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门位置争鸣的思考1

2012-12-27 21:16 楼主
作者:李瑞 鲁兆麟命门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经《难经》发挥,后世医家的不断探讨、研究,至宋明时期发展至鼎盛,从而形成了重要的命门学说。但历代医家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和学术思想出发,对命门认识不尽相同,尤其是对命门位置则更是各执己见。纵观历代医家对命门的论述,对于命门位置的认识,可以归纳为六种不同的观点。①眼目命门说:《黄帝内经》有“命门者,目也”,由此创立眼目命门说,继其说者有张景岳、叶霖等。②肾命门说:自《难经》提出左肾右命门的理论之后,肾命门说即成为命门位置学说的主体,执此说者有隋代杨上善,宋代陈无择、严用和,元代滑伯仁,明代李梃等。在此基础之上后世医家又多有发展,不囿于此说。有认为命门为肾间动气者,如杨上善、孙一奎等;有认为两肾之间为命门者,如明代吴崑、李梃、李时珍、赵献可,清代汪昂、冯楚瞻、徐灵胎、程曦等;或云两肾总号为命门者,有元代滑伯仁,明代虞抟、张景岳及清代何梦瑶等,其说不一, 但都与肾有着形质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③生殖器命门说:将命门作为脐胞者,如清代徐灵胎、王宏翰、何梦瑶等;或将命门作为子宫,如张景岳;而明代李梃、张景岳,清代陈修园等又认为产门(女子阴道)和精关(男子精道)亦为命门。④腧穴命门说:皇甫谧首创命门穴,位于背部两肾之间十四椎下。唐代以后,又有脐下腧穴命门之说,执此说者有唐代杨玄操,明代虞抟、周慎斋,清代莫枚士等。杨玄操认为关元穴为命门,虞抟以气海穴为命门,莫枚士则以男子石门穴为命门、女子关元穴为命门。⑤心包命门说:如刘完素、李梃等。⑥冲脉脑髓命门说:徐灵胎将命门作为冲脉;朱楠将命门作为脑髓;张志聪则将命门的位置分为上、下两处,上命门者,即是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下命门即在两肾之间等。在中医理论中,每一功能的出现,必有相应的形态或位置,所以历代医家在论述命门时,无不先论其位置。因此,首先明确命门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命门位置的争论体现了医家对命门的不同认知角度及其思想渊源,对于理解、阐发命门功用、实质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命门的位置,各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将各自对命门的理解和认识集中于命门的定位之中。因此,命门的不同位置,反映了其对命门认识的渊源以及命门的意义,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探讨命门学说的深刻内涵。眼目命门说——重心、神思想眼目命门说自《黄帝内经》始,《灵枢•根结》曰:“命门者, 目也。”说明了太阳经结于目的经络根结循行现象,同时又体现了《黄帝内经》以心为主、重神的思想体系,眼目为心、神之外露,主太阳之表,它是《黄帝内经》天人同构、天人同道、天人一体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与《黄帝内经》理论中重心、神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当时的哲学思维基础上提出的。《黄帝内经》以“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的天人同构的观点解释人体,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应。《灵枢•邪客》即说:“天有日月,人有两目”等,明确将人之两目比之日月,借以说明两目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又藏神,为“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灵枢•邪客》)。神是生命活动的体现,为心所主。《素问•解精微论》有:“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说明眼目为心之窍,眼目反映着心神的功能状态。同时,眼目又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大惑》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即是说,眼目受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是营卫魂魄所居之处,是神气所化生之处。心藏神,目为心之使,故目亦是心神的外在表现,因此眼目生理活动则反映了心和五脏六腑、营卫魂魄的功能状态,是神的外在表现。通过查目可知五脏之盛衰,而知人之死生。“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灵枢•邪客》)。眼目因此成为生命的窗牖门户、神气之外阅,体现着生命力的强弱。眼目直接关系到人之生命活动。从这一点说,眼目命门说虽与后世之说不尽相同,但其理则一,皆是从人之生命活动认识命门,但却偏重于从生命的外在表征上论述命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实者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老茶馆 肝硬化肚脐出水治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