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近期讲座论文集成

2013-12-08 22:50 楼主
黄煌教授近期讲座论文集成(一)

黄芩10克以上。
还可治疗“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慢性胆囊炎:本方改善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
为传统消炎药,利胆药,免疫功能调整用药。

柴胡体质:易生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发作与情绪有关。体形中等偏瘦,面色发青白,缺少光泽,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冰冷,主诉自觉症状为多(发冷、恶心、痛),肌肉较坚紧,情绪波动较大。女性经前乳房胀痛。中青年比较多。
胆囊炎患者的重要症状:呕吐,汤液应浓缩,去滓再煎。不能大量服用汤药。煎大半碗,100-150毫升。
加减要注意:黄疸的,加茵陈、山栀、黄柏。合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是很好的消炎利胆药。
腹胀,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可通便,除胀

二、大柴胡汤
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哮喘、胆道疾病
原文很多与呕吐有关。“呕不止,心下急……”“呕吐而下利者”
胆石症胆囊炎引起胆绞痛,必须要使用大柴胡汤。“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胆结石导致胰腺炎:也可用大柴胡汤,专治这种疾病(专方)。
[辨证论治的误区:只对症状用药;没有专病专方。要研究很多疾病的专方]
大柴胡汤专方治疗专病:胆囊炎引起的胆绞痛,胰腺炎,胆石症。
经典指征:心下(两肋弓夹角下的区域)按之满痛
胆绞痛常在饱餐或高脂肪饮食后出现,逐渐加剧,难以忍受,剧烈疼痛,大汗淋漓,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可出现轻度的黄疸和发热。
有明显利胆作用,有降低括约肌肌张力的作用。
枳实 芍药 解痉止痛作用非常明显。“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大黄 柴胡 黄芩 退黄,利胆,消炎。
半夏 止呕
天然的消炎利胆药,天然的解痉排石药。
胆道疾病伴有胰腺炎:这张方最适合。
此方之灵验神效。

非急性发作,上腹部按压疼痛或有抵抗感者也可用,比较壮实、便秘、进食后常腹胀痛者,可用。病案:服用大柴胡加黄连三个月后,胆囊息肉消失。
可保持大便畅通。大便不畅者易发作。
胆石症患者多肥胖,血脂、胆固醇高,是减肥药,控制体重药,可把将军肚缩下去。
X综合征: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
大柴胡汤治疗的不是一个病,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种体质状态。并可防止复发。

排石:胆囊的收缩功能要好。结石要小于1cm,泥沙样结石。胆囊管直径要宽大。要通过B超明确指征(非常关键)。Oddi氏括约肌无狭窄。
宁夏医生:大柴胡汤一日服二日量,隔日一次。
其它医生经验:配合脂肪餐:吃荷包蛋,或猪蹄,吃后痛,出现人工证(大柴胡汤证)。痛:机体想要排,胆汁分泌增加,用大柴胡汤助机体一臂之力。经方很多都是因势利导,帮助机体,坐顺风船。
肿瘤的经方治疗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
有待研究的一些治疗方法:光化学疗法,基因疗法,生物疗法。
中医治疗肿瘤主要致力于调整体质状态,缓解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
有点有三: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
小柴胡汤
红参6ffice:smarttags" />-12g 柴胡6-12g 黄芩6-12g 半夏6-12g 生甘草3-6g 干姜3-6g 大枣10-20g
1.适用于肿瘤伴发热,恶心,呕吐,血液系统肿瘤,胃癌,肝癌,肺癌应用较多。
小柴胡汤用于疾病在迁延期或呈慢性化阶段
①合桂枝汤治疗骨髓异常增殖症导致的发热,柴胡用量需大达30g,3-5天内可以退热,还可加红参,肉桂桂枝可达20g,亦可各10g。
②加连翘30g以上,治疗胃癌,肝癌出现的腹痛呕吐,有止呕止痛的近期效果,也有延长生存期的效果,特别是胃癌引起的呕吐,大量的连翘可以止呕。
③加茯苓,猪苓,连翘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配合羟基尿,有稳定病情的效果。
2.本方也适用于全身状况良好,无贫血肿瘤患者的体质调整,一般以小剂量服用,常配合麦冬,天冬,桂枝,茯苓,猪苓,白术,肉桂,泽泻。
3.加连翘30-60g可用于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肿瘤转移出现的淋巴结肿大。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张锡纯:“疮家圣药”。
4.动物实验提示其抗肿瘤作用。
五苓散
白术15-3-30g 茯苓15-30g 猪苓15-30g 泽泻20-40g 桂枝10-20g/肉桂6-12g
1.用于肿瘤伴腹泻浮肿或腹水者,肝癌,肠癌,肺癌特别在化疗后多见。
张仲景称其为水逆证,即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或泄泻。
①吐:口渴但饮水不多,或喜热水,而且水入即吐
②泄泻:腹泻或溏结不调,伴小便量少,浮肿倾向,严重者出现胸水,腹水。
作用:
①缓解躯体症状,缓解口渴感,使大便成形;
②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悸,肌肉跳动等。
临床使用:
①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见发热多,浮肿;
②配合真武汤治疗肝癌,肝硬化。
2.与小柴胡汤合用(名为柴苓汤)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的常规体质调整,日本现有成药——这一块临床研究少。
3.胖大舌是使用五苓散的一个重要指针。
炙甘草汤
炙甘草3-15g 人参10-20g
高脂血症是时髦病,非常多。
困难时期,营养不良,低血糖的人同样会有高脂血症
现在较多的:高脂血,高血糖,高血压,高血尿酸
TG:1.7,有的高到7.几,10.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胰腺炎,心跳骤停等。爬爬楼梯就气喘。
日本人很少有胖的。饮食很少油
中国人:大量的动物脂肪,大量的植物脂肪。城市中青年:发病率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总胆固醇:应该在5.2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DL):理想值3.12以下
TG:理想值1.7以下
饮食:少食油、盐、糖、高蛋白
有些西药降脂药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向中医求助的有两大类病人:1.服用降脂药效果不明显,或者导致肝脏功能损害
2.高脂血症较久,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疗效评判:
1.自我感觉是否好。如原来觉得身体觉得重,疲劳,服后觉得轻松
2.某些症状是否会消失
3.体重:高脂血症患者大部分胖,看体重能否减轻
4.指标能否下降

第一张方:大柴胡汤
大黄:药理实验认为有降脂作用。焦东海:降脂门诊
大黄打成粉放入胶囊(约0.3—ffice:smarttags" />0.4克),一天4粒或2粒。大便控制在每天3次以内

综合效应:降压,减肥,促进胃肠蠕动,利胆,治疗胰腺炎等,多靶点
最适用于:高脂血症见有便秘、或腹胀、或腹痛
很多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是因为有胆囊炎,胆石症或胰腺炎
吃了以后浑身轻松,降脂的效果服用一至两个月可以见效

体型:较壮实,上腹按之疼痛或胀,或有抵抗感
伴高血压:加黄连2-3克 ,面红,烦躁,头痛
如伴胆石症:加青皮,陈皮
伴胰腺炎:大黄用量要增大,要保证大便的畅通
经常喝大黄水的牧驼人比不喝的人寿命长,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少。大黄的保健作用值得研究。现代人:是有余而不是不足
合桂枝茯苓丸:面红,大便干结,有腰腹痛,或下肢皮肤干燥,或血液粘稠度高,可用赤芍,清热通腑,活血化瘀,适用面非常宽
伴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或曾经脑梗的病人合适

第二张方:五苓散
张仲景用来治“水逆”。头痛、欲饮水,饮后又吐出
现代: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等
患者一般有口渴,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不成形
体质要求:
面部不油腻,能食,容易累,易疲劳,肚子大,比较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
大柴胡汤证以便秘为主,肚子摸上去绷硬,甚至有压痛。
而五苓散:大部伴有脂肪肝,痛风,高血糖
舌象:胖大,舌质淡,暗或紫,舌苔厚腻,喜欢吃肉,喜欢喝酒
区别:肚子痛不痛,大便的性状
中医病机理论解释:
大柴胡汤:腑实 多积 攻下 不能食(一食就胀,痛)
五苓散: 多湿 脾虚化湿 健脾 能食 有可能出现浮肿,腿肿

加味:胆红素高,出黄汗,加茵陈15-20克,茵陈五苓散
好酒,有高血压,常头痛,腰痛:加葛根,解酒毒,降压,改善心脑血管血液循环
建议使用散剂,较经济,打成粉,用酸奶或大麦粥送服,每次一至二汤勺,连续吃二至三个月
“多饮暖水,汗出愈”。服五苓散时要多喝开水,令出汗
少食生冷,油腻,不消化食物

