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理性录(第一卷1) 作者:梁传亭

2013-12-16 12:46 楼主
前言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最后莫不落实到用药上。黄和在《中药重剂证治录》中曰:“医之难:识因,辨证,识药也。”故古人云:“医师之用药,犹大将之用兵,兵不能力,将罔克成功。药不得力,病罕有起色,医门多疾,未有药性不明而能善于奏效者也。”用药如用兵,以药之不可轻用也。《孙子兵法》曰:“不知用兵之害,不知用兵之利也。”“兵者,死生之地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识因辨证不可不明,识药施治不可不慎也。



中药性能,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简称。研究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的主要依据。中药的性能以若干不同角度,概括了中药作用的多种特性,构成了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理论体系,描述其:“性味,质地,归经,走守,阴阳,升降,沉浮,润燥,补泻,表里,内外,动静,猛缓,气血及五行制化等等的性质,来解释药性,说明其偏性。根据其以偏纠偏的理论认识,用以阐释药物来纠正机体阴阳之偏性之机理。徐灵胎曰:“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偏性而即资疗疾,故能补偏救弊。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中药的各种性能,都是以其特定的角度,来概括药物的一种性质,临床应用时,必须将尽可能多的性能综合考虑,才能取长避短,提科学方法,对中药进行中药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成果虽不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的理论特点,但根据药性理论的分析,融合古今医家论述,能更深入,更清楚明了其性能特点,对结合辨证论治,选择最适宜的药物,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可起到一定作用。



姜春华在《朱良春用药经验》作序时说:“谈性味,述归经,阴阳升降,五行制化,”解释药性,说明其功用。古语“多诊识脉,屡用达药”。马有度在《方药妙用》前言中亦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家治病,务必锤练方药利器,圆通活法,存乎其心,应之于手,巧妙运用,疗效必佳。”胡心藻在《中药类比歌决》之乎甫公遗嘱中语重心长之训导曰:“尔之业医,务必细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转瞬生杀,祸如反掌……而需博极医源,穷其药理,以造诣于精微之域。总之见证之道,要明察秋毫,用药之道,善其权变,须知药贵中病,医不执方,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此乃习医格言,医者当铭记而遵循之。



潘远根在《古今名医论》之前言讲“熟识药物的性能、特点、药理、主治才能进入到应手取效,药到病除之境界,非熟读本草不为功。”清.汪庵说:“医家本草不读,则药性不明,是欲用药治病,将药与证两不相符,而欲挽救拔苦,生死肉骨也,难矣。”晚清心禅和尚斥:“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误尽后学不少。”要得药之力,使药到病除,必须熟读本草,深究药理性能,留心观察药用效验,随时总结心得体会,以达到“屡用达药”之境界,非勤读本草,别无他法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2-16 13:37 2楼
多谢分享,期待后续。。
2013-12-16 14:26 3楼
期待。。很期待!
2013-12-16 15:39 4楼
辛苦了
2013-12-16 16:56 5楼
多谢分享,期待后续
⬅ 百效妙方玉女煎验案两则 老茶馆 亦发一腹胀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