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三十四——长期发热

2013-03-11 16:07 楼主
案63、长期发热(功能性发热)
刘某,女,74岁,本镇人,2012年4月19日诊。
患者常诉身外凉心里热,夜里烦躁,睡中梦多,心慌心跳、晚上发一阵热,但多次量体温正常。常无故生气,并感心慌心跳,夜里口干但不欲饮,有时头痛,有时胸闷,多方求医治疗2年余无效,求我诊治。
刻诊:患者面色紫暗而憔粹,触之手心灼热,唇色微绀,舌质紫暗乏津,舌边尖部密布瘀点,舌下静脉增粗延长,脉弦涩无力。
诊断:功能性发热。中医辩为血瘀发热。
方选血腑逐瘀汤合青蒿鳖甲汤。
柴胡15g,赤芍15g,炒枳壳15g,甘草10g,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5g,生地30g,川芎10g,桔梗10g,川牛膝12g,青蒿(后下)20g,生鳖甲(先煎)20g,白薇15g,骨皮30g,炒枣仁15g,知母15g。 3剂,水煎服。
4月24日二诊:发热及失眠多梦、心慌等症均减,惟感服药后胃中痞满不适。上方中加陈皮15g,炒神曲15g。继服3剂痊愈。
按:《医林改错》血腑逐瘀汤“心里热”条说:“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 [11]笔者体会:血瘀发热多见于老年女性,病者自感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兼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长期应用各种退热剂而热不退,痛苦不堪。若能辩证准确,用血腑逐瘀汤化裁,的确能三两剂而速愈沉疴。
案64、长期发热
族叔余某,男,61岁,2008年7月诊。
主诉:发热伴身倦乏力三个月。
患者素禀体虚,三个月前因农忙过度劳累出现发热,初以为感冒,多次服感冒药热不退。患者诉每至上午先感倦怠乏力,两腿酸沉,继则开始发热,热势不高,发热至夜间休息后自退,曾多次在镇医院及本村卫生所用过中西药均无效,今就诊于本所。
刻诊:患者面色淡黄,少气无力,精神倦怠,食纳减少,发热畏寒(发热从上午10点开始,至夜11点退热,体温37.5—38.5度,畏寒可因加盖衣被而消失),自汗,易感冒,大便稀溏,渴不欲饮,手心热于手背,舌质淡胖,苔薄,脉大而无力。
诊为气虚发热—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下陷。
治宜: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化裁。
生黄芪60g,白术20g,党参15g,当归15g,陈皮10g,升麻12g,柴胡12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8个,桂枝15g,白芍15g。3剂,水煎服。
二诊:发热已退,身倦乏力减轻,惟大便仍稀溏,前方加生山药40g,炒莲米30g。 3剂,水煎服。 4天后患者来说,上药服完,诸症均愈。
按:李东垣《脾胃论》说:“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肖永林说:“人身之气无时不在升降出入,故尔生机不息。而脾胃居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若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脾胃,致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气机升降阻滞,郁而生热”。故认为,气虚发热的机理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气机阻滞,郁而生热”。 [12] 治用补中益气汤以“甘温除热”,方中参芪术草健脾益气,升柴升举清阳,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加桂、芍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在于补脾益气,升清降浊,疏郁行滞,正合气虚发热之病机,故尔效果理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3-11 22:18 2楼
老师说的第二种情况,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比较多,第一种还是见得少,学习了。
2013-03-12 13:09 3楼
我个人经验,血腑逐瘀,补中益气两个方剂,用量都以普通剂量,适度偏小为准。
2013-03-12 18:51 4楼
我们是新生代 说:
我个人经验,血腑逐瘀,补中益气两个方剂,用量都以普通剂量,适度偏小为准。

中医用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笔者是中原偏北方人,所处高山,海拔较高,用药量偏大。笔者所用剂量,在本地属普通剂量,用量过小就达不到疗效。我读医案时也发现这一现象,如李可、张琪是北方寒冷高海拔地区,用药量就大。处于南方、城市、低海拔地区的医生用药量就小,这是土地差异。故请谅解。谢谢你善意的提醒!
2013-03-12 19:44 5楼
余泽运 说:
中医用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笔者是中原偏北方人,所处高山,海拔较高,用药量偏大。笔者所用剂量,


这两个方我常用,或交替,或合用。用之得当,不但症状改善快,而且有柔脉复律之功。
⬅ 沉痛悼念李可老先生!!! 老茶馆 伤寒里的亡阳阳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