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的目的和方法,欢迎各种不同意见

2014-01-22 09:46 楼主
我们讨论的是学习伤寒论的目的,到底我们要从中学些什么.目的清楚了,学习方法才明了.我认为伤寒300多条,就是在讲113方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桂枝,什么时候加芍药,什么时候去芍药,什么时候加葛根,什么时候加附子,什么时候缓解下,什么时候峻下,什么时候温清吐消补。所以学习最基本的就是:弄清这113方,他的外证,病机,后世的扩展运用,每一味药的运用。比如熊继柏他遇到一个产后极虚的小青龙证,怎么用,他加人参,这就是方明药熟的结果。 伤寒这113方弄清了, 进一步,我们研究他的证,比如上面举的:有个潮热的病人在此,他是个标准的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杏仁滑石汤 主之。 我们是不是就局限在伤寒里来治疗它?把他往六经里该,到最后所用的方药肯定是这113方的化裁,你不能说该到六经里了,却去用杏仁滑石汤 这就不对了 所以在弄清113方之后,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伤寒里的每一个证,他除了揭示论中所有的病机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病机和应对的可行的方药。 所以说伤寒该百病有点误导后学只学伤寒,不去研究后世的可行的识证方法和应对方药,我知道的樊正阳老师对温病是很有研究的. 学伤寒就是学这113方,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后世的方,用同样的方法运用后世的方,伤寒给我们总结了方证病机药证,后世的方证病机药证表述得并不是很明确.也许是限于文字表达能力,也许是运用的病例不多经验不足的原因,他并不能象伤寒论一样表述得肯定,明确。很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1-22 09:52 2楼
学的是方还是法,要看学到什么程度

《伤寒》跟后世学术的关系是传承的,也是学到深层自知
2014-01-22 11:11 3楼
理法方药并重,对于学习伤寒杂病论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学伤寒必佐以金匮,学金匮者不能忽略伤寒。二者有相成之功。
2014-01-22 12:23 4楼
三先生; 说: 三先生 发表于 2014-1-22 09:52
学的是方还是法,要看学到什么程度

《伤寒》跟后世学术的关系是传承的,也是学到深层自

方即法,法即方
2014-01-22 12:25 5楼
fubabazyg; 说: fubabazyg 发表于 2014-1-22 11:11
理法方药并重,对于学习伤寒杂病论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学伤寒必佐以金匮,学金匮者不能忽略伤寒。二者有相

理法俱在方药中,无理法何淡方药,为什么去芍药,胸满阴弥也,当温补,此理法也。
2014-01-22 12:27 6楼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4-1-22 12:30 编辑

希望论者有据,举例以明之。谢谢楼上两位参与
2014-01-22 15:12 7楼
学习目的,方药临床运用和理法指导临床,方法原文为主各家合参,并立足临床躬行体悟。理法毕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要先学方药的运用,然后悟其理,所谓缕用达药也。
2014-01-23 13:24 8楼
看完好像是对我说的,有点明郎。
2014-01-24 23:13 9楼
水满满有鱼; 说: 水满满有鱼 发表于 2014-1-22 15:12
学习目的,方药临床运用和理法指导临床,方法原文为主各家合参,并立足临床躬行体悟。理法毕竟是仁者见仁智

谢谢参与
2014-01-24 23:14 10楼
点哥; 说: 点哥 发表于 2014-1-23 13:24
看完好像是对我说的,有点明郎。

谢谢参与
2014-01-25 02:38 11楼
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1-25 02:43 编辑

原书除了113方,尚有刺期门,刺肝俞,肺俞,出自仲景何心法? 113方之外心法?

再有临证之时,甚少有人照着方得病的,多须化裁,既仲景亦有各半汤,二一汤等等,心法何在?在113方中?

抱着探讨的精神求教,妄言见笑了
⬅ 四、厥阴危重证(脏厥证) 老茶馆 咳喘对药灵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