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是慢郎中”之反胃治验

2014-02-13 22:53 楼主
“中医不是慢郎中”之反胃治验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中西门诊部)张雷
詹某某,男,68岁,初诊日期 :2013年12月12日。
主诉:食后脘腹闷胀、嗳气呕吐2月。
现病史:患者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近日饮食不节,食后脘腹闷胀、嗳气呕吐,就诊余锦州某某三甲医院,(患者自身原因不能作胃镜,)西医诊断:“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病”住院常规治疗两周效果不明显,经介绍求诊于我。刻诊:食后脘腹闷胀、嗳气呕吐,大便数日未行,舌质淡红苔黄,脉弦。
辩证:胃气上逆的反胃。
方药:木香10g、槟榔15g、厚朴15g、枳壳15g、旋复花15g、代赭石30g、半夏15g、大黄15g、甘草10g,水煎服6付。每日服1剂半,每剂服2次。服药3付(2天)后,当日大便泄2次,嗳气呕吐消失。
复诊12月16日:胃脘痞闷不舒,进食后胀满而不痛,恶心时作,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停西药,半夏15g、黄芩15g、干姜5g、黄连5g、党参15g、苍术15g、厚朴15g、陈皮10g、白芍20g、甘草10g、蒲公英30g,每日服1剂,每剂服2次。3付后诸症消失,加减调理1月而愈。
【按语】
本例患者食后脘腹闷胀、嗳气呕吐,为胃气上逆;大便数日未行,舌质淡红苔黄,脉弦为腑气不通。用木香、槟榔、厚朴、枳壳行气消胀,调和脾胃;旋复花、代赭石、半夏和胃降逆,化痰止呕;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甘草调中缓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消胀、降逆和胃之功效。取《伤寒杂病论》小承气汤合旋复代赭汤合大黄甘草汤之意加减而成。
复诊:药后大便泄2次,嗳气呕吐消失,说明腑气通,胃气降。但病未愈,故见胃脘痞满,进食后胀满而不痛,恶心时作,纳呆便溏。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恶,下则便溏。故用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合芍药甘草汤加蒲公英治疗。方中以辛温半夏散结除痞,降逆止呕;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蒲公英苦寒泄热开痞,以上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以党参、苍术益气补脾。胃以降为通,故又加厚朴、陈皮苦辛通降;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故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2-13 23:07 2楼
有错刚发现,反胃案是呕吐案。辩证:胃气上逆的呕吐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反胃,同行见笑了。
2014-02-14 08:34 3楼
好经验
2014-02-15 17:40 4楼
旋复代赭汤不去人参效果会更好。。
2014-02-16 07:11 5楼
学习,谢谢分享。
2015-08-11 12:16 6楼
谢谢老师,学习了!!!!!!!!!!!!!
⬅ 肌肉筋膜触发点疗法之一:胸锁乳突肌和头晕 老茶馆 血淋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