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子針灸祕笈】

2013-08-13 23:48 楼主
【一通子針灸祕笈】-針貴有神、針中有神--www.cmedicine.org 細說中醫
總則
十二經絡
辯證取穴法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修正
練氣運針練針
取穴手法
針灸手法
暈針處置
針前注意
疼痛針法
常見症針法
※總則【一通子針灸祕笈】
此書整理自台東初鹿崑崙仙宗派一通子陳光山先生,在陳老師口傳心授之下,療效立見,以此篇習之,亦可用指針輔助而不用針。

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
針灸如同方藥、是以調氣血、和陰陽,且功效有時優於方藥,因為見效於當下,是故不可不用心習之。針灸也如同方藥,須辯證論治,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故當補或當瀉,是以色脈相參而定陰陽之性、臟腑之位,如此才能針藥合一,相輔相成,提升最大的療效。
調經脈之虛實,如同調臟腑之陰陽,又臟腑病在內,色顯於外,故須以經脈巡行、部位,以推內在之病變。色脈相參,以色為主,為優先處理之目標,所以古人言:不明經絡,開口便錯。
針灸有鬼神莫測之功,可迅速解除病人痛苦,宜深刻研究。

※十二經脈【一通子針灸祕笈】
名稱:
手太陰肺經:列缺、少商。
手陽明大腸經:合谷、曲池、肩三穴、迎香。
足陽明胃經:足三里、厲兌。
足太陰脾經:太白、陰陵泉。
手少陰心經:通里。
手太陽小腸經:聽宮。
足太陽膀胱經:委中、承山、崑崙、申脈、至陰。
足少陰腎經:復溜、湧泉、太谿。
手厥陰心包經:內關。
手少陽三焦經:外關、絲竹空。
足少陽膽經:陽陵泉。
足厥陰肝經:太衝。
督脈:人中。

關於經絡尚有許多無法理解的地方,尤其是腑經,斧鑿痕跡至為明顯,例如手陽明、手太陽經之穴位根本管不到大、小腸,心包與三焦亦可疑。所以只能懷疑當初整理者,為了湊合三陽與三陰,所以勉強做出無法解釋的分類。
關於表裏關係,肝與膽、腎與膀胱、脾與胃均是解剖部位接近,功能類似,所以可以解釋為表裏關係。但是心肺與大小腸關係,距離甚遠,且功能主治不相類似,所以針灸治療上無法互相聯繫,唯有方藥治療上有心移熱小腸之說,堪可用。
所以在理論與實際之間,並非經典著作就全然可信、可用,要有探討真相、還原當初的想法,信古也要疑古。

走向: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簡易記法:兩手高舉,手心向前,陽面為手足三陽,從上而下,由指尖走向腳:陰面為手足三陰,從下而上,由腳走上指尖。要識迎隨,須明逆順。標幽賦此句之逆順即是經絡走向。

經絡氣血:
厥陰、太陽:少氣多血。
太陰、少陰:少血多氣。
少陽:多氣少血。
陽明:氣盛血多。

運用:
氣血多寡的重要性在於針灸原本就是調整陰陽,氣血即是陰陽,調本經之氣血,或是同時調臟腑表裏經絡之氣血、或是同時調生剋臟腑經絡之氣血,採用瀉陽補陰、或是瀉陰補陽,均需視各經絡氣血之多寡。此法可觀察古代名家,處方配穴的線索,可循此研究,採集心得。複雜病情、或是疑難重症,此法配穴相當有效。

常用穴位26:
少商、合谷、列缺、通里、曲池、肩三穴、太衝、太白、申脈、太谿、崑崙、復溜、足三里、陰陽陵泉、迎香、絲竹空、人中、內關、外關、聽宮、厲兌、委中、承山、至陰、湧泉。

※辯證取穴【一通子針灸祕笈】
辯證取穴法是為了解決以證為主的一系列症狀,避免因諸多症狀而採用過多穴位,可以提綱挈領的解決問題,更減輕患者針刺的不適。一針取效,諸症皆除。

