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讲座

2012-11-04 12:07 楼主
二、原文的计算法则的揭示
原文:“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原文:“女子七岁--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
这里医学上的规律我就省略不讲了,我想请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变数”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是中国古人的乘法口诀表。说的是下面的算法,现在大家都会运算,在3000年前中国古人就创造并运用了,这是古代数学的奇迹。
1x7=7,2x7=14,3x7=21,4x7=28,5x7=35,6x7=42,7x7=49;
1x8=8,2x8=16,3x8=24,4x8=32,5x8=40,6x8=48,7x8=56,8x8=64.
请与今天的九九乘法表和口诀比较一下,今天 是这样的:
乘法表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口诀表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这些记载很简单,很原始,却是必要的数学工具,这就是“和于术数”的一种数学工具,这是乘法的技术起源,有了这样的技术,就能完成更复杂的运算。由于数字化改变着、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所以我把2012年5月2日《参考消息》上的一篇《信息数字化改变人类思考方式》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分享。这是法国科学院院士热拉尔•贝里写的。这正是我要说的中国古人在3000年前的思考方式:数字化的思维方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时间的研究新发现 老茶馆 数字化思维对中医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