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的实践理论之我见

2012-11-24 13:38 楼主
火神派的实践理论之我见

□ 王颖恺 北京泛华集团

对于“火神派”起死回生的医术,不少医家钦佩他们大剂量应用附子的胆量,为其神奇疗效而惊叹;遂在临床运用火神派的方法治疗一些疑难病,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虽不能从理论上得出与火神派学者完全一样的结论,又对于其实践不可轻易加以否定。按《内经》所言,阴阳皆为生命之本,阴阳互根,单独“崇阳”的理论实有失偏颇;但是仅从理论上并不能否定其临床疗效;所以还必须从其用药特色入手,通过实践探讨其疗效的实质。

火神派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擅用中药附子。百余年来代有传人,像吴佩衡、祝味菊等均以“吴附子”、“祝附子”之名而驰名医林。所以必须从附子入手探讨其玄机真谛。《神农本草经》云:“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痹,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并未有补命门之火或“真气”等近似的说法。而郑钦安氏立论:“人身一团血肉之躯,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有此先天一点真气而已。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又曰人非此火不生!”“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

四川卢崇汉氏更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纯阳理论;所以临床上多以“宁事温补,勿事寒凉”为原则。看来火神派在发扬以附子补人身之“真气”的同时,其实是把“气”与“火”、“火”与“阳”的概念混为一谈,得出了“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的结论。这样就用这个经过改造的“阳”、“火”概念贬低了同为正气而只是功能表达不同的“阴气”,因为这个“阴气”已经在其论述中被偷换概念成了“死”的代名词。而这种“阴阳生死”说,其实与《内经》所言阴阳为“万物之纲纪”说并非完全吻合。

《内经》以“火为阳”、“水为阴”,“阳为气”、“阴为血”。虽气与火同属于阳,血与水同属于阴,然与人的有机体生命运动状态——精神——更直接的是气血。故经言“人身除气血二字外无他”。因“气中生精”、“精化为气”,故气是火与精神的中介。总起来看,所谓火神派、补水派,最终目的应当都是着眼于气、血、精神。“火神派”功劳是把在实践中把附子的壮火收敛转化为了少火,而“少火生气”(可简称“敛火化气”)。如果没有“敛火化气、气中生精”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仅仅是着眼于火,则火神派的许多验案都难以解释。虽然火神派的学者本人可能也并不一定在理论上承认这一点。

火与气的相互转化即“敛火化气”,这在《内经》是有理论依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言“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历代对于“壮火”、“少火”有数种解释,一是指天地自然之火,一是指药物的药性,一是指人的病理生理;其实,中医以天人合一,药与人也是合一的,“壮火”无论是指药性纯阳大热,还是人体内外的各种邪气从火而化,或气机亢进有余而火化,都是可以令正气虚衰的因素,医家必须加以收敛之。对于纯阳大热药则必须使之转化为能生气的补少火之药。“少火”为“温而补气”之药性,与正常生理的温煦之气同气相求,故可“生气”、“生精”。

按历代药典记载,生附子之毒性绝不可以轻视,无论是否阳虚,一次药量若超过100克,则必致死无疑。但是火神派用附子动辄100克以上,其关键实在于“久煎”二字。而且不是一般的“久”,而是要煎煮两小时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使附子的壮火之性收敛转化为少火生气之能。尤为重要的是,久煎后的附子的补气功能之快速、之强大、之集中,肯定还有参术之类不具备的地方。只是现在还缺乏实验比较验证而已。

因此我们对附子既不必畏之不可用,误以为“临床上使用附子,绝对不是用量越大,效果越好;而是用量越大,危险越大”。其实量小不久煎,也有大毒,量大久煎也可无大碍而取良效才是事实。

笔者认为,只在理论上批评或肯定“火神派”是不够的,今后有条件的单位应当进一步通过实验总结四逆汤等的适应病证,尤其是对附子炮制前后的成分和药性变化及适用的情况,以及哪些患者用附子的确有效,哪些患者用附子无效甚至有毒。这样才是真正对患者负责,也才能使火神派的经验得到升华而普济天下。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11月23日第4版学术与临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1-24 14:06 2楼
其实量小不久煎,也有大毒,量大久煎也可无大碍而取良效才是事实

