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源闲话】(9)跳出经典读经典——说“性”

2013-10-05 11:41 楼主
今天无聊,说点啥呢?
说说“性”吧。是药的“性”。别想偏喽

以前在《熟悉的地方未必就没有“鬼打墙”》一文中,和大家聊过药的“气、味”与“性”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四气五味”中的“四气”,指的是“温、热、寒、凉”。
同时,大家又把“性味归经”中的“性”,也定义为“温、热、寒、凉”。
如此,那么,
“气”,是不是就等于“性”?
是古人多此一举?
还是今人没能真正理解这个“性”?
我不知道。

药的“性”,难说。太杂,太宽泛,我也说不清楚。
所以,还是先请大家看一篇小说。
对,你没看错,就是先看小说。
呵呵,或许,你能从小说中,明白点什么?
如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0-05 11:43 2楼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
东坡告辞,荆公送下滴水檐前,携东坡手道:“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有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就赐与老夫。老夫问太医院官如何烹服,太医院官说须用瞿塘中峡水。瞿塘在蜀,老夫几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东坡领命,回相国寺。次日辞朝出京,星夜奔黄州道上。
东坡在重阳后起身,此时尚在秋后冬前。又其年是闰八月,迟了一个月的节气,所以水势还大。上水时,舟行甚迟,下水时却甚快。
东坡来时正怕迟慢,所以舍舟从陆。回时乘着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溜。
东坡看见那峭壁千寻,沸波一线,想要做一篇《三峡赋》,结构不就。因连日鞍马困倦,凭几构思,不觉睡去,不曾分付得水手打水。及至醒来问时,已是下峡,过了中峡了。
东坡分付:“我要取中峡之水,快与我拨转船头。”
水手禀道:“老爷,三峡相连,水如瀑布,船如箭发。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数里,用力甚难。”
东坡沉吟半晌,问:“此地可以泊船,有居民否?”
水手禀道:“上二峡悬崖峭壁,船不能停。到归峡,山水之势渐平,崖上不多路,就有市井街。”
东坡叫泊了船,分付苍头:“你上崖去看有年长知事的居民,唤一个上来,不要声张惊动了他。”
苍头领命,登崖不多时,带一个老人上船,口称居民叩头。
东坡以美言抚慰:“我是过往客官,与你居民没有统属,要问你一句话。那瞿塘三峡,那一峡的水好?”
老者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上峡流于中峡,中峡流于下峡,昼夜不断。一般样水,难分好歹。”
东坡暗想道:“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叫手下给官价与百姓买个干净磁瓮,自己立于船头,看水手将下峡水满满的汲一瓮,用柔皮纸封固,亲手佥押,即刻开船,直至黄州。

茶罢,荆公问道:“老夫烦足下带瞿塘中峡水,可有么?”
东坡道:“见携府外。”
荆公命堂候官两员,将水瓮抬进书房,荆公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其茶色半晌方见。
荆公问:“此水何处取来?”
东坡道:“巫峡。”
荆公道:“是中峡了。”
东坡道:“正是。”
荆公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
东坡大惊,述“土人之言‘三峡相连,一般样水’,晚学生误听了,实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辨之?”
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东坡离席谢谢罪。
2013-10-05 11:43 3楼
嘿嘿,看明白没?
这个故事是说:
苏东坡被贬出京,前去拜别王安石,王荆公送行时,告诉苏轼:太医说我得了“痰火之症”,必须要用“瞿塘中峡水”泡“阳羡茶,方可治。”你回乡的时候会路过三峡,记得给我带点“瞿塘中峡水”回来,我的老命就有救了。
苏轼答应了,可是路过三峡的时候,打了个盹,错过了“瞿塘中峡”。有心回船再取,奈何水势太急,一泻而下,难以回头逆流上行。无奈之下,东坡听信当地船工之言,以为果然是“三峡相连,一般样水。”所以就在“下峡”给王安石带来一罐子水,冒充“中峡水”,准备忽悠荆公。

*******************************************

这些都只是此事的前因后果,不是我要强调的。

我要请大家重点在意的,是王安石的一段话:
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这里谈的“水性”,也就是“药性”。
且不论这个故事中的“太医院官”的诊治是否真实。就这篇小说来说,作者冯梦龙以小说的写法,论述了一番“不同水的不同特性”。由此可见,在当时明代,人们对“物性”的认识还是非常深入、和普及的。
其实,在明代,不仅是医生注重“物性”;就连一个普通茶客,也会注重相关的“物性”的。例如茶叶的采摘时令、炮制工艺、煮茶用水的选择、煮茶用火的要求等等等等,都是对“物性”驾驭的一种体现。而这些“物性”,很多都是与其“药性”相通的。

***************************************

看到这儿,学过伤寒的朋友或许就立刻会想到仲景曾提到的一个东西——“甘澜水”。相信大家都会记得吧?
仲景在“奔豚”条“发汗后,其人悸者,欲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并在此方的用法中说“以甘澜水一斗,先煮……。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甘澜水”,也称作“千扬水”,似乎也有称为“劳水”的(这个记不太清了)。
一份很普通的水,经过这种物理方法的处理,经过反复千次的“扬起和冲击”之后,为什么会不一样了?
其“气”改变了么?似乎没有。
其“味”改变了么?似乎也没有。
改变的是什么?

是其“性”。
2013-10-05 11:45 4楼
呵呵,忽悠完了。
希望对那些追求药“性”、研究药“性”的朋友能有所启示。

药“性”难说,全在自己体悟。 呵呵,总之,气,不能等于“性”的。
2013-10-05 12:07 5楼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2013-10-05 12:09 6楼
楼主 搞的东西太邪乎
2013-10-05 12:15 7楼
本帖最后由 醫道宗源 于 2013-10-5 12:18 编辑

三先生 说:
吧。

楼主的东西,从来不敢离开经典半步的。哪里有邪乎啦?

呵呵,说破大天,也就是水火阴阳而已。
2013-10-05 12:24 8楼
三先生 说:
楼主 搞的东西太邪乎


叫你看美女,是叫你看她的神韵、气度。

你在往哪儿看哩?

说你呢,说你呢!

还往下看?

还往下看?!

……




靠,脚趾头有什么好看的?
2013-10-05 13:14 9楼
神乎神客在门,机之道药之性也。
2013-10-05 13:28 10楼
醫道宗源 说:
哈哈,晕菜啦?不会吧。

楼主的东西,从来不敢离开经典半步的。哪里有邪乎啦?{:soso


能把难以言传的东西 说到这个程度 已经很不错了
2013-10-05 13:32 11楼
醫道宗源 说:
叫你看美女,是叫你看她的神韵、气度。

你在往哪儿看哩?



体会意思就可以

再看就是着相

再看就是一堆贴着皮肉的骨架而已.
⬅ 补肾不如补脾------夜尿頻多 老茶馆 《医门锁钥》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