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案讨论(1)------韧带硬化

2014-02-16 09:22 楼主
本帖最后由 古道瘦马 于 2014-2-16 09:31 编辑

刘某某 男 29岁 自述两周前开始左腿僵硬,整个腿只能伸直,不能打弯,屈膝,下蹲,步履艰难,生活受限。检查腰椎,神经无病,整个腿不红不肿,摸大腿根以下韧带僵硬,不是很疼。
自云:前一段时间,因风湿吃了很多祛风活络和温补肾阳的药,诸如附子,干姜,威灵仙之类的药以后就逐渐出现此症。
刻诊:脉长滑略虚,舌微红苔薄白,稍口干,眼涩,饮食尚可,小便正常,大便较少,不干。
中医诊断:痉证(金匮要略),本想定为痿证,思之不合适,此症明显是热药伤津,筋脉失养所造成的,很接近中医痉证,所以就定为此名。西医就叫韧带硬化吧。
此病临床很少见,治之有一定难度,故公布出来,请大家分析讨论,发表高见,集思广益,如何处治。
附上:我的第一次处方。治则:柔肝和络,濡养筋脉。仙灵脾30g 伸筋草30g 赤芍60g 白芍60g 炙甘草50g 木瓜20g 生地90g 蝉衣25g 怀牛膝30g 蜈蚣4条 全虫10g 当归15g 蚤休15g 丹参30g 三副 水煎服 日三次。食疗加服老鸭汤。(古道瘦马写于2014.2.15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2-16 09:27 2楼
芍药甘草汤加木瓜似乎已经应证。
2014-02-16 09:45 3楼
飞翔的鹰 说:
芍药甘草汤加木瓜似乎已经应证。