人迎脈大瀉太衝
右寸不及:列缺補
左寸不及:通里補
右關伏:足三里瀉
左關伏:陽陵泉瀉
尺浮:復溜補
脈數:陽陵泉瀉
浮數:曲池
此篇仍須參色脈症,定臟腑虛實,而取主脈穴,再依症加選穴位。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修正【一通子針灸祕笈】
通里、列缺。
三里、厲兌。
陽陵、復溜。
曲池、合谷。
太衝、崑崙。
委中、人中。
通里列缺三里兌、陽陵復溜曲池合、太衝崑崙委人中。

註解:
十二穴的修正是為了適應現代問題。
通里補心血、列缺益肺氣。
三里、厲兌療脾胃,腹中有病取三里,過了腹中用厲兌。
陽陵、復溜與肝腎,肝病陽陵腎復溜。
曲池、合谷治外感,全身不適取曲池,顛頂問題取合谷。
太衝、崑崙解風、水,太衝可平頭肝風,崑崙必瀉底下腫。
委中、人中通頭腳,人中頭頂委中腰。

針灸治病綜合辯證取穴、馬丹陽十二穴,明白臟腑生剋,以及外淫、內傷,通過辯證論治即可處理常見問題。

※練氣運針練針【一通子針灸祕笈】
練氣:
難經云《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此是練氣之第一口訣。《子進陽火,午退陰符》此為道家養命第一訣竅。
每日子時左右,面向東方靜坐,盤腿、垂膝均可,只要求不可坐椅靠背。眼皮微張、或閉目。不可開冷氣、電扇,窗戶打開自然風即可。呼吸時可先存在意念,吸氣時氣由湧泉升起,呼氣時往上由頭頂出。呼吸時盡量平穩、和緩。靜坐時意念守住呼吸,然後會忘記呼吸,進入冥定狀態。靜坐時間以30~60分鐘。
運針:
進針之前吸氣,然後閉氣進針,以意念導氣從心肺經手臂至指尖,久經練習之後,自然形成習慣。
練針:
以棉花裝入藥袋中,綁成球狀,每日練針時,均以棉線纏繞20圈,每日閒暇時練針,日復一日,一年之後,棉球經棉線六七千次纏繞,即異常結實,而轉捻亦自如。而施之人身,亦自覺熟練,如此練習,可使病人不感疼痛,只有酸麻走氣而已。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8-13 23:51 2楼
※取穴手法【一通子針灸祕笈】
1、常用穴取法:
少商:拇指趾甲下方外側0.2cm。
合谷:張開虎口,歧骨三角末端。治手腕疼痛、外感,則往列缺方向斜刺。治咳嗽則斜往魚際。
列缺:雙虎口交叉,食指搭上拇指後方,兩筋之間縫隙。
通里:小指後方,腕橫紋後一寸,陰面骨下。通里透陰谿。
曲池:屈肘,臂陽面向上,手掌靠胸前,肘上凹紋盡處。
內關:臂陽面腕橫紋後中央二寸,兩筋之間。進針後手腕不可動。
外關:臂陰面腕橫紋後中央二寸,兩筋之間。
肩三穴:手叉腰,肩頭兩處凹陷,以及肩頭肌肉末端。
足三里:掌心覆蓋膝蓋,食指垂下處,且與脛骨離一寸。患者坐姿腿膝成90度。
陽陵泉:膝外側,月非骨小頭下方一寸,兩筋之間。
陰陵泉:陽陵泉對側。
委中:膝後橫紋脈動處。
承山:小腿肚末端正中。
太谿:內踝後方脈動,跟腱之間。
崑崙:外踝後方脈動,跟腱之間。
復溜:內踝上方三寸脈動處。
太白:腳內緣,第一拇指後,凹陷處。
申脈:外踝下方,赤白肉際。
太衝:拇指、二趾後,骨間脈動。
至陰:腳小指趾甲下方、外側0.1cm。
厲兌:第二趾趾甲後方0.2cm。
湧泉:腳底前三分之一,人字形凹陷處。
迎香:鼻翼旁,法令紋上、鼻下孔旁5分,針入2分,再沿法令紋,向上平刺半寸,往山根方向。迎香透山根
絲竹空:眉尾平刺透往眉中。絲竹空透魚腰
人中:人中水溝上方與鼻交接處,45度進針3分。
聽宮:開口耳前凹陷處,進針5分,再閉口,深度可依頭形大小增減。
人中、至陰、湧泉、少商:均用半寸針。
足三里、曲池:用寸半針。
其餘均用一寸針。

