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源闲话】(11)说脉,——手指下的“小魔方”

2013-11-08 01:43 楼主
晚上,老侄跑来找俺喝酒,看起来一大堆心事,无从排解的样子。唉,孩子大了,心事多了,没奈何,咱戒酒都好几天了,就陪他喝几杯罢。
唉,酒这个东西,你想喝醉的时候,它偏偏怎么喝都不醉;你真不想醉的时候,或许端杯就已经醉了。老侄话还没说,心事还在肚子里,酒却先多了。折腾老半天,终于吐的安稳了,睡了。看着这家伙人事不知的样子,得,守着吧。自己本不愿熬夜的,唉,还是码几个字,消磨消磨时间吧……

说啥呢?
没事儿,也来说说“脉”。——手指下的“小魔方”。
有人又撇嘴了,——切,说脉?咱搞中医的,谁不会切脉?要忽悠,也要拿点上档次的东西来啊。
呵呵,是啊,搞中医的,似乎都知道“拿脉”的。就像小学生都知道数数一样,是基础的东西。
但是,也别忘了,越是基础的,越是不简单的。例如1+1=2,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1+1=2为什么就要等于2,不能=3?不能等于4?呵呵,似乎这个就是那个所谓的“哥德巴赫猜想”?大数学家华罗庚、还是陈景润?花了半辈子才完成了证明的。
基础,简单吗?
简单。
基础,简单吗
不简单。
切脉,亦是如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1-08 01:44 2楼
手指下的“小魔方”

脉学,太渊博了。经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
俺是没那个能力把搞透,今天聊个最简单的,呵呵,既不是伟大的“三部九侯,究竟是人迎寸口趺阳”;也不聊什么“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更不了什么“二十七脉的意义和主病”。
嗯?
这些都不聊?
那聊什么?
还有聊的么?
有啊。

同学们,拿脉,不容易啊。
要学好拿脉,首先最起码要分清寸口的“三部”啊。
嘿嘿,有人又要跳了,——妈的,还不是忽悠“三部九候”?还不是忽悠“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
唉,就是“三部九候”咋地啦?俺今天就是说“三部”。哼哼,咋地啦?今天就连“九候”都懒得说,就说“三部”了。“三部”你真的就整明白啦?“三部”就仅仅只是“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闪一边去,好不好呀?

“三部”,不仅仅是“寸、关、尺”三个部位。
“三部”,就是三个部位。
尺,也有“三部”。
啥?尺,也有“三部”?
是。尺,也有“三部”。
尺,还有两个“三部”。——嘿嘿,这还不包括所谓的“浮、中、沉”的哦。

想知道么?
想知道,那就看仔细点啦。
2013-11-08 01:45 3楼

在男子,左手为阴,右手为阳。这是阴阳之大略也。
在左右两手,以高骨为“关”,关上为“寸”,关下为“尺”。——这个大家都知道。继续……
在双手,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素问•脉要精微论》
注意,这里同时有两种含义。
第一,是指“尺肤”,也就是说,人两手心向上,
1、在其尺部的皮肤,靠近外侧手太阴经处的皮肤,可以诊察“肾”;
2、靠近内侧手少阴心经部位的皮肤,可以诊察左右两“季肋”;
3、中间手厥阴心包经部位的皮肤,可以诊察“腹中”的情况。
这是“尺肤”的“三部”。部位在“尺”。
察“尺肤”,可以用“望”的;也可以用“切”的。
——这是“尺部”的一个“三部”。
要注意,这个“尺肤”,不是指“尺脉”所在部位的皮肤,而是小臂内侧从腕至肘的皮肤。这个“尺肤”,也是可以分成“三部”的,而且对应很多,例如与“寸、关、尺”三部脉相应;与“上竟上”相应等等。

“尺部”的另一个“三部”。在“尺脉”。
又有人要说啦,“尺脉”,有啥好说的?不就是左尺肾阴、右尺命门肾阳吗?
呵呵,不那么简单的。
我们在拿脉的时候,
每个指头下面,对应的都是“寸、关、尺”的一个“部”;
每个“部”的下面,都对应有“浮、中、沉”三个“部”
每个指头的下面,沿着指甲的纵向,可以分为“外、中、内”三“部”;
每个指头的下面,沿着指甲的横向,可以分为“来、本、去”三“部”。
也就是说,每个指头下面按着的脉位,按照立体切分,都是一个3 X 3的小魔方了。

从“浮”的这一层(即最上面的这层)来看:
脉:
进入指下的部分,叫做“来”;
手指正下的部分,叫做“本”;
离开手指的部分,叫做“去”。
我们平时所谈的“浮、中、沉”,其实只是“本”下面的一点东西。
脉的“来”和“去”,谈到的人、谈到的地方很少。但是,在《内经》中有,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

