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兼胸阳不振胸满症

2013-08-06 09:02 楼主
4、兼胸阳不振胸满证
原文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参考原文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解词:(1)微寒——指脉微恶寒。
(2)脉促——此处指脉急促或短促,不是“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
(3)胸满——郝万山教授认为:满(音闷),即胸闷。满字古有二音二意,水满读曰man,气满读曰men,因胸为气海,故满字和胸部(运行气血的场所)相关的应读闷,满字和腹部胃肠道(运行水谷的场所)相关的应读满。
语译:太阳中风误用下法,出现脉急促而紧张,胸满者,当用桂枝去芍药汤治疗。若见脉微而恶寒者,可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
提要:太阳中风误用下法,致胸阳不振胸满和脉微恶寒的证治。
分析:本证典型表现为:太阳中风的典型表现兼脉促、胸满或脉微、恶寒。
脉促——表证误下,正伤不甚,尚能抗邪,正邪交争。
注:刑锡波认为:此处脉促指“脉急促而紧张”。
刘渡舟认为:“心阳受损之后,力求补偿,形成假性兴奋,其脉反数,时有一止,按而无力为其特点”。
胸满(即胸闷不舒)——误下伤及胸阳,外邪陷于胸中,胸中阳气流行不畅。刘渡舟认为:“胸为心之宫城,误下之后,气沮血寒,故可出现胸满、气短、心悸等证”。
胸满而脉微恶寒——阳伤较重,不能鼓动温煦。刘渡舟说:“本文的微寒一证,注家解释不一,据临床观察,每以后背出现恶寒者实为多见”。
辩证要点:胸满,脉促,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
病机:胸阳不振,表邪未解。
治法:脉促胸满——解肌祛风,温通胸阳。
方药: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现代用法用量:桂枝15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4枚。
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方解:桂枝、生姜——宣阳解表;
甘草、大枣——益气调中。
去芍药之酸敛——恐碍胸满
诸药合用,解表而不碍邪,通阳而不妨碍解表
脉微恶寒者:
辩证要点:脉微,恶寒,胸满。
病机: 风寒袭表,营卫不调,胸阳不足。
治法:解肌祛风,温经复阳。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现代用法用量:桂枝15g,炙甘草10g,生姜15g,附子5-10g,大枣4枚。
水煎取汁,复滓再煎,分3次温服。
方解:即上方加附子——温经复阳。
刘渡舟认为,桂枝去芍药汤是第一张治疗心脏病的药方,他科学的记录了“脉促”、“胸满”的心病主脉、主证,是了不起的贡献。
案8——心悸(冠心病并窦性心动过缓):
患者,冯某,男,35岁。2007年5月7日诊。半月前因头晕、乏力,劳累后心悸、胸闷到本所就诊,余弟诊为“冠心病并窦缓”。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服药半月效不明显,请我诊治。
刻诊:面色咣白,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劳累后心悸,查:心率52次/分,律齐,舌淡苔薄,脉迟弱。辩证为心肾阳虚、胸阳不振,兼气营不足。治以温经复阳兼益气养营。方用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附细辛汤、生脉饮。
桂枝15g,炙甘草12g,生姜15g,大枣10枚,麻黄10g,附子15g,细辛15g,红参15g,麦冬20g,五味子12g,炒故子15g,仙灵脾10g。3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感胸闷、心悸、头晕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全身轻松,查心率64次/分。药已中病,守方再进,5剂。
三诊:全身症状消失,已能干活,查心率72次/分,用上方5剂碾粉蜜丸,每服10g,一日3次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窦缓余弟初用麻附细辛汤加味,治疗半月而无效。余诊时见患者胸满气短,头晕乏力,劳累后心悸,脉迟弱,显系心肾阳虚、胸阳不振,气营不足所致。方选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附细辛汤以温经复阳;生脉散益气复脉;故子、仙灵脾温补命火以济心火。由于药合病机,故获速效。(余泽运医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头痛治验录 老茶馆 请天下老师帮忙解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