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个讨论风热与风寒的帖子

2013-10-10 23:57 楼主
本帖最后由 小医大道 于 2013-10-10 23:59 编辑

看到蛮多讨论风热与风寒的帖子,平时也有学生在问,这个风热风寒倒底怎么区分,伤于风热还是风寒涉及到后续用药治疗的选择,是两条路,开始就错,后面必然难有捷效。所以此处重发一帖讨论。

我觉得风热风寒的区分还是从受邪不同来辨别比较好。伤于寒,从肌表而入,先有恶寒发热,化热传里才见咽痛肺热口渴;伤于风热从口鼻而入,犯肺同时灼伤咽喉,并伤津而口渴见,而后才微恶寒而发热。
所以伤于风寒和伤于风热其症状是有重叠的,单论恶寒轻重、咽痛与不痛,渴与不渴,难以辨明。
愚以为,从病程看症状先后最为直接了当。先有恶寒发热,后见咽痛口渴则是伤寒。病初即见咽痛口渴必是风热。

前面有一句说到开始就错,后面难有捷效,意思是不快,但是并非不能治好。比如伤寒化热入里犯肺,而见肺热,你用温病的方子可以的啊,因为病机相同,温病就是邪热犯肺,伤寒化热也是邪热,只不过温病的方子偏凉,于伤寒后的卫表不利,所以要拖上几天,等肺热清了热邪也就到此为止了,身体自然恢复,如果不用的话,厉害点就肺炎了不是?。伤于风热,咽痛口渴咳嗽已见,肺热伤寒没有方子可治吗?有啊,麻杏石甘去麻黄加黄芩桑白皮就好了。大家也有经验的,感冒了不知道是什么感冒,随便去药店买点中成药的感冒药,管他寒的热的,都有点用,解除一两个症状还是可以的。

那照这么说,温病还开什么宗立什么派呢?反正伤寒方子也能治的。我这么理解,温病盛行是由于瘟疫的泛滥,也就是外感疫毒,这个疫毒是温热性的,传变非常迅速,与风热感冒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个时候才是温病方子施展拳脚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你用麻桂解表,入喉即毙啊,必须从阴分用辛凉解表的药,大家看看h1n1有用麻桂治的吗?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0-11 07:44 2楼
此语乃辩证要点:先有恶寒发热,后见咽痛口渴则是伤寒。病初即见咽痛口渴必是风热。先生必是勤于临证者。
2013-10-11 08:52 3楼
【大家看看h1n1有用麻桂治的吗】
……………………………………………………
呵呵,hini我还真治过几例(有大人、孩子)。早期用【麻杏石甘汤】,大热直接转【白虎汤】。效。前人治疗瘟疫,很多用到“麻黄”的

呵呵,【先咽痛】也未必就是【风热】,伤寒直中少阴,便见咽痛 。

顺便说一句,去年我也有一篇讨论风寒、风热的帖子《关于“风热”的质疑》,在【医理求真】版,先生若有兴趣,请指点一二 。
2013-10-11 09:30 4楼
当今社会包括前辈医家的有一些温病医案其实很多都是风寒化热而成,多数是因为素体热盛,或阴精不足或感冒之后滋食油腻辛辣之品而致,并非真正的温病。而真正的温病必夹秽浊之气,一就是说不仅化热快,而且传变也很快,尤其是很容易出现神志症状,所以《温热论》开头一句就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也与秽浊之邪有一定的关系,因其夹有秽浊之邪,所以治疗之时必借芳香之味,否则任用辛凉苦寒而不化浊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反而伤阴耗阳,而成坏证。
2013-10-11 10:23 5楼
醫道宗源; 说: 醫道宗源 发表于 2013-10-11 08:52
【大家看看h1n1有用麻桂治的吗】
……………………………………………………
呵呵,hini我还真治过几例(

少阴咽痛确有作为首发症状见于临床的,但少见口干口渴,且少阴寒证也有可辨,舌脉更有大不同。
h1n1我没什么发言权,因为虽然接触过,一来病例量少,二来处方用药均来自官方培训。您用麻杏石甘时愚以为患者已经进入到气分了,因为传遍迅速所以就诊时已不在卫气营血之卫。进入气分温病确有用麻杏石甘之例。作为独立治疗过h1n1的高手,大作定去拜读。
2013-10-11 10:35 6楼
邬宏嘉; 说: 邬宏嘉 发表于 2013-10-11 09:30
当今社会包括前辈医家的有一些温病医案其实很多都是风寒化热而成,多数是因为素体热盛,或阴精不足或感冒之

温病系统包括了瘟疫、湿温,但不止于此。吴塘温病条辨已明确指出,温病有风温、温热、瘟疫、温毒、暑温、湿温等,治疗不可混为一谈。瘟疫方夹杂疫毒,湿温才有湿浊需芳化。此处所指风热感冒狭指风温。
多谢回复,理越辩越明,所言出入,万勿见怪。
2013-10-11 10:48 7楼
小医大道 说:
温病系统包括了瘟疫、湿温,但不止于此。吴塘温病条辨已明确指出,温病有风温、温热、瘟疫、温毒、暑温、

请先弄明白风温初起为什么用银花连翘,桑叶薄荷等再说,难道就只因为辛凉吗,皆因其有芳香之味也,至于清热解毒之说,那是后人解释的。看看银翘散的煎法,“香气大出”是什么意思?另外多读读《临证指南医案》,看看叶天士怎么说的。
2013-10-11 10:52 8楼
小医大道 说:
温病系统包括了瘟疫、湿温,但不止于此。吴塘温病条辨已明确指出,温病有风温、温热、瘟疫、温毒、暑温、

另外还有荆芥薄荷也是芳香之品
2013-10-11 10:57 9楼
我觉得《伤寒论》为什么叫伤寒论,病都因伤于寒。至于为什么有的表现风热证,有的表现风寒证,有运气的原因,有体质的原因。
2013-10-11 11:00 10楼
王 吸入温邪。鼻通肺络。逆传心胞络中。震动君主。神明欲迷。弥漫之邪。攻之不解。清窍既蒙。 络内亦痹。幼科不解。投以豁痰降火理气。毫无一效。忆平脉篇。清邪中上。肺位最高。既入胞络。气血交阻。逐秽利窍。须藉芳香。议用局方至宝丹。
温邪郁蒸。乃无形质。而医药都是形质气味。正如隔靴搔痒。近代喻嘉言。议谓芳香逐秽宣窍。颇为合理。张 周岁内。未得谷味精华。温邪吸入。上焦先受。头面颐颔肿浮。邪与气血混处。刀针破伤经
络。温邪内闭热壅。蔓延三焦。昏寐痰潮。舌刺卷缩。小溲点滴混浊。热气结锢在里。但膏连芩栀之属。药性直降。竟由胃达肠。而热气如烟如雾。原非形质可荡可扫。故牛黄产自牛腹。原从气血而成。混处气血之邪。藉此破其蕴结。是得效之因由也。夫温热时疠。上行气分。而渐及于血分。非如伤寒足六经。顺传经络者。大抵热气鸱张。必熏塞经络内窍。故昏躁皆里窍之欲闭。欲宣内闭。须得芳香。气血久郁。必致疡毒内攻。谨陈大意参末议。用紫雪丹三分。
2013-10-11 11:04 11楼
今观先生立方。清解之中。必佐芳香宣窍逐秽。如犀角菖蒲银花郁金等类。兼进至宝丹。从表透里。以有灵之物。内通心窍。搜剔幽隐。通者通。镇者镇。(邹滋九)
⬅ 谈谈中医的神1 老茶馆 爷们的更年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