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气寒?

2013-02-17 09:36 楼主
《本草新编》:麻黄,味甘、辛,气寒,轻清而浮,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太阳经


理由:

1、麻黄入营,散营分之热出卫,治热者其气当寒

2、麻黄汤中桂枝散寒,如麻黄、桂枝气同,则不必再用麻黄,正因麻黄气寒,汤中桂枝散寒,麻黄散热,所以相须为用

3、《伤寒》:邪在卫为寒邪,入营中为热。用麻黄散营中之热,故气寒。




或问麻黄性寒,而善治风邪,殊不可解矣。伤寒初入于卫,原是寒邪。因入于卫,得卫气之热,而寒变为热矣。邪既变为热,倘仍用桂枝汤,欲以热散热,安得而不变为更热乎。故仲景夫子不用桂枝之热,改用麻黄之寒,祛邪从营中出也,从来治风之药,未尝不寒者,以寒药散寒邪,似乎可疑,今以寒散热,又何疑乎。

或问麻黄气温,而吾子曰气寒,缪仲醇又曰味大辛,气大热,何者为是乎?曰∶麻黄气寒,而曰微温犹可,曰热则非也。盖麻黄轻扬发散,虽是阳药,其实气寒。若是大热,与桂枝之性相同,用桂枝散太阳寒邪,不必又用麻黄散太阳热邪矣。惟其与桂枝寒热之不同,虽同入太阳之中,而善散热邪,与桂枝善散寒邪迥别。故桂枝祛卫中之寒,而麻黄解营中之热。不可因桂枝之热,以散太阳之邪,而亦信麻黄为大热也。

或疑麻黄性温,而吾子辨是性寒,得毋与仲景公伤寒之书异乎?夫仲景夫子何曾言麻黄是温也。观其用麻黄汤,俱是治太阳邪气入营之病。邪在卫为寒邪,入营中为热,此仲景夫子训也,铎敢背乎。此所以深信麻黄是寒,而断非热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2-18 09:07 2楼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2013-03-02 09:18 3楼
yyssdd 说:
麻黄:寒,很对。

可否详解?

多认为麻黄是辛温解表药呀
2013-03-02 09:46 4楼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麻黄的性质不温也不凉,它就是个可以开皮毛发汗的药,有寒配上桂枝,附子、细辛,如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有热配上石膏如麻杏石甘汤。
2013-03-03 08:53 5楼
飞翔的鹰 说: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麻黄的性质不温也不凉,它就是个可以开皮毛发汗的药,有寒配上桂枝,附子、细辛,如

有理
2013-03-03 20:22 6楼
药有气味,麻黄气薄发散阳中之阴也。
2013-03-04 15:04 7楼
麻黄如果气寒,那岂不是一辛寒之物,那温病天天说辛寒解表,岂不是麻黄?
2013-03-04 17:18 8楼
麻黄的主要成份是麻黄碱,这是一个与去甲肾上腺素分子结构相似的生物碱。其功能也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对于人体外周神经是“止汗、立毛肌紧纺、平滑肌紧张(血压升高)、糖代谢谢加速(产热)的作用;但对于人脑中枢,则是中枢兴奋(皮层)和发汗散热(丘脑下部)。由于麻黄碱的结构比去甲肾上腺素更加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所以服用麻黄之后,其发汗散热作用比产热作用强,其中枢性舒缓作用比外周性紧张作用强。此外,除了麻黄碱之外,麻黄中的挥发油成份也有与此协同的作用。
从而,不可否认的是,麻黄这种药物,是一边产热一边散热的;也是一边增强心脏博动,一边舒缓“脉紧”状态的。所以这种药显然是“辛温”解表药。说它“寒”,或者说它“平”,都没有科学根据。没有科学根据的事情,猜测可以,立论不行。
此外,有趣的是,麻黄根与麻黄的主要成份相似,然而麻黄根却是“止汗”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分析植物化学成份时首先是要将它们游离解析。麻黄与麻黄根在彻底游离解析后成分相似,但活的植物的根部通常是为着储存营养的,所以其各种化学分子处于紧密结合态,不易游离,结过煎煮和胃肠道之后,也照样不易分开,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只发挥其外周的止汗作用,不发挥中枢发汗作用。
中药虽然奥妙无穷,但也不是不可分析的。
2013-03-06 08:07 9楼
《本草正义》: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

此说比较合理
2015-03-12 11:01 10楼
《本草新编》比较好的读本就是咱论坛的这个

精校本草新编,当当,卓越,京东,文轩网等网商上货鸟!
/threads/346444
2015-03-12 11:28 11楼
麻黄气寒确实比较难以理解……
⬅ 神奇的三味止痛散,让大家见识一下民间草医的厉害 老茶馆 我家祖传秘方“三白散”治愈白内障数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