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30伤寒4、5条的学习

2013-08-31 08:48 楼主
老樊 2013-8-30 18:02:10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先熟悉一下

学习这两条,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传”字。

从字面理解,此“传”字应该有动态变化的意思,传变之谓。


田边菊 2013-8-30 19:32:14
阳明症,少阳症是指?

当归-附子 2013-8-30 19:33:15
传与不传,是以时间为辨,还是以证状为辨的指标?
传与不传,是以时间为辨别,还是以证状为辨别?


老樊 2013-8-30 19:42:18
第四条,说了“伤寒”一日,既然才受邪,或可有个缓解期,或者说身体没有对“寒”有及时反应,亦或

者受“寒”不重,引不起身体的反应,他的脉象自然也没得反应,故言“脉若静者为不传也”,就是说脉

象与平时,也就是平脉比较没有啥变化,就不会发病。


为往圣继绝学 2013-8-30 19:42:39
早期注家和时医多认为伤寒日传一经,7日六经传遍,至柯琴为代表的一些注家提出一经复有7天,引“大

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尽其经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为据

”脉若静者,为不传也“与下面” 脉数急者为传也”
做对看


老樊 2013-8-30 19:44:34
是的
这个也可以理解为疾病的前驱期

朝幕思之 2013-8-30 19:50:56
这个“伤寒一日”中的“一日”会不会是虚数吧?
“一日”“二三日”只是说明传经的顺序而已

当归-附子 2013-8-30 19:51:52
这个时候,若是诊治的话,需要考虑可能的传变情况吗?


老樊 2013-8-30 19:52:42
“传经”,是古人的说法,也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变化,但是并不一定日传一经,有多日在一个病证上徘

徊不变的情况,所以传经还得以见证为准,但是在这个之中,已经有预防之考虑了。“伤于寒,则为病热

”,故古人有“传经为热”的说法。

觀【□】想 2013-8-30 19:54:03
这是凭脉辩证 脉浮紧 是太阳的本脉,,本脉 就是静,,是没有传变。要是出现烦躁,呕吐,脉数就是

病象里传了


老樊 2013-8-30 19:54:08
第五条的说法,为上条做解释。


朝幕思之 2013-8-30 19:54:34
对,多日可能还是同一个病症。“几日”之说不是说确切的时间。

梦想2013-8-30 19:59:05
一定顺序传么?从太阳直接跳少阳可以不?

当归-附子2013-8-30 19:59:29
有的,可以跳经传变

老樊 2013-8-30 19:59:53
颇欲吐,就是“柴胡证”的“欲呕”、“若燥烦”,可能是白虎证的渴与烦,也可能是栀子豉汤证的心烦

,也可能是承气汤证的大实烦,当然,也可能是大青龙的胸中有热而烦,这些或然有的变化,还得看人之

体质,平素有无隐藏的疾病。


朝幕思之 2013-8-30 20:01:23
也就是说病人如果身体的哪个方面弱了,就可能这个方面被引出病?


老樊 2013-8-30 20:01:53
可以有这方面的意思


朝幕思之 2013-8-30 20:03:55
那可不可以再理解为人身自病呢,而医生治病,就是要把病人身体的这个弱的方面强起来,病就好?
症状消失

为往圣继绝学2013-8-30 20:04:24
以平为期

老樊 2013-8-30 20:04:55
人之体质不同,或有宿疾,都是或可的因素。所谓“直中”,就是阳气弱,“伤寒”后直接见证少阴,
所以第五条明白说了,“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就是说,若少阳无热,阳明不燥,就不会引

起变化,病变只在“太阳”。


为往圣继绝学 2013-8-30 20:07:49
“谨调阴阳所在,以平为期” 这是内经的条文,自己有兴趣可以去看下,不在伤寒这里多讨论
上工平气,中工乱脉 下工绝气危生 都是这个意思,有兴趣去看内经~


老樊 2013-8-30 20:10:56
圣人言语多隐意,都来自以经典,虽然不引经文,其意自在其中。
这二条,以老樊的理解,其一:病的变化,当以脉证为准;其二:病有变化的趋势,当心中有数;其三:

一、二、三日都为约数不可胶柱鼓瑟。
若只是以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太阳受病后,脉象没得变化,平静不见急数之象,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如果

见“欲吐”、“躁烦”,就要小心了,他必然会有变化。第五条就是为第四条做注解,当见在表之热入里

,或入半表里,而见阳明、少阳证。
在临床中可以见到此类,虽然才得表证,若见舌干或燥,或厚或黄,摸脉有躁急、躁动的感觉,无一般的

缓、紧脉从容之象,谨防病情变化。
圣人谨小慎微,提示病是可以变化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
搞临床的筒靴们应该有此感受,一个同样的病因 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不尽相同。


5749683 2013-8-30 20:57:27
太阳中风,风属木,用膀胱经的腕骨束骨解表
动则汗出,为虚,此处与用药有别,当从肾原太溪开始,再补足三里
止汗,用复溜泻,合谷补
用伤寒的理论,不关可以指导用药,连针灸,手法等外治皆可用。实为中医人必学的基础。今天如此卖弄

,只是缘于扁鹊见蔡桓公中,不同时期不同病位可选择不同方法手段来治疗,同样,同一个病也可选择不

同的方法来治疗。

为往圣继绝学 2013-8-30 21:27:44
就说序把,经络府腧 阴阳会通
前天说了匆匆读过无益,赶进度式的学经典其实某处说是在亵渎经典
“以太阳随经” 等等,好多