想是这样。不知结果如何?呵呵。三天以后看回音吧。
2014-02-16 09:47 4楼
关注
2014-02-16 09:47 5楼
我思此证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很快见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14-02-16 09:50 6楼
伸而不能屈且不痛,和芍药木瓜的肝不主筋似乎不合。
这个描述没办法搞清是关节内的问题,还是确实是韧带的问题。
痉证还是从阳明论治为上。
2014-02-16 10:01 7楼
记得曾看过一案,温散太过,润药救后,经络仍不通,百治不效,终用辛凉之葛根升麻柴胡之类用之而愈。
算是一种思路
2014-02-16 10:09 8楼
估计您的药会有效。我搜到些资料供您参考:
经方发挥——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关节痛,疗效较为满意,具有祛湿、驱风、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的作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匾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原方为:桂枝120克,附子60克,甘草60克,麻黄60克,芍药90克,白术150克,知母120克,防风120克。
方中原有生姜,因服散剂不便,另煎姜汤送下。
加减法:掣痛难以伸屈、得热则减者,倍加附子、麻黄;身体滞重、关节沉着肿胀、天阴增剧者,倍加白术、知母、甘草,日轻夜重者倍加知母、芍药(白芍易赤芍)。
服法:上药共为细末,生姜汤送下,日服二次,早晚各一次。一般成人量日服10克。如服二周后毫不见效,即可停服,改用其它疗法。
病例一:
杨XX,女,40岁。三年前患者手足麻木,喜热怕寒,每着风寒后两手足关节即疼痛,同时局部皮肤呈现青紫色,经数日后,色渐消失,疼痛也随之缓解。二年来,虽经治疗,但未见显效。于1622年秋季发展为上下肢关节连续性剧痛。
初诊:四肢大小关节剧烈疼痛,颈强疼痛,日轻夜重,阴雨天尤甚,局部肿胀灼热,汗出,两手足皮肤呈现青紫色,步行艰难,手指不能弯屈,经常 头晕,恶心欲吐,胃纳不佳,二便正常,有时耳鸣、心悸、日晡潮热,脉短细而数。处方:桂枝、芍药各15克,甘草、麻黄、淡附子各10克,白术、知母各24 克,防风1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姜汤送服,分十日服完。
二诊:服药后疼痛肿胀减轻十之五、六,手指伸屈较前灵活,灼热、汗出皆止,头眩、恶心未发作,耳鸣、心悸、潮热减轻,手足部皮色仍呈青紫,胃纳仍不佳,原方再进(日服量稍加)。
三诊;关节疼痛已减去十之八、九,其它证状完全消失,胃纳佳,手足部皮肤色好转,但和其它部位比较仍有别,行走以及缝衣、做饭灵活自如。仍予前方,再服一个月。共服药治疗两个月,已将近一年未发。
病例二:
任xx,男,54岁。六、七年来,两膝关节疼痛,初起轻微,逐渐加重,伸屈不便,虽扶杖行走,也是颠跛蹒跚,遇冷则其,盛夏也需穿棉裤,继发两踝关节痠痛。
初诊:两踝关节疼痛,伸屈时更甚,局部不红肿,两腿脚冰冷,脉迟缓,舌质色淡,舌苔白。曾服乌头汤五剂,证状毫无改善,改服桂枝芍药知母 汤。处方:桂枝30克,白芍、甘草、知母、防风各10克,麻黄、淡附子各30克,白术15克。上药为末,半个月内分次服完。服药后疼痛大减,下肢松动轻 健,行走已不需扶杖,两腿脚冷感也较前减轻,并能挑两半桶水,唯伸屈时仍有中度疼痛。原方再服三周后,上述诸证消失。至今未发,照常参加劳动。
病例三:
吕xx,男,28岁。患者于1958年起手足关节疼痛,周身软弱无力,行动即痛,春季好转,秋冬即增剧,天寒阴雨时加重,数年来经断续治疗,未见显效。1961年秋收时因露宿田野触冒风寒,疼痛突然加剧,遂卧床不起。
初诊:两肘及腕关节疼痛,下肢关节尤甚,腰痛,转侧困难,局部轻微红肿、灼热,胃纳尚佳,二便正常,口渴能饮,舌苔黄腻,脉弦数。处方:桂 枝12克,白芍、甘草、知母各15克,麻黄、防风各10克,白术12克,淡附子6克。上药为末、分十日服,姜汤送服。服药七八日后,疼痛减轻,灼热、红肿 大减,已能下床行走,但行动时仍疼痛,不能走长路、荷重物,口渴减轻,脉、舌如前。原方再服一个月(日服量稍增加)。服完药后,关节疼痛消失,精神好转, 观察二年之久,未曾复发,已能参加劳动。
结语
桂枝芍药知母汤以桂枝为主药,善于温经通脉,调和营卫。芍药、知母、甘草养阴清热,和血脉,利湿消肿,白术助脾补虚,燥湿除痹;麻黄,附子 温阳散寒,防风渗湿祛风。寒热辛苦并用,各有所宜,合为清热、散寒、祛湿、驱风、通络、活血、补虚之方。本方在《金匮》中用作汤剂,作者每多改用为散剂, 其原因是:方中麻黄、桂枝、附子烈性之品颇多,服的过多过急往往可引起不良反应。此外,本病多是慢性疾患,服散剂较汤剂简便。
作者所治的病例,疗程最长者达半年,最短者一周。至于复发方面,经过随访,有二年未见复发者,也有轻度复发者。复发后继服原方药仍为有效。是否有多次复发者,有待长期观察。因本病最易复发,短期不能肯定远期效果。
附记:此文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1.30)
感谢:百草居
2014-02-16 10:55 9楼
肝主筋。肝苦急,治之以酸,助之以苦,佐之以甘。是否可加软坚之药。
2014-02-16 12:37 10楼
不太喜欢大杂方,话说回来有效就是好方。
2014-02-16 12:47 11楼
可不可以用滋水涵木法?
⬅ [原创] 有的人"虚不受补",原因何在? 老茶馆 宋阳经方医案——水肿 (来自新浪博客——经方中医宋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