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运用“泽泻汤”治验二则

2013-06-20 13:25 楼主
刘渡舟运用“泽泻汤”治验二则
名案赏习


(金匮) 泽泻汤: 泽泻30克、 白朮 15克。
为了理论结合实践起见, 兹举泽泻汤治验三例,藉以推广临床应用,以补(金匮) 记载之略。
其一: 1967年在湖北潜江县, 治一朱姓患者, 男, 50岁,因病退休。患病己两载, 百般治疗无效。其所患之病,为头目冒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 且两眼懒睁, 两手发颤,不能握笔写字, 颇以为苦。切其脉弦软,视其舌肥大异常,苔呈白滑,而根部略腻。
[辨证]: 此证为泽泻汤的冒眩证。 因心下有支饮, 则心阳被遏,不能上煦于头,故见头目冒眩证; 正虚有饮,阳气不充于筋脉,则两手发颤; 阳气被遏,饮邪上冒, 所以精神不振、 懒于睁眼。至于舌大脉弦,无非支饮之象。
[治法]: 渗利水邪, 兼崇脾气
[方药]: 泽泻24克, 白朮 12克
[方义] 泽泻气味甘寒, 生于水中, 得水阴之气, 而能制水。一茎直上、能从下而上,同气相求,领水饮之气以下行。然犹恐水气下而复上,故用白朮之甘温, 祟土制水, 必筑堤防也。或问,此证为何不用苓桂朮甘汤温药以化饮? 盖泽泻汤乃单刀直人之法,务使饮去而阳气自达; 若苓桂朮甘汤,则嫌其甘缓而恋湿, 对舌体硕大,苔又白腻,则又实非所宜。若服泽泻汤后,水湿之邪已减,而苓桂朮甘之法, 犹未可全废,亦意在言外矣。
患者服药后的情况, 说来亦颇耐人寻味。他服第一煎,因未见任何反应,乃语其家属曰:"此方仅两味药,吾早已虑其无效,今果然矣。孰料第二煎后,覆杯未久,顿觉周身与前胸后背濈濈汗出,以手拭汗而粘,此时身体变爽,如释重负, 头清目亮, 冒 眩立减。 又服两剂,继续又出些微汗,其病从此而愈。
其二: 1973年曾治一黄姓妇, 32岁。
患头痛兼头重, 如同铁箍勒于头上, 其病一年有余,而治疗无效。切其脉沉缓无力, 视其舌体则硕大异常, 舌苔则白而且腻。
[辨证]: 此证为水饮挟湿, 上冒清阳, 所谓"因于湿, 首如裹"。
[治法]: 渗利水湿, 健脾化饮
[方药]: 泽泻18克, 白朮 10克, 天麻6克
此方共服四剂, 一年之病, 从此渐渐而愈。
其三: 魏x x, 男, 60岁, 河南人。
患头晕目眩,兼有耳鸣, 鼻亦发塞, 嗅觉不灵。病有数载,屡治不效,颇以为苦。切其脉弦, 视其舌则胖大无伦,苔水滑而白。
【辨证】: 此证心下有饮, 上冒清阳, 是以头冒目眩; 其耳鸣,鼻塞,则为浊阴踞上, 清窍不利之所致。
【治法】:渗利水湿
【方药】:泽泻24克, 白朮 12克
此方服一剂而有效。 又服五剂, 则头晕、 目眩、耳鸣、鼻塞等证衰其大半, 转方用五苓散温阳行水而收全功。或问: 朱案服泽泻汤后,为何汗出? 答曰: 此证为水湿之邪郁遏阳气而不得伸,今用泽泻汤量大而为专,利水行饮为捷。叶香岩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今小便一利,使水湿邪气有路可出,而三焦阳气同时得通,故能表里和畅汗出而使病解。泽泻汤证,原文过略,难以掌握辨证要点,通过五十年实践观察,指出此方之脉、舌特征以推广泽泻汤临床之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6-20 17:31 2楼
案例经典,药简效宏。
2013-06-20 20:02 3楼
中医就是神奇,两位药就能值那么大的病。
2013-06-20 21:50 4楼
呆若木讷 说:
中医就是神奇,两位药就能值那么大的病。

中医贵在辩证,药不在多而在于精,辫对症药到病除,这都是我们要向前辈大师学习的经验。
2013-06-27 13:30 5楼
学习了~ 好经验~~
⬅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下痞 老茶馆 中国中医药报:民间哈萨克医亟需合法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