老樊 2013-8-30 21:28:59
这里隐藏一个问题,····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仲景引三阴三阳说事,当与经脉之三阴三阳有

关。其中暗藏六脏六府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外在表现必然与内在的脏腑有关,脏象者,脏藏于内,象见于

外。
所以,勿论经界说、经脉说、气化说等等,都与六病相关联,都有意义

为往圣继绝学 2013-8-30 21:39:30
辩**病 脉 证并治 确是仲景原话,要用病字该经府脏诚能通

老樊 2013-8-30 21:39:35
三阴三阳有表里对应关系,矛盾的双方

金谷子 2013-8-30 21:45:48
以伤寒本身解读,比想象.理解更可靠些

老樊2013-8-30 21:49:54
不妄议,不妄测,以经为据,以验为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8-31 08:49 2楼
由于昨天时间赶不开,拜托樊老师主持学习

在此对樊、高、文等老师的指导表示感谢
2013-08-31 09:19 3楼
老师都很好 倾囊相授
2013-08-31 09:48 4楼
谢谢,各位老师,辛苦了
2013-09-01 07:20 5楼
关于4、5条,我提前做了些功课,发在这里,与樊老师所讲互参:
老樊 22:30:17
为啥叫 中风 又为啥叫 伤寒 难道是定义滴?

樊老师的提问,不是他不知,是提醒初学者当重视的一些中医观点当如何理解

我做些回答:这些都是人为定义的东西。前面,我们把《伤寒论》中的伤寒定义为六病总称,把太阳病定义为具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组共性的多个证侯的总称。这些都是人为的定义。

这种定义对吗?

这里的定义不是固定的,不是绝对的,只要提到这个名词的时候,你知道他包含的意思是什么就可以了,比如中风,有的又定义为伤寒表虚证,有的定义为桂枝汤证,伤寒又定义为伤寒表实证,有的定义为麻黄汤证,这都是可以的,是否里面有什么深刻含义,搞学问的可以深究下的,我们如果只是为了学伤寒的理法方药,可以稍微‘糊涂’些,知道这些就够了,不必太过‘执着’于句下,老子说:名可名 非常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梦想20:39:33
太阳中风会有体痛,呕逆症状吗?还是像上面讲过的没有明显临界线

这个提问,昨天我没有细说。
能问,已经是学的开始。梦想朋友已经在向着他或她的梦想前行了
我仅按我的理解来做些解答,不是最终答案,只是个人看法,最终答案在哪里?实践中去体会。。包括我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把我说的就当成正确的,《伤寒》条文,有很多不同认识,各位参考历代诸家,择善而从,并通过实践去验证才是真的
回到问题中来。
人病,是一个事实存在,是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的(如果能支配,那我们干脆就不得病了),这样一来,病在实际中,各种情况都是可能的,不单是体痛,呕逆症状,还有可能出现咳嗽、喘等等,这就是后面我们要学习的桂枝汤的很多变证,这里说的是很多,不是全部,一定要记住,病是千变万化的,张圣人,给出的只是一部分,没给出的我们要学习掌握住规律后,自己去解决。在中风范围内(什么是范围内的?我们通过学习,慢慢来解答)的变化,我们按中风来治疗,如果由量变到质变,出现的症状已经超出‘中风’这个范围,就要按其他病来治疗了
体痛,是太阳病的共性症状,只是有轻重不同。
呃逆,在后面的条文中,太阳病误用下法后,出现气上冲的现象,张老师主张还用桂枝汤治疗,这个呃逆跟气上冲是否相同呢?要根据不同情况去鉴别。具体情况具体分享,也是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关于证侯与证侯的界线问题,提的非常好
答案我们先在《伤寒》中找,后面条文,很大部分都是在做这个‘界线’的界定工作,界线划分清楚了,实际就是我们的诊断准确了,后面的处方、用药才不会错。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004)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005)


这两条,在说什么?
一、病,任何情况都可能出现,范围内的按此病治,超出范围的按彼病治
二、界线问题,要划分,划分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诊断过程。

一日、二三日,有什么意义吗?多数大家都把‘矛头’转向《素问.热病篇》: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原文各位自己找来看,这里不复制过来了,太多的文字在群里看很不方便。柯琴说这个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是见证日期,不是传变日期。因为实际中几天乃至很多天过去了,有的病人还是太阳证。很快就有人反对说,不传变怎么能见证?呵呵,中医很好玩,前辈们就很喜欢‘打架’了,我们出现些争议也是正常的,中医的优良传统嘛


脉静怎么理解?
静是正常状态吗?显然不是!不传,病还在太阳病范围内(这就是在画界线这个圈)脉浮紧、浮缓的可能都有,有发热,脉数也有。都不是常脉,都是病脉。
那为何说静呢?
还是昨天说的阴阳对比思维嘛!对比出来的,跟脉数急对比。一个太阳病,脉象中的数比原来厉害了说明病加重了,过界了,超出太阳病范围了,就是别的病,就叫传。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诊断,要尽量缜密,除脉象还要结合所有能获得的资料来全面分析。颇欲吐,若躁烦,这些是从症状上看,也是加重趋势,一旦加重到一定程度,超出圈外了就是传,没超出圈外的就是不传。

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道理一样。传了以后会是什么病呢?不确定,有一些规律,我们后面要学,但不确定,传到什么程度,传成什么病,我们说了不算,病说了算,见证说了算。阳明、少阳证什么样?这是后面我们要继续画的圈,后面要学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的中医治疗 老茶馆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