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验案

2013-01-24 11:19 楼主
案17、咳喘(支气管肺炎)
吕某,女,2岁半,2008年7月20日诊。
主诉(其父代诉):发热3天,咳喘痰鸣一周。
患儿7天前开始发热,咳嗽,初按感冒治无效,急送镇医院经检查诊为“支气管肺炎”输液“新青Ⅱ”等,发热虽退而咳嗽不减,并伴喘促,喉中痰鸣,经输液6天,症状日益加重,因其哥三年前患肺炎经我治愈(即前例患者),今日转本所就诊。
检查:急性病容,口唇紫绀,频频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咯,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喉中痰鸣,大便三天未行,干呕不食,体温37度,听诊心率110次/分,双肺满布哮鸣音,左肺可闻及湿罗音。舌质红,苔厚腻微黄,指纹紫滞。
诊断:支气管肺炎—痰热阻肺,肺失肃降。
方选麻杏二三汤。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15g,甘草6g,橘红10g,半夏8g,茯苓10g,炒苏子6g,白芥子6g,葶苈子6g,炒卜子6g,炒蒌仁10g,桑皮10g,生大黄5g,地龙6g。2剂,水煎服。
7月22日二诊:服药后连解2次溏便,随即咳减喘平,痰量减少,夜能安卧,查其苔腻转薄,原方去大黄,蒌仁减为8g,继服1剂,痊愈。
按:此两例亲兄妹患儿,虽同为支气管肺炎,中医却因其病机不同而治法各异。前例为风寒闭肺,故用苏陈九宝汤以散寒宣肺,使风寒得汗外解,肺气宣降之职得复而咳喘自止;后例为痰热阻肺,故用麻杏石甘配桑皮清热肃肺定喘,二陈、三子化痰降气,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用蒌仁大黄泻热通腑使邪从下解,待痰化热清,肺脏复其清肃之职而肺炎自愈。患儿之父亦为乡村医生,深有感慨说:“中医若能辩证准确,用药精当,其疗效与西药比较,毫不逊色”。
案18、久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周某,女,39岁,卢氏人,2012年4月14日诊。
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3年。在卢氏县医院、三门峡黄河医院、西京医院等辗转治疗2年无效,近半年病情逐渐加重,每天排便7-8次,稀便兼有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感明显,身体逐渐消瘦。经人介绍,到本所就诊。
刻诊:身体消瘦,面色紫暗,食纳减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在西安四医大肠镜检查示:“回肠末端、芒肠粘膜柔软光滑,距肛门10cm以下,广泛粘膜充血、水肿质脆,脓性分泌物附着肠壁,多发糜烂、溃疡,血管纹理模糊紊乱”。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辩证:肝脾不调,大肠湿热。
治以调和肝脾,清热燥湿止痢。方选朱良春仙桔汤化裁。
处方:黄连8g,黄芩15g,秦皮15g,仙鹤草30g,桔梗6g,乌梅10g,木香10g,甘草10g,白槿花15g,炒白术15g,白芍15g,白头翁15g,大白3g,薤白10g。7剂,水煎服。
肠胃康片42片,2片, 3次/日
柳氮磺吡啶0.25*63片, 3片, 3次/日
肠炎宁84片, 4片, 3次/日。
二诊: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减轻,腹已不痛。上方黄连用10g,白头翁用20g,大白用5g,加干姜12g,马齿苋30g。12剂。水煎服。
三诊:5月20日:腹痛,里急后重感消失,每天排便2-3次,软便,有少量脓性粘液,查舌质淡红,苔薄,脉缓。
1、西药同上用2周。
2、中药同二诊方加附子5g,干姜用15g。12剂。
后即在此方基础上化裁,前后服药3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转常,停药观察。
按:本例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3年,在西京医院经肠镜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曾在三门峡黄河医院及西京医院治疗2年疗效不佳。笔者据粘液脓血便,腹痛即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辩证为肝脾不调,大肠湿热,用朱良春仙桔汤化裁。方用芩、连、白头翁、秦皮、白槿花清热利湿,厚肠止痢;木香、槟榔、桔梗、薤白理气导滞;仙鹤草、乌梅凉血止血、涩肠止泻;白术、白芍、甘草、木香调和肝脾。二诊后加干姜、附子配芩、连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斡旋中州,调理脾胃气机。并用西药柳氮磺吡啶+肠炎宁+肠胃康片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专药,中西医结合,多环节治疗3个月,而收到临床症状消失,大便转常之近期疗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1-24 19:48 2楼
高手 像您致敬受益匪浅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失眠 老茶馆 我在哪里?【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