2、脈動取穴法:特殊部位須取脈動處,而非書上部位。
委中:膝後橫紋,以左拇指按壓,可得深處脈動,仔細尋之,位置變動很大,再用指甲壓成十字定位。
復溜:約在內踝上三寸,脛骨後方,須由太谿往上壓,可得輕微脈動。
太衝:腳背拇指與第二趾後,骨節間之脈動,仔細尋之,位置變動很大。
同身寸:為病人食指第二節長度。
阿是穴:按壓痛甚即是,若附近有大穴位,可用之。
針上灸:以三粒艾草為宜,針之底部、穴位之上,可置紙片以防灰燼掉落。

3、刺血法:
少商:拇指指甲底部外側0.2cm,刺血前從手腕往拇指用力推擠,使之充血。
委中:膝後橫紋附近,橫走暗紅血脈。若血絡沈而不見,可拍打之。
刺血之血量以米粒大小即可,若出血量大,可用衛生紙壓迫一分鐘即可。

※針灸手法【一通子針灸祕笈】
此手法為綜合迎隨補瀉、捻轉補瀉、疾徐補瀉、開闔補瀉四種。
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

1、迎隨補瀉:順著經絡走向,針身斜插45度為補。逆著經絡走向,針身斜插45度為瀉。
進退針均須依天、地、人三階段,停頓兩次進針。
切按:令氣血宣散
補法以左手找尋穴位置,定位之時,以左手食指、或拇指指腹輕微按壓。
瀉法以左手找尋穴位置,定位之時,以左手食指、或拇指指甲用力重按兩下,劃成十字。
2、進針:補法,進針慢:瀉法,進針快。作天、地、人三階段進針。
3、退針:補法,退針快:瀉法,退針慢。作天、地、人三階段進針。
4、壓孔:補法退針快,且直進直出、或斜進斜出,勿使針孔擴大。且須用左食指輕靠針體,出針瞬間,左食指急按針孔,並順勢揉按一下。是謂捫法,捫以養氣。
5、搖孔:瀉法退針慢,並使針體左右稍微搖擺,搖大針孔,且出針後針孔不必按壓。此所謂白虎搖頭。瀉後按摩:出針後,按摩穴位之前後,使邪氣出盡。
6、轉針:
補法:進針後,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捻轉時間短。轉半轉而已,不是一直旋轉。
瀉法:進針後,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捻轉時間長。轉半轉而已,不是一直旋轉。
7、留針:
補法可留針一小時,並可行針一、二次。瀉法依體質判斷,留針20~30分鐘,留針時不用行針。如外感瀉合谷、或曲池,10~15分鐘即可。
8、平補平瀉:
垂直補法手法進針,留針時不行針,出針時閉穴孔。
9、得氣:
入針時,有如魚吞鉤感。
委中針體會有輕微的不斷晃動。
針後須再把脈,如脈數減緩、或心脈不足的已達定位。
患者針下出現痠、麻、脹,或沿一定方向擴散傳導。
得氣迅速時,療效較好:得氣緩慢,療效較差:終不得氣,可能毫無效果。
11、不得氣:
下針後不得氣,用手於穴位上下按摩。如針合谷時氣不至,以三指平放皮膚,於合谷與曲池之間來回按摩,使氣血循經而來。
12、加強得氣:
刮法:進針後,以右食指指甲輕刮針柄數下。
彈法:進針後,欲使氣上行,則以食指往下彈針柄七次,彈以催氣。
壓法:進針時,欲使氣上行,則左手按壓穴位正下方。
留法:針感差者,可延長留針時間。
13、進針次序:
接氣法症重者,於一經脈選二、三穴位。若是補法,先針近經脈終點穴位,次針遠終點穴位,出針時,近終點穴位先出,遠終點穴位後出。瀉法反之。
先針上部穴位,再針下部穴位。取合谷、足三里,則先合谷、後足三里。
男子先針左側,女子先針右側。男左、女右。如針通里,男子先針左側。
一側有病,先健側,後患側。如中風患者。
14、吸針:
單一方向轉針太過致使肌纖維纏繞、或是病人緊張導致肌肉過度收縮,則無法順利出針,可先於該穴周圍按摩數次,若無法出針,可於該穴附近再扎一針,若是單一方向轉針,則逆方向轉針即可鬆。可併用刮柄法、彈柄法,不可硬拉出針。
2013-08-13 23:53 3楼
好书好资料啊。谢谢楼主无私。
2013-08-14 00:02 4楼
※暈針處置【一通子針灸祕笈】
症狀:先感到頭暈、額上冒汗,重則噁心、眼睛發黑到看不見,大汗出,甚至失去意識,眼球往上,臉色由蒼白瞬間轉紅再轉白。
處理:輕者只感頭暈、冒汗,飲以溫開水。較重者更有噁心,人中進針,再飲以溫開水。嚴重者,用手托住頸後,再人中進針,3分鐘後即可甦醒,再飲溫開水。穩定後出針。
注意:處理暈針時,病患不可平躺,同時拭汗,鬆開束縛衣物。若有嘔出食物,可迅速恢復。

