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双弓米”

2010-05-03 17:02 楼主
原所贤 大连市中医医院

宋代陶谷的《清异录》载:儒生单公洁家境清贫,却喜欢广结文缘诗友。他请来访的朋友吃饭,惭于正名,就不无幽默地说:”请啜少许‘双弓米’”。”双弓米”究竟为何种佳肴美馔?原来,这位儒生用的是拆字法,”双弓米”指的是极普通的家常便饭―粥。

粥的历史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粥恐怕是最古老的传统食品了。《周礼》中载宫廷食医掌管的周天子的“六食”中,就包括粥食。《后汉书·冯异传》中有“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的记载,这足以说明,在各种科学尚处在萌芽的古代,半流质的粥不仅可以饱腹充饥,而且还可以御寒康体,特别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方,是冬令的大众食品之一,这又使粥又具有了养生保健的作用。

文人墨客与粥

的确,纵观中国的粥文化,历代的名人学者、文豪医家,煮粥吃粥吟粥,养生延年、祛病疗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偏爱。可以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医药文化的结合,给古老的粥文化以丰富多采的内涵。据《清异录》载:爱好方术的曹操就喜欢黄白黑三种粥,即黄米、牛奶、黑豆所煮熬制成。清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有专门的《饭粥单》。他认为“水米融洽,柔赋如一而后谓之粥”。据笔者的浏览,宋代的诗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吃粥,粥香飘逸的居家生活,腹饱身暖之时便诗情大发,留下了有关粥文化的诗诵词吟。自喻“老饕”的苏东坡写过《豆粥诗》,杨万里用梅瓣焚香煮粥,并吟过清雅的《梅粥诗》。范成大诵出对“生姜桂皮粥”的赞美,黄庭坚则道出吃“茯苓粥”的欢欣。至于养生有术的陆放翁,则更是“只将食粥致神仙”了。

古代医家与粥

文人墨客们喜粥,医家们更是寓药于粥。药粥是祖国医药学遗产的瑰宝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长沙马王堆墓出土的有关医药学的帛书竹简中,就载有“火齐粥”、“青粱米粥”等药粥方,是我国有关药粥的最早的文献记载。用适量的中药与适量的米谷配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煮成的粥,既可以预防疾病,又可以做生病后的调养,有的对疾病还有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作用。用中医食疗的观点来看,药物与米谷配伍煮粥,相须相使,起到了协同作用而提高了疗效。清代医家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对药粥的医理做了详细的阐述:“米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粥疗简便易行,配伍灵活,易于被百姓所接受。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或清补,或润下,或淡渗,或固涩。药粥的理论是基于中医学“脾胃是后天之本”的脏腑理论和扶正祛邪的治则之上的。历代中医古方书中,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宋代的《圣济总录》、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有药粥方。清代医家中,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将粥称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另一位中医老年病专家曹庭栋也极力推崇以粥养生,他指出:“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他的《养生随笔·粥谱说》中列各类粥方一百种,汇聚了疗脏腑疾病、平衡人体阴阳的多种性味功能各异的粥疗佳方。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5-03 17:03 2楼
《金瓶梅》中的粥食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也不乏关于食粥的描写。明代描摹市井民生、世态人情的《金瓶梅词话》,多处写了书中人物食粥的细节。如西门庆纵欲丧命之前,妓女郑爱月儿喂他吃“粟米粥”。李瓶儿病重难治,大姑子特地带来了“一盒熬粥的粳米”来探视。庞春梅患病不欲饮食,海棠便用心熬了一小锅“浓浓的粳米粥”来给她扶助病体。《金瓶梅》中每写粥食,都是在书中的人物病卧不起时,这恐怕与古人深知食粥可以滋补脾胃,辅助康复的经验有关。因为粥食既能饱腹,又能生津,而且利膈宽肠易于消化。从现代营养学的医理而论,也不失其为大众化食疗处方的内涵。

《红楼梦》中的“红稻米粥”

