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曼之日常医案摘录:寸脉斜向内侧案

2013-10-20 09:53 楼主
姚*林 男 52岁地址:(略)


初诊:2007年8月8日
近一月来纳呆不食,心下滞胀,身倦嗜睡,大便形正数日一行。胃镜示:“幽门片状糜烂,胃体红白相间,以红为主。”B超示:“肝内血管瘤三个。胆囊缩小,囊腔内呈液性暗区。”脉右关细弦,寸小弦而斜向内侧,左关弦微浮紧,舌淡红苔白腻。
处方:
半夏12克 枳壳10克陈皮10克 杏仁10克
黄连2克茯苓10克紫苏10克


水煎服 五剂


二诊:2007年8月13日
心下滞胀显减,纳进,身倦亦减,大便日一行。脉同前而稍软,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
上方加苍术10克
水煎服五剂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0-20 10:01 2楼
董红昌按:这几年在临床上发现,关脉如果出现紧弦弹手,按如鼓皮之革脉,一般都意味着有形病理的产生,多半为心血管的问题,如果细细推寻见滑或者涩,且推之不移,则多半为肿瘤或者囊肿或者结石,或者肌瘤或者乳房结节,具体怎么分辨我还没有经验。

寸脉斜向内关,多半是心包经之气不能顺行。如此案,取黄连泻心,余则上下分消三焦,三焦与心包相表里,正如泻心汤意,叶天士云:”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 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卢峰按:这个患者用黄连,在于大便的多日一下,这是小肠热盛,烁干阳明燥金津液,本人在临床用苦寒泻小肠火之三黄药,首先看舌苔黄否?再看小便黄热否?最后看大便干否?但大便干是否能定小肠热盛,这还得商榷,这不是特异性指征。好在,这个患者黄连用量不大,只是两克。
这个患者的病理是真阳中气不足,脾液不得蒸腾,而导致燥金金滞,膀胱阳水虚藏,故而双手脉弦紧。人身的生理是脾液生燥金之气,土金的相合而生膀胱阳水,此患者君火不足,脾液不蒸,故而燥金不养而虚动,动而收敛不降,此成气滞胃肠之病。故而用药当是辛味开金气之燥结;甘温补益土液。紫苏乃是表里同治之药。
人身的痞证是小肠中气不得旋转运动之病,用黄连苦寒色黄泻小肠邪热,邪热除则小肠君火和平,故而旋转运动恢复,此用黄连之理。



秦大力按:寸脉斜向内侧多是脑颅和咽喉 的病变。

双关弦,多是肝胃不调,乳房的病变···

此案用药处方的思路是燥湿,大便形正数日一行是辩证关键点。
2013-10-20 10:32 3楼
此案疑惑处:寸小弦而斜向内侧,会因用药而改善吗?
2013-11-27 10:06 4楼
分享历代名医案,传播中医正能量
2014-01-28 22:11 5楼
胸中宗气不足外邪相干右寸脉斜向外侧
2014-05-29 10:16 6楼
我在临床,也经常见到这种现象,寸脉斜向内外,甚至是分叉,内外都有。
至于原因,意义,我认为用阴阳的定义分析,很简单也很直接。
内为阴,外为阳。
内为不足,外为有余。
内为寒,外为热。
内为痰淤,外为风寒热。

左寸偏内,心脏问题,偏外,脑的问题,
右寸偏内,咽喉气管问题,偏外,颈椎脖子僵硬。

另外,偏内一般为血管性颈椎病,眩晕为主,偏外多肌肉神经,颈椎酸困沉手麻木为主。

上面这个病人偏内,就是素脾虚,所生之痰食湿淤气滞之类,病例产物堆积,阻碍脉道,使气血不能向外
升发,故而脉偏向里。
孙老师所用方子,以疏以宣为主,疏散气滞,宣通胸膈,而使阳气升达,浊阴得降。
虽然是脾虚引起,但是未用健脾补脾之药,是因为脾胃功能尚可,未见明显不足之证,反而气机不调之证比较明显,所以仅用疏散宣通以去其因,因去则脾胃之气自达。
升清降浊,是李东垣为代表,其中虽然以补中益气为代表,但是,法宜活,方宜随机应变,不一定非得参芪升麻柴胡才能升。
人体气机调顺后,这个斜脉,是可以慢慢改变的。
2014-05-29 10:24 7楼
再说一下,其实中医理论和治疗很实在很生活,像这个病人,就是吃多了,打乱了胃的蠕动节奏,导致胃不蠕动,神经受到抑制,用芳香,行气,表散之类的药,能够兴奋神经,促进胃的蠕动,以及消化液的分泌,恢复正常胃功能。
去除障碍,恢复生机。
这么解释,是不是比较明白呢?
但是如果把五运六气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都扯上,很容易迷糊人,
2014-06-10 12:54 8楼
弦而曲张好治,虚大而曲张较难。其实想明白了,很好理解。
颈动脉和桡动脉是一源两歧,颈动脉不畅,桡动脉就曲张了,就和水管受阻,水管就像蛇一样变型一样。
弦是压力来自外,虚大来自内。
2014-06-25 06:29 9楼
fubabazyg 说:
分享历代名医案,传播中医正能量

支持版主!
2014-06-28 20:10 10楼
杏林一翁 说:
支持版主!

相互支持。
⬅ 深入研究,简明论述——读《〈症治论读〉释义》 老茶馆 各位老师给看看这个药方是冶什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