第三张方:防风通圣散
麻黄6克 生或制大黄6克 防风6克 连翘
肠易激综合征(肠功能紊乱,脾虚)
特点:反复发作,以慢性肠道运动障碍为主
1.腹痛、腹泻,有急迫感(拉不尽的感觉,里急后重),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肠癌的表现?)
持续很长时间,情绪稍有波动,就会出现。精神因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腹胀腹痛。
3.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早上起来拉,吃过早饭还要拉。五更泻不一定是肾虚。
出门之前要上厕所,拉干净。越想越厉害。精神的抑郁、焦虑,导致肠道症状很严重。胃肠道功能处于混乱状态。
常是完美主义者,要达到理想状态。人过敏,肠道也过敏。
不能吃生冷-不是生理的原因,而是心理作用。需要心理安慰
个体化原则:镇静药,易蒙停:有镇静作用。解痉:阿托品
经方治疗的三大优势:
1.缓解症状:由于症状缓解,病人马上有信心。
2.安定心情:忧郁:用解郁药;焦虑:用除烦药。
3.增强体质

1. 八味解郁汤
四逆散与半夏厚朴汤合方,主要有八味药:柴胡,芍药,枳壳,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生姜,大枣
隆重推荐:肠易激综合征基本方
四逆散:有解痉止痛功效,能调节肠道张力。尤其是枳实、白芍,解痉作用非常好
半夏厚朴汤:“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用来治疗感觉异常的疾病。莫名其妙的腹痛、腹胀:肠道敏感。能消除肠道敏感。有中医所说的理气作用,可帮助排便。除胀、止痛。
可以非常迅速地缓解躯体症状,由于症状缓解,患者感到非常开心,情绪明显好转,睡眠好转。很多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往往睡眠不好。
体质特征:柴胡体质和半夏体质的结合体。行为特征:敏感,非常在意人家的评价,在意医生的一言一行,活的很累。办事谨慎,生怕出什么问题,病史叙述详细。怕冷,怕风。往往吃凉的容易拉,忌口极其讲究,食谱非常的窄。思想负担重。常见于中年妇女,中年男子。巩汉林这种男子很容易得。
加味:心烦意乱,加山栀子ffice:smarttags" />10克
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2.大柴胡汤
张仲景当时用来治疗宿食,腹满,肚子胀。
推测张仲景是治疗一个从战场上下来的将军。心下:上腹部,剑突下。
柴胡半斤(6-20克) 黄芩三两(6-20克) 半夏6-12克 枳壳10-20克(或枳壳枳实各10克) 芍药10-20克(或赤白芍各10克) 大黄二两(专治腹痛,制大黄6-12克),干姜6-12克,大枣15-30克。
适用:IBS伴有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或胆道手术后的腹泻(易腹泻,很厉害,一直泻到黄水出来)
一般伴有较剧烈的腹痛或腹胀,肚子绷硬,敲之绷绷响。上腹部出现压痛-胆囊炎、胆石症的主要表现。摸上去绷硬,不是软软的。用补中益气汤极错,四君子汤无用。制大黄:3-5克就可以,先煎。而泡服泻下作用非常峻烈。
体型:壮实,上腹部按痛,舌苔较厚,拉了或放屁后肚子较舒服。
加味:1.加栀子厚朴汤:用于伴焦虑、腹胀者。加栀子10-15克,厚朴10-15克
2.加黄连:唇红,晚上睡不好,大便较臭者:黄连2
4.理中汤
温热性的胃肠药。又叫人参汤,理中丸
党参10ffice:smarttags" />-20克 白术10-20克 干姜 10-20克 炙甘草6-10克 有点辣
用于肠道腹泻,应用面较广
适用于虚寒性胃肠病。所谓虚寒不是温度低,是分泌亢进。口水多,清稀,小便清长,大便多,清稀水样便。怕冷。不容易出汗。多清涕。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都可以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人:(1)肤色暗,没有光泽。而肤白、亮、油光:一般都是热性体质(肤色好,白里透红)
(2)口水多,不想喝水。大便往往不成形,绝不是羊屎状。羊肉性热,鸭子性寒。从大便辨体质。有些女孩子七天一次大便,没有不舒服,照吃,也不腹胀:羊的体质
舌头:较胖大,颜色暗淡,舌苔上有水。
可以经常吃点姜。
这种体质的人的腹泻可用人参汤。
加桂枝或肉桂:桂枝人参汤。治疗腹泻伴心悸或腹痛,强心药,可治心悸,抗血栓。
加黄连:有口疮,又腹泻味臭,嘴唇有点红。可寒温同用,在温中的基础上加黄连3-6克。
加附子:6-12克。全身状况更差,脉微弱,精神萎靡。对肿瘤化疗后出现的腹痛腹泻效果也好。
下利清水,用理中汤最好。
歌诀:
实用大柴胡,
郁投龙牡方,
中寒清水用理中,
基本方是解郁汤。


二、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不在胃里,在下消化道,结肠的溃疡,是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
主要表现: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较厉害,有里急后重。严重者全身营养不良。20-50岁较多。
原因:自身免疫性病症。常并发关节炎,虹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与变态反应有关。
治疗:1.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2.防止并发症。
西药:柳氮磺吡啶,免疫抑制剂,激素,灌肠等。

1.甘草泻心汤
治疗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精神不好。出现咽喉和阴部的溃疡-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甘草泻心汤是粘膜修复剂。它和半夏泻心汤的组成是一样的,但甘草量大一些。
体质特点:嘴唇通红,舌红,烦躁失眠,脉滑,流利,跳得比较快
加味:伴有红斑、关节炎、虹膜炎等:加黄柏,柴胡(大量)。即配小柴胡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方)
黄柏:可清热,止利,用6-12克。柴胡20克以上。
生甘草 6克以上,甘草有类固醇样作用。副作用会导致胃酸增多,返酸,肚胀,浮肿。浮肿人不能吃。

2.黄芩汤
黄芩白芍 甘草 大枣
白芍:解痉止痛,白芍总苷:有免疫调节作用,用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方治腹痛,绞痛,出血。
黄芩用大量,清热。
黄芩体质:嘴唇很红,深红如朱,像涂口红,舌暗红。月经量多,粘稠,有血块。很多美女都有肺热。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3.乌梅丸
也可用。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2-08 22:50 2楼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

病因病机不谈了,直接讲治疗。

治疗原则:经方治疗失眠是整体治疗,通过体质调整来缓解身体症状,改善抑郁、焦虑与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方一:温胆汤
1.本方为传统的壮胆方,主治胆虚失眠。
传统表述:
①胆怯,易惊恐。
②失眠,多恶梦。
③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④头晕头重,胸闷,心悸,自汗,恶心,呕吐。
2.运用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伴有失眠,多梦,恐惧感。
3.体质:多半夏体质,体质较好,营养好。
4.加减:
①加黄连:主治烦燥,肤色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心慌等症
②酸枣仁汤:主治神志恍惚
③栀子厚朴汤:焦虑而腹胀

方二:柴胡加龙牡汤
1.本方为抗抑郁,抗焦虑药。
指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2.本方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癔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神经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等,有改善睡眠的效果。
抑郁症:以情感低落为主要特征,自我评价下降。
焦虑症:莫明其妙的紧张不安,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涉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一般合栀子厚朴汤。
躁狂症:可合桃仁承气汤。
3.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伴有失眠症状也可使用本方。(神经症患者最常见的伴有症状:消化道症状,性功能障碍)
4.本方体质要求:柴胡体质。
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坚紧。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食欲受情绪影响。多睡眠障碍及恶梦。女姓月经周期不准,月经来时多胸闷乳胀。
5.加减:
⑴看不清
②加甘草。合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蠃瘦者。
③加桃仁、芒硝、甘草。合桃核承气汤。——少腹疼痛、烦燥、便秘者。
④加川芎、枣仁、甘草、知母。合酸枣仁汤。
⑤加黄连。合三黄解毒汤——烦躁而心下痞者。

方三:酸枣仁汤
1.本方是古代的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当伴有心悸汗出等症。
2.本方多用于以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
3.体质:
①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
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⑶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
4.本方针对体质,是通过调节整体功能达到改善睡眠的状态,即治失眠也治多寐。
5.本方酸枣仁量要大,大于ffice:smarttags" />30G。捣碎最好。
6.合方:
①温胆汤:多梦,惊悸,眩晕者
②半夏厚朴汤:腹胀,咽喉异物感。
③柴胡加龙牡汤:胸闷、心悸,乏力。