※針前注意【一通子針灸祕笈】
1、是否空腹、或已接近進餐時間,或食少,胃氣不足不可進針。
2、驚懼用針者不可針、前晚失眠也禁針。
3、體質虛弱、眼瞼內白者,緊張害怕者也不可勉強進針。
4、溫差過大禁針,數日炎熱突然轉冷之日亦禁針。
5、農曆月初、月底也少針。夏至少補、冬至少瀉。
6、不可有風吹到病人身體,或是冷氣直吹,而自然微風沒關係。
7、腳下須穿鞋,不可光腳著地,也不可被貼水泥牆。
8、面色、眼瞼、爪甲,淡白不紅者,為貧血徵兆,若非絕對必要,不必扎針。即使必須扎針,可先精神開導,飲溫開水,口含紅參片十分鐘,方可進針。進針後,捻轉之時,須時刻觀察患者之形色。
9、進針之時,患者眼光須移往別處,以免驚懼。
10、中午10點55分前須出針,中午1點之後方可進針,此謂子午禁針,晚上九點後少針,冬天盡量不針。
11、進針後須隨時注意患者神情變化,絕不可離開,須同一室內,且患者不可高聲講話、或生氣。
12、出針後患者須起身行走,繞室兩圈。
13、針貴有神,醫者須凝聚心神,專心下針。進針之前醫者可與患者言語其他,以轉移注意力,進針之時,醫者須閉氣凝神。
如臨深淵者,不敢墮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神無營於眾物者,靜志觀病人,無左右視也。
14、慎之,大患危疾,色脈不順者莫針。
15、患者坐向,疑難重症患者,春天宜面向東方,餘此類推。