《红楼梦》中描写了宁荣二府钟鸣鼎食的饮食生活,其中也不乏有关粥食的记载。第七十五回,贾母晚饭时要吃稀饭,尤氏赶忙捧来一碗,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过来吃了半碗后,便吩咐说,将这粥送给凤姐吃。当贾母看见尤氏仍吃白米饭,便问为什么不吃她的“红稻米粥”?王夫人忙解释说,细米艰难,都是可着吃的做。这似乎是闲笔的补叙,却道出了红稻米的珍贵。红稻米,又称“胭脂米”,做粥有异香。据说,此米是康熙皇帝于丰泽园的稻田中发现的奇异良种,便命择膏壤以布此种。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因其生自苑田,故又称作“御稻米”。清代的《吉养斋丛录》载:清世宗雍正皇帝曾将此米赐给河东总督田文镜。他大病初愈,令他以御米做粥扶病体增气力。贾母让凤姐吃红稻米粥,也有此食疗的寓意。因为头一天晚上,凤姐带人抄检大观园后,劳累过度,夜里便“淋血不止”,崩漏之疾复发。红稻米粥对她来说,是一道健脾补虚、养血生津的营养餐。据红学家们的考证,曹家曾屡有报给康熙帝试种御稻的奏折。可见,红稻米不仅植于御苑,也播于民间村田。《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地方官员年终向贾府交租,账单上便有“玉田胭脂米二石”的记载,指的就是始产于河北玉田县,后移植清官御苑的红稻米。像贾府这样的世代承袭的贵族皇亲,啜吃显贵的御米做的“红稻米粥”,则丝毫不足为怪了。

《红楼梦》中的“粳米粥”

据史料的记载,清代的北京,粳米粥是流行的清晨小吃之一。《燕都小食品杂咏·咏粳米粥》云:“粥称粳米趁清晨,烧饼麻花色色新”。粳米粥俗称“京米粥”,汤纯青,味美。《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在梨香院饮酒,喝“鸡皮竹笋汤”,还吃了半碗多“碧粳粥”。《食味杂咏》说:“近京所种,统称京米,而以玉田县产者为良。粒细长,带微绿色,炊时有香。”宝玉吃的“碧粳粥”,就是用这种米熬成的。贾府还将这种碧粳米送给来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书中第四十二回,平儿对刘姥姥说:“这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
2010-05-03 17:04 3楼
红楼梦》中的“腊八粥”

熬“腊八粥”是明清时腊月里沿袭盛行的民俗之一。《燕京岁时记》载:“腊八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亦名“佛粥”,据说起源于佛教寺院。农历十二月初八,传为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故寺院僧人取香谷和果实以供佛祭祖,名曰“腊八粥”。《红楼梦》中亦提及腊八粥。第十九回,宝玉给黛玉编故事,说一群耗子要学人间熬“腊八粥”,腊月初七派众耗子下山去偷米、豆、红枣、栗子、花生、菱角、香芋等原料。这是曹雪芹对当时北京食腊八粥的民俗的侧记。实际上,腊八粥已不仅是一种应时的冬季节令食品,而是一种兼有食疗保健作用的药粥佳方。

《红楼梦》中的“鸭肉粥”与“大枣粥”

第五十四回,荣府元霄节摆夜宴,贾母说她有些饿了,要喝粥。凤姐忙回答说:“有预备好的鸭子肉粥”。贾母说:“我吃清淡点的吧”。凤姐又说:“有枣儿熬的粳米粥”。凤姐所说的这两种粥则是地地道道的药粥。看来,贾府的家常饮食中,既有食用的,也有药用的,其品类丰富可见一斑。“鸭子肉粥”在《食医心镜》和《本草纲目》等书中均有载录,是用鸭肉汁和粳米煮成,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用。适用于劳热骨蒸、身体羸瘦、水肿及病后体虚之症。临床上,医生常将此粥作为慢性肾炎、水湿胀满、肾阳虚小便不利的食疗方。大枣粥首见于《圣济总录》一书,《红楼梦》中说是为王夫人吃斋用的素食。从药粥的角度说,大枣粥具有补益脾胃、益气生津、养心安神的作用。在元宵节的夜宴上,一荤一素两种药粥,养生有术的史太君,吃清淡而远油腻,可谓饮食有节了。

《红楼梦》中的“燕窝粥”

《红楼梦》中还写了一种药粥,即“燕窝粥”。第四十五回,“冷美人”薛宝钗劝“病西施”林黛玉服食“燕窝粥”来滋阴补气、健身养神。她说,每天早晨用上等的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吊子熬出粥来,便可添养精神气血,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当天晚上,她便派两个婆子冒雨送来一大包燕窝和洁粉梅花雪花洋糖。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禽部·燕窝》说:“味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劳瘵之圣药。”燕窝粥的做法,先将燕窝与粳米洗净后,加水适量煮粥。待粥熟之际。放入白糖或冰糖即成。黛玉之疾,低热、盗汗、咳血、咯痰。燕窝粥滋阴而养胃气,食疗药补于一粥,自然有利于她病体的康复。

《红楼梦》中的粥食种类是丰富多彩的,曹雪芹开列了贾府的粥谱,载录了六种粥食,即红稻米粥、碧粳粥、腊八粥、鸭子肉粥、大枣粥和燕窝粥,留下了清代盛世时中国粥文化的生活实录。而今,它们都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养生保健的食谱了。 (原所贤)
⬅ 古代心理疗法 老茶馆 漫话中医处方与文房四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