方四:甘麦大枣汤
1.古代镇静剂。主妇人脏燥。患者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现代应用于癔症、神经衰弱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精神分裂症。
2.本方可用于小儿夜啼症,小儿夜惊症,小儿多动症等。
3.体质:体瘦,面色黄,腹直肌拘急,舌淡红。
4.甘草重用,可用6-30G;小麦也要重用,30-100G,并嘱平时服用面制品,也可用麦芽代替。
5.剂型:
①药枣:多用大枣,煮熟后去甘草、小麦。
②药羹:加百合,莲子等;
6.本方单用不多,多合温胆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合用。

方五:四逆散
1.本方为解郁方。传统表述:①四逆。②胸腹症状: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2.本方治由于心理压力大导致失眠。多见于肠易激综合症,抑郁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⑴疲劳,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虑
②对环境过敏,一般为怕风,受凉容易关节疼,头晕,感冒,腹痛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糖尿病方
我国发病率:与GDP增长速度同步。糖尿病与紧张、压力有关

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产生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儿童多见。离开胰岛素迅速死亡。发病急,表现为明显的多尿,口渴,饥饿,视力减退
2型糖尿病:成年人多见。90%的糖尿病为2型。特点:发病非常缓慢,不依赖胰岛素,多数人在40岁以后发病,肥胖者多见。

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巨大胎儿。

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脑梗,脑出血,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心梗,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感染,下肢坏死、麻木。糖尿病性神经病:导致下肢麻木疼痛,糖尿病足:皮肤发黑,溃疡,或下肢溃烂。
糖尿病肾病(DN):全身水肿,蛋白尿,10%-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
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有的糖尿病患者还有抑郁症和焦虑症。

经方优势:
1.治疗或预防并发症
2.改善体质
3.提高生活质量-睡眠改善等。
适用中医者:1.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理想;
2.已出现并发症者;
3.有其它非糖尿病相关症状,但无有效治疗措施。如便秘、腰痛、腿痛,但血糖正常。

一、葛根芩连汤
伤寒论里用来治疗下利、腹泻。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
葛根20ffice:smarttags" />-60克 黄芩6-20克 黄连 5-10克 生甘草3-10克
葛根:治疗口渴,项背强痛,含葛根黄酮,有降糖作用
黄连:也有降糖作用,量可适量加大
可用于二型糖尿病。
三种情况下用:
1.伴有舌红,腹泻,心率偏快。
黄连可用来治疗消渴,古代有很多的经验。本草纲目:用酒制黄连治疗消渴。治疗热利。
其作用类似二甲双胍。
2. 伴有项背强痛,或头痛,或腰腿痛,全身乏力。如高血压,或颈椎病导致。
葛根善于治疗“项背强几几”症候群,主诉可能有:腰酸,腿拖不动,疲劳,头痛。
3.嗜酒者,可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有口渴,喝酒后口干得不得了:葛根最好。有解酒毒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口渴。
形体特征:壮实,中年,喜喝酒吃肉,肌肉发达,满脸油腻,容易出现大便不成形或腹泻,吃得多,饮食上不大忌口,全身无力,困重,特别是头项腰背强痛不舒。尤其是应酬多工作压力大的。体检常发现血糖高或血压高。
葛根:食品,量要大,30克以上,甚至60-100克。也可采用先煎葛根,再把连、芩放入。对于消除头痛、腰背拘急,颈项强痛有效果,同时有降压作用。
加法:
加制大黄:适用于有高血压,有出血倾向。合为三黄泻心汤,有降压,止血作用。也可清火,对牙周脓肿、牙痛有效。
加怀牛膝:可用来治疗糖尿病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原因:下半身供血障碍,导致阳萎。还可治疗腰痛,腿痛(下肢供血不好)。对扩张下肢血管非常有好处(引血下行)。糖尿病足,伴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者可用。量要大,至少15克,甚至30克。

二、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生石膏15-60克 知母10-30克 生甘草6-12克 粳米30
三、黄芪桂枝五物汤
治疗胖人,尊荣人(地位比较显赫,平时好逸恶劳)
生黄芪3两 桂枝3两 白芍3两 生姜 6两 大枣
适用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和神经损害。
主诉: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蚁行感,火烧感,怕冷,不能吹风。下肢皮肤发暗,发黑,或变苍白,出现溃疡(足诊)。
注意穿宽松的鞋子,不要穿皮鞋,不能磨破。
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都可以使用。
松软无力,肌肉萎缩。
它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神经、肌肉的营养剂。
芪桂五物汤体质:肌肉松软,水多,易浮肿,易自汗。食欲很好,吃了后不胀。但无力,头晕,气短,心慌,爬楼梯都气喘吁吁。严重时胸闷胸痛,头晕眼花,提示心脑供血不足。脸色:黄暗,也有暗红。舌质淡红,或淡胖,不是通红。甚至紫,有紫斑(有瘀血,心脑供血有问题)。
一般都是食欲旺盛,腹部松软。如进食后腹痛腹胀者,慎用黄芪。瘦瘦的,有胆囊炎,胆石症,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患者,不能用黄芪。
加减:
加葛根川芎:机率很高,血压高,头晕头痛,有脑梗塞的,对心脑血管供血有促进作用。
腰痛下肢痛:加怀牛膝,治下肢浮肿,或腰痛
生姜:用量大,祛寒药,促进周围血液循环,能发汗。祛风寒,通血痹。服药后要注意保暖。


四、桂枝茯苓丸
千古名方:活血化瘀,而瘀血的病理因素在慢性病中很多。
适用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损伤伴有瘀血证。
瘀血证:较壮实,皮肤干燥,如蛇皮,肌肤甲错;舌质暗红,紫红,也有暗淡。问诊:腰腿痛,大便干结。摸下腹部:往往有疼痛(盆腔供血不好)。或有脑梗塞:瘀血的一种表现。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引起溃疡疼痛,或糖尿病肾病:也有瘀血。
治疗糖尿病肾病:
1.加大黄,牛膝:治BUN,CREAT居高不下,而且大便干结者:帮助肾功能得到改善,使BUN,CREAT降低
2.出现下肢浮肿,面色黄、多汗,即出现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的患者:加黄芪,葛根。黄芪用治肾病也非常有效,补气活血
3.痛,两腿疼痛(糖尿病足的一种表现):重用芍药。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用赤芍30ffice:smarttags" />-60克

五、芍药甘草汤
脚挛急,用芍药甘草汤,其脚即伸。
芍药、甘草:原方各四两。现代:芍:甘=6:1
白芍/赤芍20-60克 生甘草3-10克。糖尿病足的常用方
又名去杖汤:治疗下肢麻木、疼痛、步履困难。
四味健步汤:
芍药石斛 牛膝 丹参,治疗糖尿病足,加甘草也可:治下肢疼痛,麻木,发冷,溃疡可用。
石斛:《千金方》,《外台秘要》用得很多:治疗腰腿痛,脚弱不能步履,糖尿病患者
芍药甘草汤还能治疗便秘:尤其是大便干结如粒状。芍药50克以上有通便作用,有解除肠痉挛的作用。
赤芍:活血化瘀,舌暗紫,或血液粘稠度大。脑梗、心梗、下肢血栓,或闭塞性动脉炎,血液粘稠,血管不通
白芍:养血柔肝,用于肌肉痉挛性疾病,如腓肠肌,胃肠平滑肌痉挛

六、金匮肾气丸
生地15-30克 山药15-30克 萸肉10-20克 泽泻10-20克 丹皮10-20克 茯苓10-20克 肉桂5-10克/桂枝6-12克 制附子5-10克
即桂附八味丸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妇人病方

战争年代,妇女的地位迅速提高,承担了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
要能怀得上,保得住,生得下

