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阴阳两虚证

2013-10-06 08:09 楼主
十、阴阳两虚证:
原文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语译:太阳病发汗不当,表证虽罢而正气受损出现变证。“病不解”指出现新的变证,非表证不解。此时恶寒非表证的恶寒,而为阳虚失温。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益阴扶阳。
参考原文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解词:(1)内外——指表里、阴阳。
(2)病不解——非表证不解,而是阴阳两虚症状不解。
提要:汗下后阴阳两虚的证治。
成因:表证汗下失当。
症状:振寒——A阴津不足,不能濡润筋脉,而见抖动(振),
B阳气虚弱,不能温煦肌表而怕冷(寒)。
恶寒——发汗伤阳,阳虚不能温煦。
脉微细——阳虚不能鼓动脉行,阴虚不能充盈脉道,故脉微细。
辩证要点:恶寒,脉微细,脚挛急。
病机:阴阳两虚,肌肤失温,筋脉失养。
治法:复阳益阴。
方药: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现代用量:白芍15g,炙草15g,附子5g。
以煎取汁,分温三服。
方解:附子——温经复阳
芍草——酸甘化阴。合用阴阳双补。
临床应用:本方为阴阳双补之方,用于脚孪急、胃脘痛、痹证、阳萎等病,既可用于属阴阳两虚者,亦可用于单纯阳虚者。
现代应用:用于阳虚外感汗多恶寒者,或风寒湿痹阳虚之关节痛、周身恶寒汗出者,亦可用于汗后亡阳证、腰痛、肠痉挛、腓肠肌痉挛等证而见本方证者。
余泽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证见坐骨神经分布区冷痛,屈伸不利,活动后加剧,伴肢冷汗出,辩证属阴阳两虚者,疗效较好。
案25——腓肠肌痉挛:
患者,刘某,男,65岁。患小腿转筋半月来诊,转筋每天发作3-4次,痛不可忍,伴怕冷,汗出,面白唇暗,舌质淡胖微暗,脉缓弱。余辩证为阴阳两虚,筋脉失养,予芍药甘草附子汤。
白芍60g,炙草30g,附子15g。3剂,水煎服。
服2剂转筋停止,3剂服完,诸证消失。(学友余传广医案)
余泽运按:本例患者小腿转筋兼见怕冷汗出,舌淡脉弱,显系阴阳两虚,筋脉失养,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复阳益阴。待阳复津回,筋脉得养,则转筋自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0-06 16:00 2楼
谢谢余老师佳节里讲课。今天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一69岁老妇人,坐骨神经痛加腹泻痛,因儿女吵架忧虑引发,舌暗苔薄腻,脉缓,芍药6克,甘草3克,香附3克,忍冬藤6克,丝瓜络6克,杜仲6克,防风1.5克,白术3克。未见效。
2013-10-06 16:31 3楼
好案例。芍药甘草是好药,但是我周围的人几乎没见有阳虚证的。
2013-10-06 19:07 4楼
在药量上芍药的量是否应该越大越好?
2013-10-07 08:27 5楼
一脉馆 说:
在药量上芍药的量是否应该越大越好?

芍药有滑肠致腹泻之弊,量大易致腹泻,笔者用芍药一般大量30-60g,芍药量大时甘草也需加至30g,方可减少芍药滑肠之副作用。
2013-10-07 09:43 6楼
花蜜 说:
谢谢余老师佳节里讲课。今天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一69岁老妇人,坐骨神经痛加腹泻痛,因儿女吵架忧虑引发,舌

芍药甘草汤可治疗坐骨神经痛,但其病机是阴液不足,筋脉失养,只有符合本病机的坐骨神经痛用本方才能显效。且仲景芍药甘草汤原方用量是芍药、甘草各四两,汉代一两折合现代为15.625g ,四两为60g,故仲景芍药甘草汤为芍药、炙甘草各60g,剂量过小就达不到缓急止痛之效。另外先生的案例中因生气而发生腹痛腹泻,应为刘草窗的痛泻要方证,其方为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功能是调和肝脾以止泻。本人认为,本案既有腹痛腹泻,又有坐骨神经痛。欲用芍药甘草汤,芍药量小就达不到缓急止痛之效;用量大,就有滑肠致腹泻加重之弊。可先止泻,后治坐骨神经痛,各个击破,方为稳妥。本人管窥之见,不知可否?望先生自断。
2013-10-07 10:11 7楼
谢谢余老师的赐教。老师的指点十分到位。很荣幸有跟老师学习的机会。
⬅ 嗜酒烂舌案 老茶馆 第120篇:双手化作核磁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