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秘在于量例证

2013-08-18 00:57 楼主
潜水论坛,看了各位版主和同仁等许多好帖,受益良多,无以为报,奉上一点心得,谨表谢谢意.
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怎样,除取决于临床诊断是否正确、遣方是否对证、用药是否合理外,与剂量有很大关系。<现在还多了一个地道药材的问题.>故一代宗师岳美中曾感慨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在中医方剂里,用同样的药物,仅用量不同而主治有异,甚至方名都不同。如大家所熟知的,同是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之方,重用大黄为君者称之为小承气汤,重用厚朴为君者称之为厚朴三物汤,前者用以治疗阳明腑实证,后者用来治疗腹满便秘者。
再举一个本人总结体会的例证.在汗法的方剂里.用得较多的是麻黄与桂枝,其用量比例不同则发汗程度不同:
麻黄与桂枝比例 3 : 2 可发汗 如麻黄汤
麻黄与桂枝比例 3 : 1 可发大汗 如大青龙汤
麻黄与桂枝比例 3 : 3 可发小汗 如小青龙汤
麻黄与桂枝比例 1 : 2 只能发小汗如 桂技麻黄各半汤
麻黄与桂枝比例 1 : 3 可能不出汗如桂枝二麻黄一汤

具体发汗情况可能依病人体质等因素稍有差异,但大致如此,另外需注意:

1.体虚阳衰而又必须发汗的,需用附子以防亡阳,
2.麻黄去节与否,古方及前辈用方有时常注明麻黄去节.其目的是减少汗出.
献丑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8-18 01:43 2楼
呵呵,的确!
2013-08-18 10:30 3楼
认真学习了伤寒论的。
2013-08-29 17:03 4楼
再转发一些例证,供同道参考,更希望各位同仁续补,众人拾柴火焰高,把一个方面的课题文章做透一些
桑叶:小剂量(10g)发汗;大剂量(20~30g)止汗。
枳实:小剂量(10g)降气;大剂量(20g)升气。
鹿茸:小剂量有增强心肌收缩作用;大剂量反而抑制心肌的收缩。
黄精:升高血压剂量要大(稳压汤用到30~40g)。
玉竹:强心剂量要小(10~20g),过大反而引起期外收缩。
川芎:小剂量(5~8g)有活瘀止血作用;大剂量(15~20g)作用相反,可使子宫平滑肌麻痹,停止收缩。
黄芪:利尿作用15g左右;10g以下无利尿作用,30g反而使尿量减少;补益作用20~40g左右,但只限于配对复方(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之类),其它处方12~15g足够。
桂枝:3~5g有补血作用(升高血色素);10g有通阳化饮作用(常配茯苓);15g以上有温经通络作用(常配制川乌)。
益母草:用作养血,6g左右(童子益母草最好);用作止血,10g左右;用作活血,15g左右;用作抗肾炎、利尿、降压、消肿、消除蛋白尿,鲜品180~240g,干品50~120g左右。
三七粉:小剂量(3~5g)止血(云南白药);中剂量(8~10g)活血(三七片);大剂量(10~15g)破血(扩张血管而影响凝血)。
鸡血藤:用作补血,10g左右;用作活血,15g左右;用作化瘀、定痛、通经、达痹30g左右。 附片:用作温补行经,6g左右; 用作温阳涤饮,12g左右;用作祛寒定痛,15g左右。 (注:南方有一名医用作回阳救逆100~200g1日量,非一般剂量,不可轻试)。
大黄:健胃助纳5g;凉血止血10g;清热通便12~15g;逐痰降火15~20~30g。
石菖蒲:量轻(6~8g)宁心通脉(养心);量大(12g以上)反导心气(伤正)。
用药剂量之技巧,范围甚广,还要根据药物本身固有的性能来决定。一般花叶类剂量要轻,介石类剂量要重;芳香类剂量要轻,木实类剂量要重。上述是根据实验提示,临床观察和心得所及,仅举数例,以示一斑。
摘自<<中医临证方药技巧>>
2013-08-30 10:38 5楼
来学习咯!谢谢你的分享!
⬅ 坐堂医实录(续三) 老茶馆 民间疗法治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