、胆、胃经络与小肠三焦、大肠经络相关联互通的。

即膀胱经和小肠经相通;胆经和三焦经相通;胃经和大肠经相通。

当膀胱、胆、胃三经的寒气运行时,依然延小肠、三焦、大肠排除,才会导致肠内存留物的疏泄;
当小肠、三焦、大肠经的热气运行时,依然延膀胱、胆、胃经络升,清除寒气。
同理:心心包肺三经和肾肝脾三经互通,即心经和肾经通、脾经和肺经通、心包经和肝经通。也是你推我往的运行路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2-28 11:13 2楼
新修正的称名分布:


手背三柔经,为肺太柔、心包厥柔、心少柔;手里三刚经,为太刚膀胱经、胆少刚、胃刚明经;
足背三阳经为太柔小肠、少柔三焦、柔明大肠经;足里三刚经,为太刚脾经、厥刚肝经和肾少刚经


手肺经代替原大肠经,心包代替三焦、心代替小肠;
手膀胱经代替原肺经、胆经代替心包、胃经代替心。
足肾、肝、脾经不变;
足小肠经代替原膀胱经、三焦代替胆经、大肠经代替胃经。
2014-03-01 22:12 3楼
手里部为刚胃、膀胱、胆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理由:1.清华竹简人体卦序图分布中,震卦为足,艮卦为手,坎卦为背,乾卦为头。而寒心的卦序与人体结合分布,则是坤震主脾肝肾,坎艮主膀胱胆胃。
2.人体十二经络手足重点穴位也特别有意思。足心为泉涌血,手心为劳宫穴。

综合这两点,可以推论:泉涌穴,是坤宫,其力向由足底涌上身中。劳宫穴,是坎宫,其力向是由身中向头运行。特别有意思的是劳宫,在易理就是指坎卦。并且膀胱胆胃的出口路径是小肠三焦大肠,即由头向下运行。经过实践,按揉劳宫穴,能够引起胸腹内部气流动态,即调理胃小肠三焦大肠通道。

因此:手原肺、心包、经更名为膀胱、胆、胃经,不是臆造观点。古人在起名穴名称时有八卦象符的影迹。比如下颚正中的穴,为兑端穴,就是依据兑主颈项,其上端之末,故为兑端。再如,后脑勺风府穴,小肠三焦大肠为阳中阳,阳气升旺,即阳中阳,而阳中阳为乾巽,即乾生巽。乾主头,头生巽下。巽在易理为风。所以小肠三焦大肠主风。人们把后背的阳经命名为膀胱经,有一定道理但不完整。因为乾为太阳小肠开始,艮为太阳膀胱之终点,即手艮膀胱和头乾小肠是相连的,而膀胱在头部,小肠则在足,中间的路径就是太阳经主轴,即督脉。

同理,人正面的任脉,是太阴经主轴,即手肺太阴下足太阴脾的主轴。脾和肺都是太阴而相连,但肺主上、脾主下。


所以:手应是胃胆膀胱、肺心包心,但他们不是表里关系也不是上下关系,而是互相制衡关系。即胃与心、胆与心包、肺与膀胱互为制衡。

而足应是肾肝脾和小肠三焦大肠,其也不是表里或上下关系,也是互相制衡关系,即心和大肠、肝和三焦、脾和小肠互为制衡。

而手六经和足六经关系,则是表里关系,即肺、心包、心和小肠三焦大肠是表里关系或上下关系,脾肝肾和胃胆膀胱互为表里或上下关系。

————————————————————————————————

总之,寒心所论更为科学。符合客观自然的具有逻辑性、实践后可操作性的理论。
2014-03-05 00:51 4楼
先把人体有多少经络需要命名搞明白才能够考虑命名的问题。否则后发现的经络就不好命名了。例如:先人发现了十二经脉,于是就急于给十二经脉命名,可是等再发现还有任督经脉的时候就不好命名了。
经络整体上看是一条被折叠了很多次的环状绳索(中间可有部分分股散开)。如可确定各个经络的差别?
古人曾经以经络的固有频率来划分经络。
2014-03-05 07:37 5楼
12经脉传承5000年了,这是楼主能修改的?
2014-03-05 07:47 6楼
什么刚,什么柔,难听得要死。改了意思还不是差不多,还会误导后来者!你还不是剽窃祖宗的东西,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2014-03-05 07:50 7楼
自认为医术高过期岐伯 ,皇帝先,再来说改,不然没有意义
2014-03-05 10:12 8楼
本帖最后由 丌山乙丁 于 2014-3-5 10:13 编辑

医者不易,易者不医。 入偏门了(四脉之带脉不正,学医后果)
2014-04-08 15:42 9楼
丌山乙丁 说:
医者不易,易者不医。 入偏门了(四脉之带脉不正,学医后果)

前辈好,好久不见。
请教下,百度孙思邈真人好像是道医,是不是也不合“医者不易,易者不医”的祖训呢
2014-04-08 16:06 10楼
闭门造车,画蛇添足。
2014-09-27 04:12 11楼
你讲的道理是好的,只是给经脉重新命名不太合适。
⬅ 治痤疮妙方 老茶馆 何镇培医学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