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炼就纯真比辉煌

2013-04-01 12:34 楼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今年初率团访问美国部分中医药机构。在考察和交流中,张伯礼对美国本土中医发展印象深刻,认为海外中医或可为国内中医药发展提供镜鉴——



炼就纯真比辉煌


本报记者 任壮

记者:您前不久率团访美,对美国中医发展有何印象?

张伯礼:美国中医发展比较好,经历三十年,目前进入到规范化发展阶段。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海外中医从业人员的结构和服务对象有很大变化,洋中医已成为中医从业人员的主体,洋患者已逐渐成为中医服务的主要对象。在美国各州,这两个比例一般超过五成,有的甚至高达七成以上。近年来出访欧洲一些国家,也有同样的印象,前十年还是一种趋势,而现在则是一种明确的现实了,可以说实现了中医的本土化。这种变化虽然是历经数十年悄然形成的,但其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

记者:中医海外本土化有什么深刻意义呢?

张伯礼:初步说有三点,通过中医海外本土化,形成了一支非常壮观的队伍,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20万中医药从业人员,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世界各地几十年用中医药知识方法服务当地人民,培育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发展中医的社会氛围,发挥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推广普及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这也反映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普适性,只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特点,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都会取得确切疗效,说明中医药学放之四海而皆真。

第三,中医海外本土化是中医药国际化最重要标志之一。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医药从认识到接受再到热爱。虽然中医药目前尚未完全进入到主流医药体系之中,但遍地的中医诊所如雨后春笋健康成长,以确切疗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已开始进入到主流医学机构之中,如在休斯顿医学中心就有中医针灸门诊。

记者:海外的中医临床水平如何?

张伯礼:由于海外医疗制度规定,中医从业人员绝对不能使用西药,哪怕是最普通的退烧药、止痛药也没有处方权。只能依靠中医针灸、中药、按摩及食疗等方法,在临床上他们多是综合使用这些治疗方法。另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并未将中医诊疗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只能自己付费,患者对医生就有更高的要求,几次治疗不见效,就不找你了,没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就很难生存发展。

中医药还要适应当地的习惯和要求,如中药服用量要小,一般只相当于国内一半的量;针灸针细小,手法要轻,治疗穴位要少,一般5 ~10个穴,而治疗间隔也长,每周1~2次,但还要有较好的疗效。这种生存环境,就迫使中医用较少较轻的治疗取得实效,才能适应本土环境,才能生存发展,只有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别无他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海外中医已经站稳脚跟,他们对自己的中医诊治水平充满自信。

一位在海外工作二十多年的中医同道告诉我,他们的学生到大陆学习,看到我们医院开的大处方,一次治疗扎几十根针,每天都来院治疗就很不理解,这在国外是不可能的。可更让他们弄不明白的是疗效并没有显著提高。不少海外中医讲,他们的治疗水平比国内的还要高。我参访后颇有感触,做诗抒怀。

离家廿载鬓染霜,医客双眼尽沧桑。

峥嵘岁月创业艰,劣境逼出医术强。

岐黄济世道无疆,遥问神州论短长。

疾风劲草浪淘沙,炼就纯真比辉煌。

记者:您讲论短长、比辉煌,这实际是一种挑战吧,那如何应对呢?

张伯礼:海外中医发展是好事,也是对国内中医的激励和促进。我想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虚心向海外中医学习,他们治疗的经验,小处方、少针刺、轻手法也能取得较好疗效,对我们应该有启迪,有可能还可以开展海内外中医药临床治疗的多中心比较研究;其次,应重视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在提高临床疗效上下功夫。重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总结,重视确有疗效的诊疗技术、方法、方药的整理研究。重视民间确有疗效医生医技方药采风、评价。第三,以历史责任感和高度自觉,克服、排除以药养医、过度治疗对中医学术带来的恶劣影响。杜绝大处方、“刺猬针”,钻研学术提高临床能力,提倡经方、小方、少针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当然加快医改进程,也将为中医学术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促进中医药学术健康发展。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4-03 14:21 2楼
感叹啊。
2013-04-03 15:12 3楼
中医海外本土化是中医药国际化最重要标志之一。
⬅ 易中天品三国搞笑语录 老茶馆 倪海厦36条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