脉:
在手指纵向上,
靠近手少阴心经的部位,叫做“内”
远离手少阴心经的部位,叫做“外”
在指下,“内”“外”之间的,叫做“中”,也叫做“里”。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说的就是“尺脉”对应的三个部位。这就是这句的第二层意思了。

脉:
手指下按的方向上,
根据手指下按的力度和深度,分为“浮、中、沉”三部,
轻取,在上,为“浮”;
重取,在下,为“沉”;
轻重之间,为“中”。
这个“浮脉”“沉脉”,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说了“尺部”的“小魔方”的一点大概内容。
在“尺部”的上部,即“关部”;《内经》称为“附上”。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这个“附上”,不仅对应“尺肤”的部位,同时也对应“关脉”的部位。这个很简单,就不多说了。

在“附上”的上面,就是所谓的“上”附上 了。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同样,这个“上附上”, 不仅对应“尺肤”的部位,同时也对应“寸脉”的部位。这个也很简单,不多说了。
2013-11-08 01:45 4楼
————————————————————————————————————
赶紧分断开来。
上面我们的讨论的是“寸、关、尺”对应的“小魔方”的情况。是对应脏器部位的细分。
下面我们再看看,在“寸口”处“寸、关、尺”不对应脏器部位细分的情况:——这就是“上竟上”的内容了。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说的是:
“寸部”在“上”,对应的就是身体“上部”胸中、咽喉等部位的情况;
“尺部”在“下”,对应的就是小腹下、“腰、股、膝、胫、足中”的情况了。
“关部”没说,其实也说了。“关部”对应的就是“胸中”一下“少腹”以上的部位了。
这就是用“寸口”来统察一身上下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上竟上”。

其实,在“寸口”的“三部”中,也是可以体现“上竟上”的情况的。
例如,在“寸部”,脉的“去”不足本部,就是“脉往下缩”的情况,对应的就是上焦的气机上升不足。
在“尺中”的“三部”中,也可以提现“下竟下”,当“尺脉”的“来”比较“短”、较“弱”的时候,这就是“脉往上缩”,这对应的肾气已经在“浮散无根”了。
“上竟上、下竟下”的情况,还有很多对应,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2013-11-08 01:46 5楼

再聊一下“来”“去”的问题吧。
例如“洪脉”的“来盛去衰”,描述的就是脉“入指”和“出指”的样子。脉学中关于“来”“去”,很多的,可以自己多看看。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的: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
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
其中的“来疾去徐”“ 来徐去疾”,说的就是这个“来、去”的样子。是“小魔方”纵向、沿经脉向的;
其中的“上实下虚”“ 上虚下实”,说的就是“小魔方”的“垂直向”的“浮、沉”的问题。
2013-11-08 01:46 6楼
累了,“三部”就暂时说到这儿吧。虽然还有很多内容,但大体基础,就是如此了。

多啰嗦一句:
要想真正理解“三部”,先要把每个指头下的“小魔方”搞清楚。
要想把“小魔方”搞清楚,先要把你的小手指头啊,练得比较明锐、细腻。至少要能在每个指头下面,能同时分辨处4种以上的脉象才行。如经文中说:“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中的“沉细数散”,就是在一个手指下面去查知的。能察4种脉只是基础,“小魔方”可是有“二十七”个分部的哦,每个分部都有信息的,可惜,俺也只能同时查到7种脉的样子啦。哈哈,心沉不下去,手指感觉就出不来啊,很久米有长进了

呵呵,好了,就这样吧。如果你也能把每个手指下的“小魔方”找出来,就能让你可爱的小手指在上面打滚了。
按的轻重,是察“浮沉”;
左右滚动,是察“来去”;
前后滚动,是察“内外”。
嘿嘿,前后左右滚动,也要加上察“浮沉”的哦。

唉,脉学。脉学。
“色脉者,上帝之所贵。”理解了么?
《内经》中的一句话,都不是那么肤浅的。都是足以用一生的时间去打磨的。
呵呵,“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同学师友,要加油哦
2013-11-08 01:50 7楼
熬夜没事儿,码几个字玩玩,新鲜出炉,还热乎着哩
2013-11-08 01:56 8楼
呵呵。内经常刺节论中{骨盾}。几本字典查不到。很多百度也是如此
2013-11-08 01:57 9楼
这么深更半夜还有人在看帖子啊?辛苦啦,宵夜哦
2013-11-08 02:00 10楼
2296 说:
呵呵。内经常刺节论中{骨盾}。几本字典查不到。很多百度也是如此

很多字,敲不出来呀,如(骨曷)(骨亏)
2013-11-08 02:02 11楼
是的。这个{骨盾}读腾音、但没有。不知印刷是如何的
⬅ 呵呵,祛湿重在……。 老茶馆 中医的前途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