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阴气血不和证

2013-12-10 13:59 楼主
二、太阴经脉气血不和证:
原文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语译:太阳病应汗,医反下之,致中伤邪陷,出现腹满时痛者,为邪入太阴致经脉气血不和,可用桂枝加芍药汤;若见便秘腹痛拒按的,可用桂枝加大黄汤。
提要: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经脉的证治
成因:表证误下,邪传太阴经脉,使太阴经脉气血不和。
分析:太阳病,不当下而反下之,使表不解而邪气内陷,每随体质差异而有病兼太阴、或兼阳明之不同。
兼太阴见腹满时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太阴经脉受邪,经气雍滞则腹满;血脉拘急则腹痛。
按:此条相当于现代之肠痉挛之腹痛。
病机:脾伤气滞络瘀,经脉气血不和。
治法:通阳益脾,活络止痛。
方药: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折现代量:桂枝15g,芍药3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4枚。
水1400ml煎取600ml,温分三服。
兼阳明见:大实痛(即腹满痛剧,难以缓解,拒按,大便不通)——太阴经脉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按此条相当于现代之肠系膜淋巴结炎之腹痛。
以上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两证为太阴经脉气血不和,非脾脏阳虚寒盛,故虽腹满腹痛而不伴吐利。
病机:脾伤气滞络瘀,郁滞较甚。
治法:通阳益脾,活络止痛,化瘀导滞。
方药: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大黄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折现代量:桂枝15g,大黄10g,芍药3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4枚。
水煎取汁,温分三服。
方解: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汤——解未尽之表邪
重芍药————敛阴止痛。合用,解表和里。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汤——解太阳之表
加大黄——泻阳明之里。合用,解表攻里。
桂枝加芍药,小似健中之剂;桂枝加大黄,微示调胃之方。
鉴别:太阴腹满——腹满时减,复如故,喜温喜按
阳明腹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疼痛拒按。
郝万山说:我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核、放射性结肠炎等,见腹中拘挛性痛者,效果良好。桂枝加大黄汤用于上证伴血瘀指征者,如舌上有瘀斑,腹痛剧烈,疼痛部位不移,腹部压痛明显者。
案例71——脐痛(肠系膜淋巴结炎)
崔某,男,10岁,卢氏县五里川人,2013年5月2日诊。
主诉:脐部疼痛反复发作半年余。
患者于半年前出现脐部疼痛,曾在三门峡黄河医院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治疗效不明显,特来本所治疗。
刻诊:持续性脐部疼痛,时轻时重,久治不愈。伴食欲不振,口苦,心烦易怒,平时易感冒,二便正常,按其上腹部及脐部压痛,腹肌稍紧张。诊脉弦滑无力,舌质正常,苔微黄而腻。
诊断:1、肠系膜淋巴结炎;2、慢性胃炎。
中医辩证:中焦气滞络瘀,木郁乘土,肝脾不调。
方选桂枝加芍药汤合小柴胡汤。
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8g,生姜10g,大枣5个,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玄胡15g,川楝子10g,九香虫10g。5剂,水煎服。
上药服完,腹痛止,食欲开,苔腻转薄。因小孩不愿再服中药,用三九胃泰调理2周而痊。后经随访,愈后未发。
按:本例脐痛兼见食欲不振,口苦,心烦易怒,脐部压痛而肌紧张,苔微黄而腻,脉弦滑。辩证为中焦气滞络瘀,木郁乘土,肝脾不调。治用桂枝加芍药汤通阳理脾,和络缓急止痛;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调和肝脾。如此则中焦气滞得散而脾络疏通,少阳枢机畅达而肝脾自调,则脐痛自止矣。 (余泽运医案)
原文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提要:脾虚气弱者当慎用攻伐之品。
分析:太阴为病(即太阴经脉受邪,气血失和证)伴脉弱——即兼中气不足;
续自便利——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有此二者示胃气虚弱。
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大黄、芍药甘寒、苦寒,易损中焦阳气,故运用时要适当减量,而不是去掉。这是因其人中气较弱,易被苦寒阴柔药所伤而引起下利。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2-11 18:36 2楼
授教于师,顶起谢谢之!
2013-12-11 20:26 3楼
余老师经验十分难得,学习了!余师辛苦了!
2013-12-15 12:13 4楼
谢谢余老师的精彩讲课
2013-12-21 21:58 5楼
“阳明见:大实痛(即腹满痛剧,难以缓解,拒按,大便不通)——太阴经脉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其实,不一定会见阳明证,不通,只是太阴经脉气血不通,不一定会见大便不通,
“兼加大黄——泻阳明之里。合用,解表攻里”。大黄活血化瘀,不是泻阳明之里。
大黄,神农本草经云:气味苦寒,无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 郁金小验 老茶馆 小核桃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