第一张方:温经汤
解决“怀得上”的问题
吴茱萸3ffice:smarttags" />-10克(很苦) 当归6-12克 川芎6-12克 白芍6-12克 党参6-12克 桂枝6-12克(肉桂3-6克) 阿胶6-12克 生姜6-12克(干姜3-6克)丹皮6-12克 甘草6-12克 制半夏6-12克 麦门冬12-24克 加红枣15-30克,味道会好些
有四物汤(缺地黄),有桂枝汤(缺大枣),有麦门冬汤,有半张桂枝茯苓丸(有桂枝、丹皮、芍药)
治疗近50岁的妇人,腹泻多日不止,傍晚发热感,小腹痛、胀感,手掌烦热,口唇非常干燥(枯),面色憔悴。
本方是女性调经方。多用于闭经、不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闭经:原发性闭经:女性年满18岁尚未来潮。举例:丑小鸭变亭亭玉立少女
继发性闭经:月经已经来潮,而出现6个月月经不行者(占闭经患者95%),与减肥有关
服用期要三个月以上才有效果,甚至一年以上,一定要有耐心,原方最有用
2.不孕症
《金匮要略》:“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大部分和不排卵有关系,月经周期紊乱,即使来的话,量也非常少。排卵后无持续一周以上高温,无双相,或曲线平坦,或高低不平。
日本经验:适用温经汤的妇女大部分伴有手掌皮肤干裂,角质化
指甲周围毛刺多,不滋润。口唇干,不滋润。
美手,美脚方,美容,美首,美甲,美发
矢数道明病案:26岁女子,每年仅行经三次。双手指端粗糙、裂口、疼痛,全身经常发冷,但手心、脚心、口唇发热。服温经汤后,首先手指皮肤好转,后发热感消失,五个月后指端指纹恢复正常,一年后怀孕,产下健康女婴。
青春期少女或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中年妇女比较多见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青春期少女,或中年妇女(天然雌激素)
3.习惯性流产:
连续发生流产三次或三次以上,《金匮》:“曾经半产”
4. 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症,手足皲裂,指掌角化症(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女性黄褐斑,嘴唇干枯疼痛,头发枯黄,质发脆(发为血之余),脱落
中医理论的血:主要是指月经的血,与生殖相关的激素有关
必须是羸瘦而干枯的女子
温经汤体质:羸瘦,皮肤松弛,腹壁薄而无力(无脂肪),口唇干枯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或出现阴道炎(老年),毛发脱落、干枯、发黄。
调整体质。现在这种体质不是很多
为方便服用,可做成膏滋药(苏南习俗),放入红枣、
第二张方:当归芍药散
流产:古代常见
怀孕的妇女出现肚子痛,用当归芍药散
治疗孕妇的痤疮
当归6ffice:smarttags" />-12克 芍药10-20克 川芎6-12克 茯苓10-20克 白术10-20克 泽泻15-30克
最适用于妊娠腹痛和胎位不正
《金匮》: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类聚方广义》:怀孕后胎长得不好可用
举例:孕妇偏头痛,浮肿,用后腹痛、胆囊炎好转,服后感觉胎儿头在转动,一直服用此方,足月生产健康男婴
文献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例,转胎率达80%以上,疗效高于膝胸卧位。
治疗以疼痛为特征的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痛经等
岳美中治慢性盆腔炎:腹痛,白带多,头部眩晕
可做成胶囊,治疗痛经疗效高于田七痛经胶囊
最适合体质:有点胖,也可能比较重的女孩,可用当归芍药散加牛膝
也可治疗不孕症(日本),闭经,黄褐斑,缺铁性贫血的女性:用的机会比较多。
指征:不是所有的黄褐斑,胎位不正,不孕症都可用
体质要求:面色黄,贫血浮肿貌,下肢常有浮肿,经常腹痛(有的是痛经),大便大部分不成型,常有头昏头晕、心悸、肌肉痉挛跳动。形象的说是黄脸婆。
很多有水,有浮肿的人也会出现头痛,最好的方:五苓散。因此当归芍药散也可治疗头痛。
与温经汤体质区别:一个胖一个瘦;一个干枯一个有水肿。
原为散剂,并用酒调和服用(酒可活血)。也可用酸奶调服(原味酸奶)。如果用水冲粉末,容易卡在喉咙里导致咳嗽。
加减:无明显疼痛者,芍药、川芎酌情减少
浮肿明显者:茯苓,白术,泽泻要加量
相近方: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和四逆散的合方加减,其证要有胸胁苦满-经前乳房胀痛,或用胆囊炎、胆石症等胆系疾病
其中大量的芍药可以通便,可治便秘

第三张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肉桂)茯苓 丹皮 白芍 桃仁
各10克,或各15克
原意:古代用于下死胎。是古代的催生汤,原名“夺命丹”。“胎未死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治疗:妇科很多炎症和相关炎症: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瘀血综合征、输卵管粘连不通、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痛经、葡萄胎、产后恶露不尽、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等
男人生殖系统疾病亦可用: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精囊炎、睾丸炎等,“奇妙得不得了”
体质要求:
三个指征:
脸征:望诊:面部皮肤粗糙,面色红或暗红,面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酒糟鼻、皮肤毛孔粗大,有痘痘
腹征:腹部大体充实,有力,脐两侧,尤其是左侧更充实,甚至有明显压痛。也有病人不一定出现疼痛
腿征: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小腿容易抽筋。小腿以下,腰以上皮肤发痒,容易生冻疮。下肢皮肤较暗。脚掌皮肤干燥,皲裂,容易裂口。甚至溃疡
康元制药有软胶囊,日本学者主张用丸剂(较汤剂有效成分高)
加制大黄:治便秘。
痛得厉害:加当归,川芎
腰痛:加牛膝。治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管狭窄
浮肿,便溏:加白术,茯苓,泽泻;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第四张方:黄连阿胶汤
治疗心中烦,不得卧。
也可用来治疗妇科病
黄连(四两)6-10克 黄芩(二两)6-12克 白芍6-12克(12-20克) 阿胶(三两)10-20克(另烊) 鸡蛋黄
2013-12-08 22:51 3楼
黄煌经方治疗感冒经验

感冒(傷風),寒流感

一、小柴胡湯

經方:柴胡半斤(8兩) 黃芩3兩 人蔘3兩 甘草3兩 半夏半升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黃煌方:10~20g 10~20g 黨蔘生甘草 薑制半夏 乾薑大棗
劑:3~56~12g3~6g6~12g 6~12g (小)15~30枚
價:5.5/劑 3~6片(大)6~12枚

1.發熱性疾病,病毒性感冒
(往來寒熱)
2.以發熱、汗微出、不退為特徵(症狀較多樣、複雜)
3.恢復期一般較久
4.此種感冒較易轉移,誘發他症(肺炎、心肌炎….)
5.欲退燒,柴胡用量要加大,可用到30~45g,至少20g(初劑大汗,脈靜身涼為安)
6.加連翹(30~50g)可治淋巴腫、咽痛
連翹:瘡家要藥,證:汗出而煩,淋巴結腫大,(瘰癘),燒不退
由小柴胡湯加減成[柴胡,甘草,黃芩,連翹]
7.加桔梗(6~12g),生石膏(10~20g) 治扁桃體炎、紅腫。
利咽清熱
8.經期感冒多用小柴胡湯(熱入血室)
(可加薑、棗或桂枝)
經期若腹痛甚,可加桂枝和白芍,即為柴胡桂枝湯
9.嘔吐者,湯液要濃縮(去藥渣再煎)
10.煎藥不便,可用小柴胡沖劑兩包,但含糖量較大,糖尿病禁。


二、葛根湯

經方:葛根4兩 麻黃3兩 桂枝2兩 芍藥2兩 甘草3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黃煌方:葛根12~30g 生麻黃5~12g 肉桂3~6g 白芍(解痙止痛)/赤芍(去瘀)10~15g
生甘草3~10g 生薑10~20g/乾薑5~10g 大棗15~30枚(小)/5~10枚(大)
劑量:3-5 價:3/劑(明通治傷風顆粒)

1.惡寒無汗,體格壯實,頭痛身重者。
→體力勞動者,青壯年,酒客,肌肉結實,膚黑,皮膚乾,咽不紅,無感染者。
2.肌肉酸痛、關節痛、頭項強痛、項背強几几
3.此乃溫和之發汗解表劑,服後覆取(蓋被)微似汗
4.麻黃含興奮劑成分,運動員賽前禁用(藥檢陽性)
(桂枝可緩解) 凡體型瘦弱,面白多汗,體弱多病,慎用/禁用。
5.天然之提神、抗疲勞藥(感冒後之嗜睡,易疲倦可用)
6.可用於醒酒
7.加川芎(6~12g)、辛夷花(5~10g) 可治鼻炎、鼻塞、鼻竇炎
8.加大黃(制,5~10g) 治感冒紅眼,結膜炎,眼垢多
大便秘結,可加生大黃,一般用制大黃

