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校长眼里的中国教育

2013-08-10 15:06 楼主
世界顶尖大学的耶鲁大学校长施密德特,最近在《耶鲁大学学报》撰文炮轰中国大学。断言:红色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十三亿人之多的孔孟之乡,没有一个教育家!此批评不可谓不狠辣,不可谓不激烈,不可谓不一针见血。
施密德特如此大放厥词,所为何来?当然他是站在他的立场观点,戴着他的有色眼镜在看中国的大学,但细品之下人家说的也并非不无道理,值得我国现今的大学教育反思、参考、借鉴之。
且看施密德特是如何批评中国大学的:
一,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一个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反观近些年的中国大学,越来越心浮气躁。大楼越盖越高,设施越来越豪华,甚至有大学筹建高尔夫球场,这种斗富,可谓一掷千金,财大气粗。中国人本就有好“大”之风,此风所及,所向披靡。这种心态可能和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密切相关。中国企业不是名谓“巨人”就是称作“恒大”,可是世界先进的企业就不是这样,人家不是“微软”,就是 “松下”,不但“微”而且“软”。
二,伴随着高楼耸立的却是教育质量下滑。高校不断扩招,实际上就是多方圈钱,招了那么多的学生,原有的师资跟不上,就自我发展,拔苗助长,快速助长,不少大学教授成了人们说的“叫兽”了。
三,大学缺少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切实调研,什么专业热门,就一哄而上,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大批学生毕业面临失业,哪里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高校却腰包硬起,大功告成,“钱到之后,哪怕你洪水滔天!”为了继续蒙骗下一届的学生,一些高校甚至还杜撰出“被就业”的谎言,传得沸沸扬扬,以此高标。如何不被外国人耻笑?
四,对于大学校长和学者的价值取向,施密德特先生这样评价:“那里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中国的学者少有人坚持自己的学术良知和专业尊严,因而极容易成为买办。那些接受贿赂为房地产添油加醋的,甚至为外国财团出谋划策、摇旗呐喊的,不知道有多少?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知识来愚弄和误导社会舆论和善良的人民。
五,他说:“中国的教育行政化趋势非常突出,现在整个大学是行政化的,所有大学都是行政级别。好的教授最想做的就是当校长、当处长,而不是想做学问,导致了一些优秀科学家过早丧失对学问的兴趣,导致了人才数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行政化,校长官僚化,并且掌握了重要的行政支配权和资源决定权。失去了当年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教授治校的方针,教授的地位一落千丈。在一个大学中,决定发言权的和社会地位的,不是学术水平,而是行政级别。这样的生态氛围,如何能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如何能吸引优秀人才的深入钻研?这些人的内心里一定也感到可悲。没有了专业的尊严,没有了人格的舒展,活在利益的法则之中,处于精神亚健康之下,背弃了当初的理想,这难道不是一种信仰的死去?“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对于这个批评,我深为认同。
六,我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中,有一段详细的论述;中国现在最有思想、最有学问、最有才华的人都不当教师了。而在中国现代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家们,都曾经屹立在讲台上,输送着完整、丰富、鲜活、有生长力的精神食粮。我不怀疑现在中国有很多教育大师,但我怀疑这些大师有多少人具有真正的教育情怀?。所谓教育情怀,应该是一种痴迷,一种疯狂的热爱,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每个真正的教育者都要有这种姿态、品格、人文情怀。
教育是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的,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支撑。理想和信仰的死去,正是中国产生不了教育家的真正原因。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的理想和信仰的萎缩并且最终死去,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吗?鲁迅先生说;天才的有无,先要看看有没有培育天才的土壤,对于教育家的有无,我们也当作如是观。
七,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喜欢自己“排名”,在国外机构的排名上捞不到,干脆自己来排名。把清华和北大都排在耶鲁大学之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还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中国热衷于这样的笑料的制造,已经有悠久的传统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夜郎自大。其实,如果真是夜郎自大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说明我们还有自信力。但有时候这样的笑料,恰恰来源于利益相关方的博弈,甚至就是赤裸裸的招生广告,这是最大的恶劣。
八,在美国,许多学校坚持人文教育的理念,根本不愿接受市场化教育和商业化排行的摆布。今年5月1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希尔•奥巴马参加加州大学墨赛德分校作毕业典礼讲话。该校2005年才建立,名不见经传,在大学排行榜上是排不上号的,但却以自己独特的个性深受美国民众的喜爱。
九,他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大学教育不能偏离“对知识的忠诚。”;“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最理想的场所”,因此,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正在发生的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
十,施密德特断言:“红色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因此,“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这些语言极其难听,是赤裸裸的,直白的。但是不要忘记,真理有时候就是赤裸裸的。很多人惊诧中国十三亿人,为什么出不了一个科技诺贝尔?这恐怕不仅仅是大学的原因,中小学教育也难辞其咎。如果一定要给出为什么中国至今未能“夺诺”原因的话,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过于功利化的教育。
英国教育家怀海特认为,教育应当充满生气和活力。应该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形成美好的人性、美好的人格,帮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从而去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这是教育应该担当起来的一个最重要的使命。但是,中国功利化教育无疑是扼杀教育本性的天敌。它不仅摧残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个性的磨平和意义的消解。这种教育已经导致了社会的“共同灾难”。过去读书为了考功名,现在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让不该劳累的童年“不堪重负,心神交瘁”,而到了该奋斗的大学时期都享受去了,养伤去了,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苦读书,大学不读书”的智力倒挂现象。不改变这种现状,不愿把童年还给儿童,不敢大胆进行高校的变革,中国教育就不会有希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8-10 15:25 2楼
虽然有偏激,但有些内容还是一针见血地点出了要害。
2013-08-10 15:26 3楼
教育和医疗,是纯属于非盈利性的。
但在天朝,却是最大暴利的。
2013-08-10 17:03 4楼
世界顶尖大学的耶鲁大学校长施密德特的评判-准确!
2013-08-10 19:27 5楼
董兴辉 说:
教育和医疗,是纯属于非盈利性的。
但在天朝,却是最大暴利的。

所以冠以“特色”,没有暴利就不叫“特色”了!
2013-08-10 19:29 6楼
此篇很给力。
2013-08-12 21:35 7楼
薛东庆; 说: 薛东庆 发表于 2013-8-10 19:29
此篇很给力。

说的很真实!
但是
现在的中国

如何去改变???
2013-11-12 18:45 8楼
董兴辉 说:
教育和医疗,是纯属于非盈利性的。
但在天朝,却是最大暴利的。

所以为人父母
不得不自学中医
为人父母 常为儿女要接受的教育叹息
⬅ 中国人十年内就会后悔的10件事,你有吗? 老茶馆 中药粉碎机哪一款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