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应用三十一——茵陈蒿汤

2013-05-04 07:52 楼主
三十一、茵陈蒿汤
本方是湿热发黄的代表方,主治湿热兼里发黄,临床以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发热,无汗或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而尿色深黄,口渴,腹微满为依据。方用茵陈清热利湿,大黄泻热通便,栀子清热除烦,合用清热利湿,泻下退黄。
案40、黄疸(甲型黄疸性肝炎):
余某,女,11岁,2005年7月8号诊。
以呕吐腹胀兼身黄,目黄、小便黄5天就诊。诉一周前感冒发热,热退后开始呕吐不食,兼见身黄目黄,当时正值甲肝流行,查肝功:TBIL 85umol/L,ALT 150u/L,TTT 8u/L,诊为急性甲肝黄疸型。中医证见身黄目黄,黄色鲜明,尿如浓茶,兼呕吐不食,腹胀满,大便4日未行,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辩为甲肝湿热蕴结肝胆,胆汁外溢,热重于湿兼腑气雍滞。治以清热利湿,佐以活血通腑。用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20g,栀子10g,大黄15g,赤芍10g,丹参15g,泽兰10g,蚤休12g,板蓝根15g,垂盆草10g。水煎服,5剂。
服2剂,排大便2次,腹胀减,呕吐止,能进食。以后每天排溏便2-3次,5天后复诊黄疸明显消退,后以本方减大黄量为10g,服3剂后所有症状消失,复查肝功正常,临床治愈。
按:甲肝病毒乃湿热疫邪,熏蒸肝胆,使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于肌肤则发黄疸;湿热困阻中焦,影响脾胃升降,则腹胀呕吐;肠失传导,腑气雍滞则大便不通。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兼通腑导滞,与本证病机相符,故投之效如桴鼓。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5-04 20:43 2楼
乡镇基层的中医高手,还是很多的啊
2013-05-04 22:09 3楼
记得伤寒教授再给我们讲这个方子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这方子的病机,为什么说是湿热病重,,您能帮忙解答一下么
2013-05-05 09:13 4楼
stonegarlic 说:
记得伤寒教授再给我们讲这个方子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这方子的病机,为什么说是湿热病重,,您能帮忙解答一下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还要从《伤寒论》原文中加以分析。仲景论述本方证共三条: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分析一下本方证有: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或无汗——湿热相合,热邪受湿邪的牵制而不得外越所致。
小便不利,尿赤——湿热蕴结,郁阻三焦,湿邪受热邪牵制而不得下泄。
心中懊憹——湿热内蕴,蒸腾上达,扰乱心神。
渴引水浆——湿热内蕴,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发黄,如橘子色——湿热蕴结,阻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于肌肤。因其热盛,故身黄如橘。
腹满——湿热蕴蒸,腑气雍滞。
总之,本方证既有湿盛之发黄、小便不利;又有热重之渴饮、心中懊憹;并有腑气雍滞之腹满。本证应为湿、热并重。
再从方义分析:茵陈——清热利湿;
大黄——泻热通便
栀子——清热除烦。合用,清热利湿,泻下退黄。
故本方证的病机为湿、热并重。
不知这样解答可否?
2013-05-05 09:46 5楼
谨守病机,灵活化裁,方对症,效而捷,可学,可学,待继续
2013-05-05 09:49 6楼
建议标注下大黄(后下)。
⬅ 乱用发汗之品 人会瞬间死亡 老茶馆 内关穴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