小柴胡湯:有汗,熱不退,咽痛,呼吸道症狀,感染 → 風熱感
V.S.
葛根湯: 無汗,肌肉痛→ 風寒感


三、大青龍湯

經方:麻黃6兩 桂枝2兩 甘草2兩 杏仁40枚 生薑3兩 大棗12枚 石膏如雞子大
黃煌方:生麻黃10~20g 肉桂3~6g/桂枝5~10g 生甘草5~10g 杏仁10~20g
生薑15~30g/乾薑6~12g 大棗10枚 生石膏10~30g

1.體格壯實,高熱無汗,煩躁
2.發汗退熱的峻劑,得汗即止,勿再服
3.脈微弱,汗出惡風者 禁← 產婦,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失眠,
(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 低血糖,高血壓,肺結核
4.誤服麻黃過量 → 虛脫 ←───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
心悸救治 生薑,紅棗,紅糖 混濃糖湯
黄煌经方治疗咳喘

咳喘方

呼吸道:
1.急性支氣管炎:咳嗽為主(一周~半個月)、聲音嘶啞、咽乾、發燒
2.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咳痰、氣喘,時間超過3個月、連續兩年發作(冬季好發)
3.支氣管哮喘:為多發病、常見病。發作前,鼻癢,打噴嚏,接下來就痰咳不清、胸悶、呼吸有聲,白天較沒事,多為清晨2點~3點發作

推薦方:
一、小柴胡湯
經方:柴胡半斤(8兩) 黃芩3兩 人蔘3兩 甘草3兩 半夏半升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黃煌方:柴胡6~12g 黃芩6~12g 薑制半夏6~12g 黨參6~12g 生薑6~12g/3~6片/乾薑3~6g
紅棗6~12枚
1.小柴胡湯是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只要病人的重要臟器(如:心、腎…)沒有受損,都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湯,而後再慢慢仔細研究
2.【加半夏厚朴湯(半夏、茯苓10~20g、紫蘇梗、厚朴6~12g)】→稱為柴朴湯: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亦可治重症支氣管哮喘(激素依賴型)
紫蘇葉-功效偏重於發汗
紫蘇子-功效偏重於通便
紫蘇梗-功效偏重於理氣、寬中
適用於感染不明顯、患者精神緊張、對外界環境過敏或飲食過多即感不適
3.加梔子6~12g、連翹15~30g、重用黃芩可至30g(也可加桔梗):治療咳痰黃稠、久治不愈、瀰泛性支氣管炎
李時珍~骨蒸發熱、吐痰→黃芩→清肺熱
4.加乾薑6~12g、五味子5~10g:適用於感冒後,久咳不愈,吐白痰,且用抗生素無效者
再加(防風、連翹、生石膏)→慢性支氣管炎、過敏
支氣管患者有一特點,稍遇風寒,咳嗽即來
5.凡治療咳嗽氣喘,柴胡不須大劑量



二、半夏厚朴湯
經方:半夏一升 厚朴3兩 茯苓4兩 生薑5兩 乾蘇葉2兩
黃煌方:薑制半夏10~20g 厚朴10~15g 茯苓10~20g 乾薑3~6g 蘇梗10~15g
5~7劑 3.7/劑
1.本方對咽喉異物感為特徵的咳喘病有效(婦人咽中如有炙癵)
(1)能降低咽喉黏膜的敏感度,且能消除咳嗽氣喘患者的腹脹(因厚朴、蘇梗可以理氣)
(2)消化道症狀:腹脹、噁心、嘔吐、不思飲食
(3)失眠、多夢、心悸、眩暈
一般都與小柴胡湯或梔子厚朴湯(梔子、厚朴、枳實)相配伍
2.加桔梗6~12g、甘草3~6g(即桔梗湯:專治咽中痛):適用於咽癢、咽中痛、咽乾、咳嗽
3.加枳殼10~20g、白芍10~20g、桔梗6~12g(《金匱》排膿散→吸濕排液):治療痰喘、咳嗽、氣喘、吐痰不爽、腹脹、便秘、支氣管哮喘
4.加【梔子6~12g、連翹15~30g、黃芩6~12g】→(清熱、除煩):治療胸悶、咽痛、煩痛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伴有焦慮、失眠、胸悶、出汗
(從溫病,葉天士先生的經驗)


三、麻杏石甘湯
經方:麻黃4兩 杏仁50個 甘草2兩 石膏半斤
黃煌方:生麻黃5~10g 杏仁10~20個 生甘草3~6g 生石膏12~30g
3~5劑 1.5/劑
1.本方主治熱喘,由下列三條可確定是熱喘:
(1)汗出而喘
(2)口渴不惡寒
(3)痰、唾、涕黏稠
2.適用於本方者大多身體狀況好,皮膚較粗糙,面部或眼瞼可見輕度浮腫
3.臨床上加連翹15~30g、梔子6~12g、黃芩6~12g、桔梗6~12g:適用於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伴感染、黃痰、熱症,大葉性/病毒性/痲疹性肺炎
4.本方去石膏,名三拗湯→平喘基本方
三拗湯加薏仁→麻杏薏甘湯
三拗湯加桂枝→麻黃湯(無汗而喘)
省中所使用的“肺寧合劑”即麻杏石甘湯



四、小青龍湯
經方:麻黃3兩 桂枝3兩 細辛3兩 乾薑3兩 甘草3兩 芍藥3兩 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斤
黃煌方:生麻黃6~12g 桂枝6~12g/肉桂5~10g 乾薑6~12g 生甘草6~12g 白芍6~12g
五味子6~12g 薑制半夏6~12g
3~5劑 5/劑
1.主治寒喘,以惡寒、口不渴,痰、唾、涕清稀量多
2.外寒內飲
3.本方患者面色多青白或青灰色,絕少面紅光亮者
4.體弱、心悸、喘促者,去麻黃,加茯苓10~20g、山萸肉(固托、斂肺)10~20g:治療支氣管哮喘持續狀態、肺心病、肺氣腫
5.乾薑、細辛、五味子是本方基礎
6.細辛用量要到位,所謂細辛不過錢,是指吞食細辛生粉情況下,而湯藥細辛用量可為3~10g,若擔心細辛用量,可少量逐漸增加。


五、大柴胡湯
經方:柴胡半斤 黃芩3兩 半夏半升 枳實4枚 芍藥3兩 大黃2兩 生薑5兩
大棗12枚
黃煌方:柴胡6~20g 黃芩6~20g 薑制半夏6~12g 枳殼10~20g 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黃6~12g 乾薑5~10g 大棗15~30g
6/劑
1.此方適用於支氣管哮喘見有胸脇苦滿、按之心下滿痛、便秘者
(按之心下滿痛,用大柴胡湯效果很好)
2.此方加黃連(即大柴胡湯+三黃瀉心湯):適用於支氣管哮喘伴有感染、吐黃痰、煩躁、熱甚厥盛
三黃瀉心湯(大黃、黃芩、黃連)→天然抗生素,抗血栓
3.此方加黃連3~6g、全栝樓15~30g(即大柴胡湯+小陷胸湯):治療胸痛、上脘痛、痰黃、便秘
栝樓皮:化痰
栝樓仁:通便
4.此方加桂枝6~12g/肉桂5~10g、茯苓10~20g、丹皮6~12g、桃仁10~15g(即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適用於支氣管哮喘反覆發作,見有舌色暗、唇色紫、皮膚乾燥、煩躁不安、少腹疼痛
5.此方適用於充實性的熱性體質→大多體格壯實、中/老年人居多、上腹部脹痛、按之尤甚,輕者輕微不適,按之有抵抗感,多伴有嗳氣、噁心、嘔吐,大多伴有高血壓、肥胖、膽囊炎、膽石症
黄煌经方治疗胃肠病

腸胃病方(上)

一、半夏瀉心湯
經方:半夏半升 黃芩3兩 乾薑3兩 人參3兩 甘草3兩 黃連1兩 大棗12枚
黃煌:半夏6~12g 黃芩6~12g 乾薑6~12g 黨參6~12g 炙甘草3~6g 黃連2~6g
大棗15~30g

