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治病的五个偏方

2013-12-18 19:49 楼主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经,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在中草药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本草正义》说:“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效捷。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传统上蒲公英多用于治疗疮疔、乳痈等症。凡治疮毒、疔毒,以新鲜的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或单独煎水内服,皆有良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的根部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等化学成分。蒲公英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特别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皮肤真菌,并有轻泻和健胃的功效;而蒲公英浸剂则有利胆作用。

过去仅用于疗疮肿、化乳痈的蒲公英,近年来以其在消炎止痛方面的特效而得到广泛应用,堪称中草药中的“广谱抗菌素”。下面就介绍蒲公英治病的五个偏方:

偏方1:治疗痰热郁肺

蒲公英15克,金银花、鱼腥草、黄芩、桑白皮各12克,生栀子、知母、浙贝、北杏仁、瓜萎仁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偏方2:治疗咽喉肿痛

蒲公英、板蓝根各15克,黄芩、金银花、枳实、栀子、瓜萎皮各12克,浙贝、北杏仁各9克,甘草3克,水煎服。

偏方3:治疗小便热淋

蒲公英、忍冬藤、车前草各18克,金钱草、白茅根各15克,黄芩、金银花、土茯苓、萹蓄、滑石各12克,木通、甘草各6克,水煎服。

偏方4:治疗痔疮

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均可,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鲜品用100~200克,干品用50~100克(编者注:蒲公英的常用量为10~30克),水煎服,每天1剂。有痔血者,则需将蒲公英炒至微黄,一般使用2~4天即可血止、肿消、痛除。对内痔嵌顿、血栓外痔及炎性外痔,则配合水煎熏洗。

偏方5: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取蒲公英鲜品20克、鸡蛋清1个、白糖少许。先将蒲公英捣烂,加入鸡蛋清、白糖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天敷1次。此法十分奏效,患儿敷药后先觉局部有舒适、清凉感,继而疼痛减轻,2~3天腮肿缩小,全身症状明显改善,7~8天能控制发热并转向痊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2-25 21:23 2楼
蒲 公 英(《新修本草》)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均系野生。全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山野、草地、草甸、路旁及河岸旁。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临床用名有蒲公英(公英)、鲜蒲公英。

