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阴阳的原始记载2

2012-11-04 12:45 楼主
第四章《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的自转公转法则、数字地图、数字地球仪法则、二进制法则、五行角速度等份法则
一、原文内容提要
八风、五风、四时等概念,就是等分地球(天体)自转与公转轨道的法则。八风就是八等分、五风就是五等分、四时就是四等分法则。同时要注意经纬网中经纬度的计算,轨道度数的计算。
二原文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这里的论述是用圆球的概念来论述的——“天有八风,经有五风”这说的是地球和天球的经纬网的8分法则与5分法则。“经”是经纬网、经纬度的含义,风则是风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的综合力学概念,中国古人没有这3个概念,用的是“胜”的概念,而且是以北半球的我国公转气候为准来进行描述的。“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这里虽然是是四时之胜,却实际上是用的五季,也就是356.25/4与365.25/5的区别,实际上,就是角速度的大小差别,大约为18度之差,《内经》很多描述是用18日来描述的,要换算。《史记》中有“均五行,推五胜”的记载,就是说的这个法则。主要是由于自转和公转有5.25度的角度之差,进行五等分之后,有余数,即小数点尾数的不同,需要进行处理。公转周期的91.3125度整数/时,73.05度/时要进行计算。这里还没有规定轨道开始的状态,只有四分和五分的等份法则,只有规定了轨道的初始状态,才能作相应的计算,这就要规定东西南北和公转轨道的初始状态,这样,地球公转的具体时间和具体的角度以及公转的角速度就可以计算和测定。
原文:“东风生于春,病生于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是地处北半球的我国公转气候为依据而划分的公转轨道状态。由于中国古人在这时已经明确“南北为纬,东西为经”《淮南子》《史记》中有这样的经纬网概念,通过我国的区域地理、区域地图中的气候变化来阐述轨道的初始状态,这样就能很好地进行计算和掌握运用。这里就是“肝生于左”的概念——这是地球的公转状态和自转状态的初始轨道状态的描述方法,而不是解剖上的肝脏部位。很多人以此嘲笑和讽刺中医,希望大家认真读 一读中国古代的经典。这是把我国公转气候等份为5步五行五运五行时的的法则
原文:“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平旦至日中”的“至”是动词“到”的含义,这显然是指地球的自转运动。“天之阳”的“之”可以是“的”,也可以是“到”;“阳中之阳”的“之”可以理解为“的”,也可以理解为“到”,后面的几个“之”也是如此。我个人的意见认为“到”与“至”的含义相吻合,这是说的地球的自转运动的轨道状态,是对时间的分段作划分。这就是“自转四时”的“子午卯酉”,与公转四时的“子午卯酉”有本质的区别。这里从时间的划分上也规定了地球自转的轨道状态。这里的地球自转的“阴阳”的划分,是以子午卯酉为界,是从子→卯→午→酉→子的轨道运动方向,这就是中国古人规定的地球自转的方向——与今天的机械时钟的方向顺时针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今天规定的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是同向的——而且相差180度。规定了自转的方向,同时规定了公转的方向——这样,轨道的运动,就有顺逆的运动方向,就可以进行计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地球自转阴阳的原始记载 老茶馆 地球自转五行的计算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