1.本方為胃病專方,治療痞證、心下痞、滿而不痛 (上腹不適)
上消化道之炎症、潰瘍(例如: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瀰漫性胃炎、反瘤性胃炎、12指腸潰瘍….)
抗幽門螺旋桿菌,參與免疫調節,保護黏膜,通降,止血
為古時“苦辛法”代表方,治療中虛熱痞(心煩、口苦、口乾、腹瀉)
苦辛法—苦瀉辛開
苦~清熱 (黃連、黃芩) ; 辛~開濕、理氣 (理中湯-人參、甘草、乾薑、白朮)
(此方病人服後不覺苦因為方組加入甘棗, 以及病人本身口苦)
2.伴有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心下痞、腹瀉)之神經症:失眠、心律不齊、醉酒 (黃連除煩)
3.本方方證多見於體質較好之中青年男子,其紅唇,舌紅(苔黃膩),伴有睡眠障礙(少眠失眠、易醒),大便易拉
面有菜色者較無效
舌苔黃膩:消化道有熱且較髒
唇與消化道黏膜特性相關
脈:無特別脈象
因為飲食及體質等種種原因,此方亞洲人使用機會較高 (歐美人舌苔較乾淨)
4.服本方有效後,需小劑量守方長服(約3個月),慢性病猶然;停藥後~日常則服用薑棗湯保養
5.原方為佳,不必加減,免失療效
6.常用加味法則:
(1)加肉桂3~10g (交泰丸):治療胃病久治不癒,面色晦暗,舌淡紅
(2)加山梔子6~12g、連翹15~30g:治療咽喉痛(咽喉通紅)、胸悶 (肺胃有熱)
(3)加制大黃3~10g: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然嚴重、出血、瀰漫性胃炎
二、黃芩湯
經方:黃芩3兩 芍藥2兩 甘草2兩 大棗12枚
黃煌:黃芩10~20g 白芍10~20g 生甘草3~10g 大棗15~30g
(黃芩→出血性疾病;芍藥、甘草→痛、痙)

1.本方多用於下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腸胃炎、菌痢(拉白凍、紅凍→土方馬齒莧、車前草)、肛裂(會有灼熱感)、痔瘡出血、潰瘍性結腸炎(拉黏液)、便血
2.【患者唇色多深紅如朱、舌質多暗紅、脈多滑數(內有伏熱)】→黃芩體質
3.加減:
(1)重用黃芩可至30g:出血粘稠、量多、有血塊
(子宮、月經出血→可單用黃芩:子芩丸)
(2)重用芍藥可至30g:腹痛嚴重者
(3)加大黃3~10g:腹痛拒按
(4)加黃連3~10g:腹瀉、煩熱
(5)加阿膠(止血)10~20g:出血多
(6)加半夏、生薑各6~12g:嘔吐
三、葛根芩連湯(味苦)
經方:葛根半升 甘草2兩 黃芩3兩 黃連3兩
黃煌:葛根20~60g 生甘草3~6g 黃芩6~12g 黃連6~12g

1.本方適用急性腸炎、熱痢、細菌性痢疾 (黃連→腹瀉)
(比土黴素佳,小兒恐因味苦不食 黃連可減至 6g)
2.亦可治糖尿病、酒後腹瀉或醉酒(醉酒綜合症),黃連大約使用6~12g,若量少不行
黃連可降血壓,為治療消渴之成分 (可研究唐朝方劑,多為文明病)
葛根亦可降血糖,可擴張血管,為古代解酒藥,治口渴
在半夏瀉心湯基礎上加葛根亦可,不過黃連量要增加
3.體質:狀實、肌肉發達、大便不成型、腹瀉、身困重、項背強痛不舒,好飲酒之人本方證多見
四、甘草乾薑方
經方:甘草4兩 乾薑2兩
黃煌:甘草10~20g 乾/炮薑6~20g

1.本方為治療寒性腹瀉基礎方 (寒性~視分泌物,如清稀;甚至膽汁亦可)
薑:驅寒暖胃 (仲景常用)
2.本方應用以分泌物/排泄物增多、清稀為特點
(例如:上消化道潰瘍、小兒流涎,唾液過多, 過敏流鼻水)
3.本方可用於誤用下劑、涼藥,所致陽氣受損
4.本方可用於咳喘、肺氣腫,特徵:嘔吐、咳吐大量清稀痰液
(同見於小青龍湯)
5.兩者劑量比例可調,如: 甘草2 :乾薑4 (千金方) → 治療吐逆

五、理中湯(仲景:人參湯)
經方:人參3兩 乾薑3兩 甘草3兩 白朮3兩
黃煌:黨參10~20g 乾薑10~20g 炙甘草6~20g 白朮10~20g

1.本方為溫熱性胃腸調節劑,用於虛寒胃腸
(急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潰瘍、癌症化療後調養)
癌症化療症候群:噁、嘔、瀉
2.本方證大便多見溏湯,排便時先乾(似便秘)後溏→不可用大黃,貧血,面部浮腫黃暗
3.加桂枝→人參桂枝湯:治療心悸、腹痛
加黃連→連理湯:治療口腔潰瘍、瘡、拉稀 (寒熱夾雜)
加附子→附子理中湯:治療脈微弱、全身狀況差、萎靡
黄煌经方治疗胃肠病2

腸胃病(下)
六、四逆湯 (臨床少用,神效,挽狂瀾於危急,使用謹慎,含烏頭鹼)
經方:生附子一枚 甘草2兩 乾薑1.5兩(甘草乾薑湯+附子)
黃煌:炙附子10~30g(先煎30~60分鐘) 生甘草3~10g 乾薑6~12g
1.四逆湯是經典溫陽劑,用於治療陽虛陰寒證
陽虛陰寒證-下利清谷不止、腹脹、四肢厥逆而惡寒、脈微欲絕(游絲狀)重按至骨方得、血壓低、ECG不正常
2.目前多用於循環、消化障礙性疾病
循環障礙-休克、亡陽 (厥陽、脫陽)
消化障礙-小兒腹瀉不止(重症、酸中毒、低血鉀) →加五苓散或與理中湯同用
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 →加芍藥甘草湯、真武湯同用
3.用於救急時,薑附用量要大
4.附子量大時,必須久煎→去烏頭鹼毒性
5.薑、附、草三者合用最合適 (解附子毒、增效)
甘草能解百草毒,如:麻黃、附子….
6.四逆加人參湯(仲景方):治療大下後,脈沉微、惡寒
此方中的人參,宜吉林人參,黨參無效
七、小建中湯 (急症不合,治慢性腹痛如神)
經方:桂枝3兩 芍藥6兩 甘草2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飴糖(麥芽糖)1升
黃煌: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3~6g
生薑3~6片/乾薑5~10g 紅棗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
1.本方為經典強壯調養劑:用於體型多瘦、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
2.本方多用於慢性腹痛,如:慢性胃炎、12指腸潰瘍、腸易激綜合症、胃腸神經症、慢性腹膜炎、紫癜(ㄉㄧㄢ)、習慣性便秘
3.芍藥量重,用於解痙,如:腹中急痛拒按、小腿抽筋
大量芍藥可通便
亦可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大便乾、小腿抽筋、為保肝方
(大便乾、小腿抽筋→消瘦,膽紅素不高)
4.本方可用於虛弱體質之調理(肉桂、甘草可升壓)→如:神經衰弱、心律失常、缺鐵性貧血 痛經 怕冷、瘦弱、陣痛→加當歸
若唇紅、血稠、身熱則不適合,可用山梔子、黃柏
┌小兒之頻尿、遺尿症→可加龍骨、牡蠣 ┐
└小兒之反覆腹痛┘→白瘦、舌苔薄白
嬰幼兒便秘→藥量減至原方的1/2~1/3
5.方中芍藥為白芍,也可白芍、赤勺份量各半混用
白芍~解痙止痛
赤勺~活血化瘀
6.飴糖不可缺失,為營養劑,可用麥芽糖、紅糖替代
7.類方:
(1)黃耆建中湯→面黃、肌肉鬆弛
(2)當歸建中湯→痛經、產後調理 (亦可加川芎→血中氣藥)
當歸→婦人腹痛必用
(3)桂枝加芍藥湯(小建中湯去飴糖)→主腹滿時痛
(4)桂枝加大黃湯(小建中湯去飴糖、芍藥加大黃)→主大實痛(腹硬結、大便不通)
八、半夏厚朴湯
經方:半夏一升 厚朴3兩 茯苓4兩 生薑5兩 乾蘇葉2兩
黃煌:薑制半夏10~20g 厚朴10~15g 茯苓10~20g 乾薑3~6g 蘇梗10~15g
1.本方為理氣化痰劑,治(痰氣交阻證?)
痰氣交阻證→(1)咽喉異物
(2)腹脹、噁心、嘔吐、不思飲食
(3)或然證(或有或無):咳嗽、氣喘、眩暈、心悸、失眠、多夢、
痰多胸悶
以上三點症狀,須排除器質性病變(潰瘍、癌症..)
病變部位:咽→食道→胃
2.本方主要用於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如:食道痙孌、噴門弛緩、慢性胃炎(臨床上一般用半夏瀉心湯)、淺表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經症、神經性胃炎、腸易激綜合症、小兒厭食症(本方加枳殼?、連翹)、青壯年厭食症(還要配合心理輔導)
3.本方可用於伴有上消化道症狀之精神症(心因性性功能障礙、神經性皮炎、更年期、精神分裂症、抑鬱症)患者
4.本方多見於敏感性體質(半夏體質),多主觀性不適,如:自我感覺不良、…焦慮、易驚恐等等
5.本方可用於外感、如胃腸性感冒→可用藿香正氣散(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半夏、白朮、陳皮、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薑、棗)
6.臨床使用一般不刪減藥物,但可調用量
(1)痰多嘔吐、驚恐焦慮失眠嚴重者→可重用半夏至30g、生薑
(半夏小量→和胃;大量→安神)
(2)眩暈、心悸、小便不利、水腫、胃內有振水聲→重用茯苓可至30g
(3)胸悶、腹脹、舌厚膩→重用厚朴可至20g
7.症狀明顯者,本方可增加服藥量次數(一日3~4次,但總量不變)
九、四逆散
經方:(柴胡 芍藥 甘草 枳實)→磨成粉
黃煌:柴胡6~12g 白芍10~20g 生甘草3~6g 枳殼10~20g
1.本方為解痙止痛劑,緩解心理壓力過大導致之軀體症狀
2.營養良好的情況下,四肢發冷為本方特徵
3.方正大多見腹症→
自覺:腹痛
他覺:上腹、兩脇下按壓較硬(高肌張),壓之則痛
4.本方可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腸易激綜合症等,常因常因精神因素引發之腹症
5.本方可用於伴有消化道疾病之憂鬱症、焦慮症、神經症
黃煌之八味解鬱湯:四逆散 + 半夏厚朴湯 + 薑棗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
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 (效用無)
一、茵陳蒿湯
【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
原方:茵陳蒿6兩 山梔子14枚 大黃2兩
黃煌:茵陳蒿10~30g 山梔子10~15g 制大黃6~12g
(茵陳蒿→退黃專藥)
1.本方適用於 ”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
(陰黃:晦暗如煙薰 非本方証)
3.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ICP)
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水煎40ml,每次服10ml,一日四次)
4.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
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
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
5.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
6.本方劑型可用灌腸
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黃煌方:柴胡5~10g 黃芩5~10g 薑制半夏5~10g 黨參6~12g 生甘草3~6g 乾薑3~6g
紅棗3~10g
(小柴胡湯治療肝炎藥量要小)
1.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
2.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沒有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
3.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GOT/GPT高可),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
4.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中醫可治 調代謝補虛
三、小建中湯
經方:桂枝3兩 芍藥6兩 甘草2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飴糖(麥芽糖)1升
黃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3~6g
生薑3~6片/乾薑5~10g 紅棗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
1.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
體型: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
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
質嫩紅
2.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
(黃疸越深,預後越差)
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
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腰部肌肉酸痛
→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
(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
3.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
(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
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
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 牛膝 石斛 丹蔘)