事实是,很多古籍中并无久煎去毒一说
2012-11-24 14:33 3楼
一种学说的成立
都有它不断地实践发掘总结出来的
都推动了中医的进步
2012-11-24 15:20 4楼
事实是张圣人用附子也不煎那么久
2012-11-24 19:48 5楼
谢谢各位朋友的回复!附子的临床用量和煎服法是一个值得讨论和临床注意的问题。仲景《伤寒论》用附子的汤方共20个,其中除乌梅丸以两计外,其余各方皆以枚计,其中用一枚者13方,大者一枚者2方,二枚者2方,三枚者2方。四逆汤在煎服法后附注“强人大附子一枚”。在煎服法上,20方中生用8方,炮用12方。无论生用和炮用一概去皮。可见仲景所用附子皆为生品,配方时才根据病情生用或炮制。除乌梅丸外19方皆注明破,其中15方都只用一枚,破八片,而附子汤用二枚也为破八片,当属約略笔法,即各破八片。另有两方用三枚,一方用二枚,只注明破。1方(附子泻心汤)注明别煮取汁,可见另19方均为同煮,不是先煎多少时间。另在桂枝附子汤方和去桂加白术汤方(两方皆用附子三枚)后还注明了服药后的治疗反应:“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仲景时代的医疗环境肯定与现在大不相同,而且医生少,经治医生说了注意事项病人也会相信。现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个病人在同一天找几个不同专业的医生开药是常见的事,服药后稍有不适就会找医生问个究竟,甚至出现纠纷,药典上又注明附子是有毒限量之品,如果吃药后出现不适,见中药方中有附子就必然找中医说事,所以现在用附子还是小心为妙,该先煮还是要先煮。这是既要给病人治病又要注意自我保护,以免惹出麻烦。我院就曾发生一起开附子30克未注明先煎出现付反应后的医疗纠纷,扯了半年之久,给当事医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是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2012-11-24 21:36 6楼
火神邪派连阴阳的概念都没弄清楚。气,火,阳,神,混为一谈,实在是中医的邪路。
只听说他们“屡起沉疴”,吹得神乎其神,却没看到多少医案。被火神弄得每况愈下的例子倒是看到不少。
如果火神派果真那么有疗效,怎么不见那些个大神出来吹了?怎么都熄火了?
2012-11-25 09:34 7楼
这个文章非常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火神派~

火神派很会治病

火神派抓住了附子强心功能,心强,血脉通,自身驱邪自愈能力加大,能治特多的病~!

人家的治病是通过加强患者体质的方法实现的~!

技高三筹~

比清凉派中医水平高得太多了~~
2012-11-25 09:43 8楼
火神派认为四逆汤几乎能治一切病症

为啥呢?

就因为四逆汤强心

心强,血脉通患者自愈能力被激发出来

治病,靠的是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或者自愈系统

就是中医说的扶正祛邪

多数土郎中以为他的药进入人体治病祛邪

其实呢?

人家火神派对治病看得最清楚---扶正祛邪效果迅速直接

清凉派给患者这药那药的,效果往往不好

清凉派看不到火神派高明之处

所以,以己管见攻击火神派的医神之见~
2012-11-25 10:49 9楼
手脚冰凉,附子上
2012-11-25 14:32 10楼
郑钦安的书清朝就出版了

经过无数中医阅读评价学习~!!

至今,仍在再版

牛哇,牛哇~~~~~~~!!
2012-11-25 15:12 11楼
附子治病,用不好虽治病却损寿。
附子当饭,瞎胡闹。一群蠢猪,不识药。瞎猫碰到死老鼠,自视高明。
易寿为正,假司命。害人众多,真庸医。因果未报时不到,善恶自昭。
⬅ 金匮肾气丸对症口腔溃疡 为什么?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方子,因为有很多疑问 老茶馆 跪求,国内哪里有能根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医,请不吝指教,谢谢大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