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七】

2012-11-30 10:44 楼主
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七】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中国中医药学会李致重先生认为:【18世紀以来,还原性科学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对“科学”也产生了一种“潮流性误解”。 这种误解是还原性科学固有的错误所造成的,同时也与人的天性的局限和卑微相关。在当代许多人的头脑中, 往往只有还原性科学的价值标准,并且, “科学”二字甚至被视为还原性科学专用名词。因此在当代,人们常常越俎代庖,做出过许多用还原性科学来代替、解释、改造、非议形上科学、综合科学成果与价值的蠢事。这便是当代从事科学学研究的学者,一再警示人们的“近代科学主义”。尽管如此,“近代科学主义”仍然占据着潮流,并引导着当今的“技术疯狂时代”。面对人类“回归自然”的觉醒,在我们讨论中、西两种医学关系时,这的的确确是值得我们冷静反思、真诚面对的又一个大问题。】
匡萃璋先生认为:【当中国的中医人士岌岌于现代的时候,在已经现代化的西方又兴起一股新思潮--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科学在重新审视物质--精神,身--心关系时,把对心身疾病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尽管“心身医学”在西方医学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而他们仍认为“心身相关解释在医学界极大地被忽视”,而心身相关的理论在中医学中早就著之简册、施于临床。后现代主义说:“他们所论述的是‘心身相关的宇宙’因为他们在描述心身关系时,不是把它当作常规的因果关系的一个例外,而是把它当作无所不在的范式的实例”,他们举证说:“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和能量的基本形式不完全是由施予它们的力量所决定的,而是有一定的自决力量”,“研究者们已经证实,在细菌中有类似于记忆和决策的东西”“对DNA和RNA大分子的研究表明,它们有类似于记忆的东西存在”。对照“朴散则为器”(《道德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神机化灭,出入废则气立孤危”“根于内者神机,根于外者气立”,“阴阳者……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等论述,我们就会为古代与后现代,东方与西方如此地“不谋而合”“心心相印”感到震惊!】
所以为了纠正近代、现代狭隘意义上科学主义的缺陷,通向后现代科学方向的道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条道路是从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人体医学--精神现象学--哲学的从微观到宏观的逐层整合道路,另一条则是相反的从哲学到医学的逻辑推演道路。西医学走的是前一条道路,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叙述了由微观到宏观整合时遇到的困惑。中医学走的是后一条道路,这里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是,怎样通过后一条道路使医学进入后现代科学领域。
杨鸿智先生认为:【系统理论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20世纪的整个一百年里,首先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宣布机械论科学在宏观宇宙中不适用。几乎与此同时,量子论宣布机械论科学在微观高速运动中也不适用。这两种科学的理论意义主要是说机械论科学不是绝对真理,还有不正确的地方。什么地方不正确,这两种科学没有说。直到20世纪4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才使问题得到突破性进展。原来,世界上的物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物质,另一类是复杂物质.机械论只研究了简单物质的简单运动,而不适用于复杂物质的复杂运动。复杂物质的复杂运动必须用系统论来研究。】【后现代科学的系统理论,第一次真正揭示了生命运动的本质,也终于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前面已经提到西方后现代科学,在研究生物医学时,应用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论整合方法时,已经遇到很大的困难。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应用系统论方法,以系统论层次涵盖的手段,从人体宏观层面入手,以中医学两千多年以来总结出来的证概念为核心,结合参考西医学现有的知识,特别是参考西医学病理生理学中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状态。这样既可避开中医学哲学医学不分、哲学指导方法代替医学人体实体科学的理论缺陷,使中医学证概念与哲学概念有所区别,转变为医学的核心概念。另一方面又可避免从微观到宏观,由于多层次高度复杂人体系统,所形成的整合困难。我们认为应用系统论的层次涵盖黑箱方法,进行中西医的证概念,与西医学病理生理学中,基本病理生理过程状态概念的沟通与融合,是最佳的选择。
系统论的层次观是系统论的要点,每个自组织系统是由一系列自组织子系统构成。自组织系统构成层状结构,层层嵌套。每一个自组织系统都是处于某一个层次上,从属于高层自组织系统,包含低层自组织系统,在同一层次上与其它自组织系统相互作用。因此,层次性是自组织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我们以系统论方法,进行中西医学的沟通融合,关键是选择好概念在人体系统的层次,层次不同没有通约性,必须对概念进行解构重建,另外是要注意由于研究层次的不同,而产生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导致概念不同,模型不同,而形成的不可通约性。
中医学证概念的形成应用的是取象类比的黑箱方法,建立的概念模型是属于信息系统范畴。舍弃物质结构,把物质结构当做是黑箱,专一抽取信息关系形成的证概念。而西医学的概念则主要是物质结构模型概念,舍弃的是信息关系,把信息关系当做是黑箱,抽取的是物质结构。只有西医学中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的宏观状态概念部分,兼有两种类型概念的属性。但是其中的信息关系,也还是不十分明白,在这方面还是黑箱。中西医学的沟通融合,就是要以中医学的证黑箱信息系统概念,与西医学的基本病理生理状态的半黑箱半白箱概念为中介,以系统论方法为导向,进行中西医学理论上的沟通融合。中医在研究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即证候),而形成的证概念,与西医学在研究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而形成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状态如发热、创伤、出血凝血、粘痰与炎症修复、休克、脱水、水肿、积水、应激、免疫等过程状态,就是在人体系统中,层次相同,模型相似,具有通约性的类似概念。但也由于语言的差别,观察侧面的微小差异,两种概念也不能简单对号入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1-30 11:26 2楼
中医学证概念的形成应用的是取象类比的黑箱方法,建立的概念模型是属于信息系统范畴。舍弃物质结构,把物质结构当做是黑箱,专一抽取信息关系形成的证概念。而西医学的概念则主要是物质结构模型概念,舍弃的是信息关系,把信息关系当做是黑箱,抽取的是物质结构。
呵呵,,,有道理
⬅ 2O世纪北京中医学术发展述略1 2O世纪北京中医学术发展述略1 老茶馆 地瓜和庸医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