四、茵陳五苓散(治濕>熱)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
原方:茵陳蒿10分 五苓散5分
黃煌方:茵陳蒿10~20g 豬苓10~20g 澤瀉15~30g 白朮10~20g 茯苓10~20g
桂枝6~12g/肉桂5~10g
1.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見輕度黃疸(膽紅素偏高),兼下肢浮腫、大便不成型者
若有腹水者→加懷牛膝20~40g、赤芍20~60g
若無黃疸者→去茵陳蒿
2.本方可治【脂肪肝(主要是因為有五苓散),即濕、水、瀆身困重】
酗酒者,或伴有腹瀉者→可加葛根30~60g
(比較葛根芩連湯、半夏瀉心湯)
3.如血清白蛋白低下、浮腫時,白朮可重用至60g
白朮→天然白蛋白 (蘇州某名老、南中醫孟景春…等→善重用白朮保肝)
4.五苓散服法:“上五味,搗為糊,以白飲(米湯)和服,方寸匕(量器單位),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癒”
→期間多飲溫熱水,忌生冷
5.建議使用散劑(五苓散)→療效較好、易服、便宜
五、真武湯
原方:茯苓3兩 芍藥3兩 生薑3兩 白朮2兩 附子1枚
黃煌方:茯苓10~20g 白芍或赤芍10~60g 乾薑5~10g 白朮10~20g 制附子10~20g
(傷寒82: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心下悸,頭眩,身瞤(ㄖㄨㄣ)動,振振欲僻地者)
1.本方為傳統溫陽利水劑,陽虛有水,陰寒體質
陽虛→脈沉細無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大病重症)
有水→浮腫(檢查小腿腓腸肌),小便不利,舌胖大苔滑
2.本方多用於肝硬化失代償期,即低蛋白血症(易腹水)
腹水難消醫案:真武湯合五苓散、牛膝 (附子量可加至30g,要先煎30分,赤白芍各30g)
3.比較
心腎功能精神狀態浮腫程度
真武湯→器質性失常多有不全萎靡、昏迷重
五苓散→功能性失常正常尚可輕
2013-12-08 22:51 4楼
口腔病方

牙齒、牙周、口腔黏膜、唇、頰、舌等
炎症→中醫可介入;外傷、畸形、腫瘤→西醫
(1)口腔黏膜病-復發性口腔潰瘍(口瘡)-成藥錫類散
-扁平性口腔潰瘍(苔癬)-好發成口腔癌-(白色網紋狀丘疹)
金匱(狐惑病)-白塞氏病(口、眼、外生殖器潰瘍)、多系統炎症
(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
(2)牙周組織炎症-牙周病、牙齦炎
(3)舌覺異常、口味異常
經方思路:(1)專病專方(辨病)
(2)整體治療(口腔為局部病變,亦可能機體表症)
一、甘草瀉心湯 (比較半夏瀉心湯→當甘草用量大(4升)時,由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
經方:甘草4兩 黃連1兩 黃芩3兩 人參3兩 乾薑3兩 半夏半升 大棗12枚
黃煌:生甘草6~20g 黃連3~6g 黃芩6~20g 黨參10~20g 乾薑6~12g 薑制半夏6~12g
大棗15~30g
1.消化道黏膜修復劑,口腔潰瘍專方,由口腔→肛門之粘膜潰瘍均可用
2.上述之三大口腔黏膜病均可用(日本古方派常用)→癒合快、發作周期延長
藥理:
(1)黃連、甘草、杏仁(甘草丸)→可治口鼻生瘡 (宋時醫案)
黃連、甘草、蜂蜜、豬油→膠狀
(2)口腔潰瘍多伴有煩燥、失眠→黃連專治症
(3)舌瘡,舌為心之苗,心火旺→黃連專治症
(4)口瘡多伴有消化症狀→本方組(半夏瀉心湯)為消化道炎症主方
(5)黃連+黃芩→心下痞、下痢(葛根芩連湯)→(各式瀉心湯)
3.方中甘草用量多在6g以上,也有到30g (甘草副作用:反酸、腹脹、浮腫)
4.加減:
(1)舌紅、唇紅、月經有血塊者→重用黃芩到20~30g
(2)淋巴結腫大者→加連翹20~30g
(3)便秘、口臭、潰瘍局部紅腫、色黃→加大黃3~10g
二、炙甘草湯
原方:甘草 生薑 人參 生地 桂枝 阿膠 麥門冬 麻仁 大棗
黃煌方:炙甘草3~15g 乾薑5~10g 人參或黨參10~20g 生地10~20g 肉桂6~12g
阿膠6~12g 火麻仁6~12g 大棗15~30g
1.本方是腫瘤患者惡液質,極度消瘦、貧血時之營養方,以食道、胃、肝、肺癌居多
(體質極度虛弱、大出血後循環衰竭)→推測用於當時戰爭傷員
為古代的止血強方,又稱復脈湯
大劑量生地、阿膠→止血
人參、桂枝、炙甘草、麥門冬→強心定悸
本方含19種胺基酸,9種為人類必須胺基酸
2.本方式用羸瘦、面色憔悴、皮膚乾之口腔潰瘍、腫瘤、乾燥、牙齦出血(晚期口腔癌)等
羸瘦、貧血、大便乾結者(方內有許多滋陰藥)最有效
病理性口乾燥-陰虛、津脫→化療,無苔
3.為方便長時期服用,可加入鹿角膠、蜂蜜做成膏劑
三、(三黃)瀉心湯 (金匱16、17: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原方:大黃2兩 黃連1兩 黃芩1兩
黃煌:大黃6~12g 黃連3~6g 黃芩10~20g
1.古代之瀉火止血方,仲景用於吐血、衄血患者
2.本方可用於牙周炎、牙齦炎及血液系統疾病導致之牙齦出血
--多伴有唇紅、舌紅、口臭、便秘、失眠、焦慮
3.市面上作用類似之成藥:三黃片、清膠囊、黃連上清丸(尚有石膏、連翹、梔子,大黃量較大,可能會腹瀉)
中老年人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者合適
四、葛根湯
經方:葛根4兩 麻黃3兩 桂枝2兩 芍藥2兩 甘草3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黃煌:葛根12~30g 生麻黃5~12g 肉桂6~12g/桂枝10~20g 白芍/赤芍10~15g
生甘草3~10g 生薑10~20g/乾薑5~10g 大棗15~30g
1.本方適用於風寒型(疲勞,受風寒,肌肉酸痛)的牙周膿腫、牙髓炎、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
2.體質:面黝黑、黃暗、粗糙、壯實、嗜睡、咽喉不紅
→體力勞動或身壯之青年
3.本方為發汗解表劑,發汗力輕微,服藥後避風寒
若大便乾結,苔厚者可加大黃
4.醫案:用葛根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治面癱,有效
五、附子理中湯 (成藥有附子理中丸→主腹脹、腸鳴)
黃煌方:制附子6~12g 黨參10~20g/紅參6~12g 乾薑10~20g 白朮10~20g
炙/乾甘草6~20g
1.本方為溫熱性強壯藥,可用於虛寒型牙周炎、膿腫等,可消散炎症、消散膿液、破潰癒合
2.其人多見面色黃暗、精神萎靡、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小便清長、脈象無力等、局部牙周紫暗漫腫、疼痛不休
→服藥後,腹部舒適,精神好
3.臨床經驗:加黃連、肉桂效果更好
六 溫膽湯(非仲景方,是宋朝時用經方加減)
薑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陳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殼6~12g
乾薑3~6g/生薑3~6片 紅棗10~20g
1.傳統化無形之痰方 可用於神經症 恐懼症 創傷後應激障礙精神分裂症
口腔科治舌覺味覺異常 (須先排除腦梗 腦瘤)
2.適用患者常有下列症狀br/>膽怯驚恐 虛煩恍惚 失眠 多惡夢 頭昏 頭痛 胸悶 自汗 惡
4.加減法br/>煩躁臉油光 + 黃連
胸悶焦慮 加 山梔
腹脹 加 厚朴
齒痕舌明顯 重用符苓