【本草汇言】

《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及封之,立消。
《本草图经》:治恶刺方,出《千金方》。其序云: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触著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常闻书者论有此方,遂用治之。手下则愈,痛则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如故。
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
《本草衍义补遗》:属土。开黄花似菊花,化热毒,消恶肿结核有奇功。味甘,解食毒,散滞气,可入阳明太阴经。洗净细锉,同忍冬藤煎浓汤,入少酒佐之,得治乳痈。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睡觉病已安矣。治疔肿有奇功,故书之。
《本草纲目》:萨谦斋《瑞竹堂方》,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盖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言其为少阴本经必用之药,而著本草者不解引义。
掺牙,乌须发,壮筋骨。
《本草经疏》:薄蓊英得水之冲气,故其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无毒。经入阳明太阴。煎汁同忍冬,临服加醇酒。溃痈肿,消结核屡著奇功;解食毒,散滞气每臻神效。
《药性解》: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无毒,入脾、胃二经。化热毒,消恶疮结核,解食毒,散滞气。细锉,同忍冬藤取汁入酒,以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病已安矣。
按:丹溪云浦公英花黄属土,宜入太阴阳明经。有一种花叶茎相类而高大者,非也。其真者短小塌地,质甚脆,断之有白汁,其花干如葱管空者是也。四时常花,花罢飞絮,絮中有子,落处则生,则其禀天地中和之性可见矣,故治诸毒。又名黄花地丁者,以治疔毒得名也。
《景岳全书》:味微苦,气平。独茎一花者是,茎有桠者非。入阳明、太阴、少阳、厥阴经。同忍冬煎汁,少加酒服,溃坚消肿,散结核瘰疬最佳,破滞气,解食毒,出毒刺俱妙。若妇人乳痈,用水酒煮饮,以渣封之立消。
《本草备要》:一名黄花地丁,泻热解毒。
甘平。花黄属土,入太阴、阳明。脾、胃。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专治乳痈乳头属厥阴,乳房属阳明。同忍冬煎,入少酒服,捣敷亦良。疔毒。亦为通淋妙品。诸家不言治淋,试之甚验。擦牙乌髭发。
《本经逢原》:蒲公英属土,开黄花,味甘解食毒,散滞气,然必鲜者捣汁和酒服,治乳痈效速。服罢欲睡,是其功验,微汗而愈。
《本草求真》:[批]清胃热,凉肝血,疗乳痈乳岩。
蒲公英专入胃、肝。即黄花地丁草也。味甘性平,能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且能通淋,淋症多属热结,用此可以通解。擦牙染须涂刺,茎断有白汁。凡螳螂诸虫游诸物上,必遗精汁,干久则有毒。人手触之成疾,名狐尿刺,惨痛不眠,百疗难效。取汁厚涂即愈。《千金方》极言其功。及解食毒疔毒。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同忍冬煎,入少酒服,捣敷亦良。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白芷等药同治。况此属土,花黄,故于食滞可解,毒气可散。又能入肾凉阴,故于须发可染。
《得配本草》:辛、苦,微寒。入足太阴、阳明经。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疔肿。治淋通乳,敷诸疮,涂狐刺。诸虫精汁遗诸物上,干久有毒,人手触之成疾。名狐尿刺,惨痛不眠,取厚汁涂之即愈。
同忍冬藤煎汤,入少酒服,治乳痈。
《本草新编》:蒲公英,味苦,气平,无毒。入阳明、太阴。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大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之土衰也,泻火而土愈寒矣。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宜,而不恃之为经久也。
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试看北地妇女,当饥馑之时,三五成群,采蒲公英以充食,而人不伤者,正因其泻火以生土也。夫饥饿之人,未有不胃火沸腾者,用之实有相宜。不可以悟蒲公英之有益而无损乎。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钱,始可散邪补正耳。
或问蒲公英既有大功,自宜多用,以败毒去火,但其体甚轻,不识可煎膏以入于药笼之中乎?夫蒲公英煎膏,实可出奇,尤胜于生用也。而煎膏之法若何?每次必须百斤,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将渣沥起不用,止用汁,盛于布袋之内沥取清汁。每大锅可煮十斤、十次煮完,俱取清汁,入于大锅内,再煎至浓汁。然后取入砂瓶内盛之,再用重汤煮之,俟其汁如蜜,将汁倾在盆内,牛皮膏化开入之,搅均为膏,晒之自干矣。大约浓汁一斤,入牛皮膏一两,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存之药笼中,以治疮毒、火毒,尤妙。凡前药内该用草一两者,止消用二钱,尤简妙法也。无鲜草,可用干草,干则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
或问蒲公英止可治疮毒,而先生谓可泻火,岂泻火即所以治疮毒乎?此又不尽然也。夫疮毒虽多成于火,而火症不尽生疮痈。蒲公英妙在善能消疮毒,而又善于消火,故可两用之也。
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则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泻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
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味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之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论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盖蒲公英攻多于补,非若金银花补多于攻也。
《本草分经》:苦、甘,寒。入肾、阳明经。泻热化毒,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妙品。

【现代药理研究】

1. 蒲公英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本品对金葡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醇提液能抑制结核杆菌,还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幽门螺旋杆菌及某些真菌。蒲公英对单纯疱疹病毒(1:400)有抑制作用,1:80的浓度时能延缓ECHO11病毒(孤儿病毒)的细胞病变。
2. 蒲公英有保肝、利胆作用。
3. 蒲公英有抗内毒素作用。
4. 蒲公英有抗肿瘤作用。
5. 蒲公英小剂量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
6. 蒲公英有抑制胃酸分泌、抗胃溃疡作用。
7. 蒲公英有影响免疫功能的作用。体外试验发现,蒲公英煎剂能显著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提示本品有激发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8. 蒲公英有利尿作用。
9. 蒲公英的根及全草可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浸剂能治蛇咬伤,亦可促进乳汁分泌。
⬅ 导痰汤 老茶馆 7个验方帮你去除恼人口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