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笔记,希望有帮助

2013-08-16 00:05 12楼
80、一些药物的不同用量,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举例如下:
(1)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2)槟榔:用以消积、行水、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3)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用量。
(4)浙贝母:用9~15g,有清肺热、润肺燥、清热化痰之功效。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g有解毒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疬、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5)半夏:止呕、除湿。10~15g开胃,15~30g安神。
(6)薄荷: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7)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可通泻。
(8)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多不超过4g;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一般用9~12g;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g。历代认为川芎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9)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要25~30g。
(10)柴胡:多用解表,少用疏肝。2~5g用于升举阳气,适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中气下陷之病证;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等症;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
(11)当归: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如当归补血汤即游黄芪30g、当归6g组成。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去瘀生新之效能。
(12)茯苓:研究发现,在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13)黄芪:常用量为9~15g,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10g以下升压,15~30g降压,40g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
(14)肉苁蓉:6~12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15~18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15)升麻:少用(6g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10g以上)有升阳举陷之效。3~10g,有发表透诊、升阳举陷之功。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
(16)白芍:6~30g,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30~45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用量若在30g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芍药甘草汤的芍药用量要大。
(17)桑白皮:6~9g有退热作用,10~12g有祛痰镇咳之功,15g有利尿及轻泻作用。
(18)水蛭:1.5g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5~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12~15g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癥瘕痞块,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19)石菖蒲:1.5~3g做药引,有明目、开音之功。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声音嘶哑等。4.5~7.5g用于开窍,治疗湿温病之湿浊蒙蔽清窍者,以及狂躁型精神分裂症。9~12g有通利小便之功能,可用于治石淋或热淋。
(20)三棱: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g,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g,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倍。
(21)山茱萸: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
(22)玄参:9~12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18~30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30~90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疬、脉管炎等。玄参苦甘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
(23)夏枯草:常用剂量上限是15g,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g。
(24)郁金:3~10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统引起的肾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10~15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30~60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病,善行下焦。
(25)枳壳:3~12g,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15~30g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子宫有兴奋作用,能使肠蠕动增强,子宫收缩。
(26)灸甘草:1~2g有调节药性的作用,5~10g温肾养心,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27)泽泻:治眩晕非30g不为功。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25~30g,治疗梅尼埃氏综合症、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28)黄连、龙胆草: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2013-08-17 21:43 13楼
楼主辛苦啦!多多少少总有点受益
2013-12-19 22:29 14楼
不知你学的是什么教材
2013-12-21 13:17 15楼
不是教材上的,就是一般的中医书籍。不知是否有帮助?
2014-01-06 09:34 16楼
多谢多谢!楼主的想法不错
⬅ 我也来不定期的汇报吃三七泽泻膏的状态 老茶馆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