※疼痛針法【一通子針灸祕笈】
雖然酸痛均在局部,但是仍須辯證論治,若非臟腑問題,才以循經取穴,或是取鄰近的穴位,再配合阿是穴。
1、腰痛:
尺浮屬腎虛,症狀則腰痠,不甚痛,取復溜補。
腰痛屬足太陽膀胱經氣滯,症狀則腰痛劇烈,或閃腰,取委中刺血、瀉。
腰痛屬心腎同病,左寸沈、尺浮,可取至陰、陰谿。
劇烈腰痛難以轉折,腎水過旺之虛腫,或腎結石,可取湧泉。
2、股骨大轉子疼痛,致行走困難,端坐疼痛,可取委中刺血、瀉,再針環跳,三寸針加針上灸,疼痛緩解後,可依脈取穴,如復溜補、陽陵泉瀉。但須排除酒精性股骨壞死,以及練拳擊所導致的股骨移位磨損。
3、小腿抽痛、抽筋:取陽陵泉、承山。
4、退化性膝關節炎:症見膝腫大、疼痛,能蹲但難以站起,可取足三里、陽陵泉。病情嚴重、或色脈不佳,則再加便正取穴,如陰谿、或復溜。
5、腳跟痛:可取太谿、崑崙、申脈,或足跟痛正中,或是最痛點。若腎虛尺浮,以復溜易太谿。
6、腳踝扭傷:可取太谿、崑崙、申脈。
7、腳背麻痛:外側為主取申脈:內側為主取太衝。
8、外傷腫痛:循經取穴、或針刺腫痛中央,以瀉法導氣消腫止痛。
9、手腕腫痛、扭傷:取合谷、外關,使氣往上走。
10、板機指:少商刺血。若連及拇指根部疼痛,活動不利,可加合谷。若連及腕部疼痛,可加外關。
11、小指扭傷:少澤刺血。
12、手前臂痛:取曲池、外關。
13、全臂痛偏於肩:取合谷、外關。痛甚加肩三穴。
14、頸後痛:取人中、或承漿、或申脈。
15、舊傷疼痛:取阿是穴,針加灸。背部取穴取半寸針。須注意背部肌肉厚度,不可刺入臟腑。若體質虛弱,則取穴多、淺刺。若體質強壯,可取穴少,針加灸。
16、痛風:取申脈、委中。或見痛風石明顯,或腫脹明顯,取痛風石、阿是穴,半寸垂直進針。
17、顏面神經痲痹、齒痛、牙周病:取厲兌。
2013-08-14 00:06 5楼
※常見症針法【一通子針灸祕笈】
1、感冒:
外感頭痛、咳嗽:
初起:取合谷、足三里。
外感數日、症輕:取曲池。
症重:合谷、曲池、足三里。
脈數、浮、大:上正取穴加陽陵泉。
咽喉腫痛:少商刺血。
外感緩解,餘聲音沙啞、甚至無聲:可單取曲池瀉,數小時後,聲音即出。
長期音聲沙啞:取太谿。
2、鼻過敏、鼻竇炎:迎香透山根。若肺氣虛加列缺。若外感急性期加合谷瀉。
3、ㄙㄚ\氣,胸悶不順、小聲暗咳:少商刺血。
4、頭悶痛:取陰谿。
5、劇烈頭痛:取太衝。
6、呃逆、噯氣:太衝瀉、或足三里
7、耳鳴:取聽宮。
若見劇烈頭痛之肝陽上亢:加取太衝瀉。若腎虛尺浮腦鳴:加取復溜補。若氣虛蚊鳴:加取少商補。
8、眼花、目澀:取絲竹空透魚腰。
9、溢淚、鼻淚管阻塞:絲竹空透魚腰、迎香透山根。
10、眼痛、紅絲:
若疼痛、感染所致:耳尖刺血。若目澀痛、眼壓高:太衝瀉。若爬山、逛街,缺氧所致:陰谿補。
11、牙痛:上取人中、下取承漿。厲兌瀉。
12、大腹水腫、膝以下水腫:陽陵泉、太谿、崑崙。
13、白帶、少腹冷痛:關元針加灸。
14、痔瘡:列缺補、承山瀉。
15、手汗、腳汗:內關補。
16、焦慮、恐慌、失眠:內關補。
2013-08-14 00:26 6楼
楼主这些资料好全哦,赞一个
2013-08-14 12:53 7楼
真的吗?看着有点像小说啊
2013-08-15 20:48 8楼
我有一个问题,练针时没天用棉线缠绕20圈,是指用棉线在棉球外绕20圈吗?
2013-08-15 21:00 9楼
为什么觉得内容和教材上的差不多?
2013-08-16 06:12 10楼
好资料,收藏了。
2013-08-18 00:58 11楼
此篇是【人迎脈探索】的補充,輔助藥物治療,此篇原以課徒之用,並非以此為專業,所以自行摘取有用之法。醫案亦在【人迎脈探索】。
針灸療效確實,但也是有一效難求的遺憾,此篇有幾點關鍵不同於教科書,熟悉教科書者當能分辨。
練針之法亦可更加簡單,取一厚書,撕去封面較厚者,以針插入,反覆揉攆,尤其看書時,右手練習不輟,必能日起有功。
【人迎脈探索】才是我心血所在,可惜在【四診發微】版上,無人反應,甚為寂寞。
⬅ 颈椎病点穴密中之密 老茶馆 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写给胡锦涛总书记的关于中医生死存亡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