5.除煩湯: 半夏厚朴湯 加 山梔 枳實 黃芩連翹
主治舌體異覺有效
皮膚病方
(不要人命 但可能是內病外表 影響生活品質與心理)
皮膚病分類 1.病毒細菌性皮膚病:單純疱疹、帶狀疱疹(纏腰火丹)(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扁平疣、膿疱瘡(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丹毒、毛囊炎
2.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濕疹→滲出而得名
蕁(ㄊㄢ)痲疹→(風疹塊) 過敏
藥物性皮炎→磺胺類、抗生素類
異位性皮膚炎、遺傳過敏性濕疹
3.結締組織及免疫性皮膚病:
系統性紅斑性狼瘡→侵犯皮膚及臟器的免疫性疾病
白塞氏病
4.紅斑及丘疹鱗屑性皮膚病:
銀屑病→ 病因不明,可能與細菌或遺傳有關
5.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神經性皮炎 (慢性苔癬)
單純性痒疹
6.角化性皮膚病→掌跖(ㄓ)
7.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黃褐斑→黑色素沉澱
白癜(ㄉㄧㄢ)瘋→脫色性病變、泛發性白色斑片
8.皮膚附屬器官
(挫) 座瘡
酒糟(漕) 鼻(好發於鼻部)
斑禿→精神、分泌等
黏膜病→唇炎
一、桂枝湯 (太陽病第13.15.54.234.276條)
治戰場上士兵之飢寒交迫,非發汗、感冒藥,為調和營衛之強壯方
黃煌:桂枝10~20g 白/赤芍10~20g 生甘草3~10g 乾薑3~10g 紅棗10~30g
1.本方為皮膚營養劑(調和腠理營衛)→丘疹、糜爛、潰瘍等
白而乾,局部不紅,色淡為特點
2.本方可治毛囊炎、座瘡、蕁麻疹、濕疹、下肢潰瘍、糖尿病足、皸裂
(初期可發可消,潰爛可托可補)
→桂枝湯合桂枝茯苓丸:下肢潰瘍不收口
→黃耆桂枝湯+玉屏風散:雙手裂口
3.桂枝湯是調理體質的方→消瘦、皮膚乾枯、舌淡
二、葛根湯 (桂枝湯+葛根+麻黃)
1.所適用之皮膚病,以肌肉豐滿而皮膚乾燥,丘疹、鱗屑為特徵
體質較壯實,不出汗→冬天嚴重,夏輕快(汗出即緩)
2.常用之皮膚病有→以項背部效果好
3.體質:黝黑、黃暗、粗糙、壯實、嗜睡、咽喉不紅
(桂枝症體質者慎用!)
4.加大黃(推陳出新)、川芎(溫辛、散寒凝,使氣往上走)→用於治療頭面部瘡疾
三、小柴胡湯
1.以丘疹、疱疹、糜爛、苔蘚樣變、搔癢劇烈等為特徵
尤適合過敏性與病毒性皮膚病
2.帶狀疱疹→劇烈疼痛,可加
(1)四逆散、連翹(咽炎、淋巴腺腫大)
(2)紅花瓜蔞甘草
局部分泌多、浮腫等→可配五苓散
單純性疱疹→可加連翹、山梔子
神經性、過敏性、遺傳性皮炎→多配半夏厚朴湯、四逆散等
3.合方:
出汗多,口渴→白虎湯
腹瀉,浮腫→五苓散
四、桂枝茯苓丸 (常加大黃桃仁承氣湯)
1.皮膚乾燥起鱗屑、囊腫結節、局部色素沉著、紫暗為特徵
2.銀屑病、座瘡、脫髮 (川芎)、酒糟鼻等
3.望診:體質較強壯、面色多紅、暗,唇色暗紅,舌質紫暗,
腹充實,觸有抗按感,壓痛
4.加減
(1)便秘、腰痛、腹痛:加制大黃
(2)腹痛:加當歸、川芎
(3)腰腿痛或下肢浮腫:加牛膝
(4)浮腫、便溏:加白朮、茯苓、澤瀉
五、黃連解毒湯
1.多用於熱毒重症,見紅、腫、熱、痛、煩者
2.可治濕疹、膿疱瘡(黃水瘡)→只要分泌物為黃(痰、帶下、瀉、汗)均可用
3.體質:體強,肌肉堅實,面紅油光,口唇暗紅,目赤多眵(ㄔ),舌質老硬,腹按之不適、抵抗感,易煩躁,上腹痞悶、疼痛,皮膚常有瘡癤,口易生瘡,小便黃短,口嘴苦、黏
4.加減:
溫清飲:加四物湯→出血、充血之皮膚病
溫清飲再加柴胡、連翹、荊芥、白芷、薄荷、桔梗、甘草:荊芥連翹湯→適用於頭面部之 (挫) 座瘡
合防風通聖散→治毛囊炎
六、防風通聖散(金元-劉完素) (方組含 麻杏石甘 調胃承氣當歸芍藥…)
黃煌: 防風5~10g 荊芥5~10g 連翹5~10g 麻黃5~10g 薄荷3~6g 川芎5~10g 當歸5~10g 白/ 赤芍5~10g 白朮5~10g 山梔子5~10g 制大黃5~10g 芒硝3~6g 黃芩5~10g 生石膏 10~20g 桔梗5~10g 甘草3~6g 滑石6~12g 生薑6~12g
1.本方所治皮膚病→蕁麻疹、座瘡、濕疹、扁平疣
2.體質:壯實肥胖,面紅多油膩,皮乾燥粗糙,好毛囊炎,食慾好,便秘,唇紅或暗紅
→有異位性皮炎之治緩病例。
(防風通聖散變方→麻杏甘石湯+大黃、連翹、荊芥、防風、滑石、桔梗)
2013-12-25 21:34 5楼
好资料,谢谢分享!
2013-12-28 19:43 6楼
好经验,学习!
2013-12-29 12:21 7楼
谢谢分享,收藏了。
⬅ 魏品康运用对药治疗咳嗽经验总结 老茶馆 刘渡舟教授方证鉴别精华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