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营卫气血津液学说统领阴阳五行学说【十】

2012-08-22 11:38 楼主
中医理论营卫气血津液学说统领阴阳五行学说【十】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黄帝内经》所构建的以阴阳五行哲学导向方法为基础的,五脏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

的发端源头,五脏是人体功能活动的中心,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部分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但

是经络脏腑三焦仅是人体之营卫气血津液流通活动的大体轮廓场所,人体的营卫气血津液通过经络脏腑三焦得

以敷布全身,循环周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致病因素都必须作用于人体的营卫气血津液,才能产生

疾病,也就是说,任何疾病都是以人体的营卫气血津液流通的生理功能失常为基础,脱离了营卫气血津液,就

脱离了疾病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证并不简单等同于《内经》的经络病变,六经辨证也不是脏腑经络辨证的别名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于六经辨证的理解造成了不少的分歧,著名的如朱肱的六经经络说,方有执的六经

六部说,柯韵伯的六经地面说,张隐庵的六经气化说等等,当代学者更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据王氏等人的

统计,关于六经实质的假说有41种之多,有很多解释甚至脱离了《黄帝内经》五脏阴阳的理论导向核心,据此而欲求伤寒之正旨,可谓难矣。
我们认为所以造成对于伤寒论六经理解混乱的原因,是由于没有认识到中医理论真正的纲领学说是营卫气

血津液学说,阴阳五行仅是哲学导向方法罢了。阴阳五行属于哲学概念,哲学概念是形而上的概念,周易有“

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论述。所以阴阳五行形而上概念,是属于系统高

层次的无形抽象概念范畴,具有哲学概念的模糊性,缺乏实体概念的可证伪性,缺乏实体概念的确定性。
六经辨证的核心纲领是营卫气血津液的开阖枢气化变化状态。开阖枢气化状态,即以阴阳消长的规律方法

为导向,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如陈修园说: “六气之标本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他认为

“开合枢”是六经病证之中,审证施治的大关键。气化作为经络脏腑三焦的生理、病理的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

而存在。《伤寒论》六经病,三阴三阳的病理变化,其纲领实质是营卫气血津液的气化“开合枢”状态。因为

“开合枢”是营卫气血津液在经络脏腑三焦场所,循行路径状态中,阴阳互根的变化规律,是研究生理、病理

的重要依据。《内经》的“阴阳离合论”讨论阴阳变化,从天地阴阳开始,乃至四时生长收藏等,说明三阴三

阳升降出入的道理,并不是为《伤寒论》六经专设;只是哲学范畴的方法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9-11 13:31 2楼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证并不简单等同于《内经》的经络病变,六经辨证也不是脏腑经络辨证的别名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于六经辨证的理解造成了不少的分歧,著名的如朱肱的六经经络说,方有执的六经

六部说,柯韵伯的六经地面说,张隐庵的六经气化说等等,当代学者更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据王氏等人的

统计,关于六经实质的假说有41种之多,有很多解释甚至脱离了《黄帝内经》五脏阴阳的理论导向核心,据此而欲求伤寒之正旨,可谓难矣。

总结诸多的伤寒论历史论述有两种分歧:

1:第一派:六经是哲学概念,既然是哲学概念,也就脱离了医学基础,如果完全脱离了医学基础,还能不能看病是个问题,经方不是以人体生理病理为基础,而是以哲学为基础,这样的经方还叫不叫“医方”,前后矛盾,“方”也就成为方法的“方”。

2:第二派:六经是经络概念,也就有了医学基础,经方可以成为医学“方”,但是延伸到内经三阴三阳本意又不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说三阴三阳在自然现象的机制与人体机制上的藕连不通也就成为难题。

伤寒论历史讨论的两种争议自古至今不能定论,也就成为一种永远讨论的话题,先生既然知道诸多历史问题,也就需要再仔细研究,千万不能轻易下结论,需要大家再商榷再研究,可能对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有所帮助。
⬅ 《医门凿眼》、《药性琐谈》现今销售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老茶馆 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