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验案

2013-01-31 14:37 楼主
案29、慢性乙肝
段某,男,44岁,卢氏县朱阳关人。2011年1月11号诊。
患慢性乙肝3年,在省人民医院查病毒指标为大三阳,肝功异常,拟用干扰素治疗。不料用药后患者感浑身酸痛,发热,WBC下降,食纳锐减,因对药物不能奈受,决定用中药辅助治疗。
刻诊:乏力,身酸痛,厌油,恶心,右胁隐痛不适,手足心热,口干眼困,查:ALT 120u/L、AST 95u/L,WBC:2500/mm3,舌暗红苔薄乏津,脉细弦。
诊断:慢性乙肝(肝阴虚型)
处方:党参15g,条参20g,制首乌15g,郁金18g,丹参30g,鸡骨草30g,垂盆草20g,麦冬20g,生地30g,当归15g,川楝子12g,杞果15g,炙甘草12g,桃仁10g,红花6g,茜草15g。水煎服,10剂。
上方前后五诊,间断用药约40余剂,2011年8月15日诊,肝功各项数据正常,HBSAg、抗Hbs血清转换,HbeAg(+)、HBV-DNA<1.00E+03。改用下方为水丸长期服用。
甲珠10g,三七粉30g,柴胡30g,赤白芍各50g,炒枳壳30g,甘草30g,桃仁30g,红花30g,当归30g,川芎30g,生地60g,牛膝30g,桔梗30g,党参30g,条参60g,制首乌30g,郁金36g,丹参100g,鸡骨草60g,麦冬60g,杞果60g,茜草50g。碾为细粉制水丸,每服10g,日3服。
六诊:2011年11月19号:食欲旺盛,体重增加20斤,余无殊见。有脂肪肝之嫌。
上药加生山楂30g,泽泻20g,荷叶20g,白矾10g。碾粉每服10g,日3次。
上药服后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正常,临床治愈,随访一年,病未复发。
按:本例为乙肝大三阳兼肝功损害,对干扰素治疗不能奈受,患者准备放弃干扰素单用中药,笔者反复劝说患者接受干扰素的正规全疗程(500u/次,3次/周*半年)治疗,配合中药辩证治疗以抗肝损,并缓解干扰素的副作用。用药后使患者的白细胞逐渐上升,副反应很快消失,肝功逐渐复常,也使干扰素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笔者认为:此例能很快治愈,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功不可没,但中药的宏观调控对全身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的全面恢复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疑难性疾病完全可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共同达到使疾病早日康复之目的。
案30、急性乙肝
王某,男,25岁,牙医,本镇人,2005年3月诊。
平素体健,半月前感乏力,纳差,厌油,到县医院体检发现HbsAg(+)、HbeAg(+)、抗HBc(+),急查肝功能:ALT 2570 u /L,AST 1850u/L。就诊于县医院肝病科,接诊的传染科杨主任催患者立即住院,并说病情比较严重,需卧床休息,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因家贫,一时拿不出住院费用,决定暂到本所门诊治疗。
刻诊:身倦乏力,恶闻油腻,口苦口粘,食纳减少,尿黄赤而热,两胁痞闷不适,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诊断:急性乙肝?辩证:肝胆湿热内蕴。选用刘渡舟柴胡解毒汤。
1、柴胡15g,黄芩12g,茵陈30g,土茯苓30g,凤尾草15g,蚤休15g,甘草10g,虎杖15g,金钱草15g,垂盆草30g,白花蛇草30g,土元10g,公英30g,生大黄10g,滑石粉(包煎)30g,茜草15g。7剂,水煎服。
2、虎杖500g,露蜂房(蒸后微火烤干)100g,紫草100g,胆草100g,大白100g,白凡20g,浙贝母粉100g。研极细末,每服10g,3次/日。
上药汤、散并用,1周后身倦乏力消失,食欲好转,患者信心大增。前方续服,前后治疗一月,汤药服20剂,散药2剂,感症状消失,到县医院复查,ALT 40u/L、AST 38u/Lg,HbsAg(-)、抗HBs(+)、抗HBe(+),出现血清转换,临床痊愈。
按:本例平素体健,没有慢性乙肝病史,患病时间月余,初病即见身倦乏力,舌苔黄腻,尿黄,纳减,ALT、AST急剧升高等。此ALT快速升高一方面说明肝损加重,另一方面反映了患者平素正气旺盛,感染乙肝病毒后,迅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正气奋起抗邪外出,出现激烈的邪正交争,可使ALT大幅度上升,同时伴有较明显的湿热蒸腾见症。此时,临床医生若能把握好治疗时机,及时给予清热化湿解毒,协助机体正气以迅速清除乙肝病毒,可使疾病快速恢复,这种治法完全符合现代免疫学规律。由此可见,此患ALT升高并不一定是病情加重的现象,也可能是乙肝处于急性期或窗口期的表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1-31 20:34 2楼
向余老师致敬,马上就春节了,还坚持给大家发帖。
2013-02-02 20:38 3楼
祝余老师新春愉快,多发案例益后学。
2013-02-03 16:36 4楼
dmzjackly 说:
祝余老师新春愉快,多发案例益后学。

谢谢大家鼓励!本人更愿看到大家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和点评。
⬅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之出处? 老茶馆 求助,血风疮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