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源流1

2012-08-17 10:35 楼主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毫无疑问,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与《内经》中的三阴三阳存在着一先后关系,即《内经》中的三阴三阳在先,《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在后,只有这种先后关系是真实存在的,两者有无继承关系我们不能断定。何以言此?因对《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内经》;一是源于《汤液经法》。持源于《内经》说者必以《伤寒论》自序为本;持源于《汤液经法》必因皇普谧《甲乙经》而成说。然《伤寒论》自序有真伪之辩,《汤液经法》踪迹难寻,谁是谁非,真假难断。要研究《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就必须对《伤寒论》以前的文献做一梳理,从而才能把握“三阴三阳”形成发展的脉络。1 《内经》中的三阴三阳“三阴三阳”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之《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热论》、《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篇皆见其名。一个非常有趣且令人深思的是:“三阴三阳”的首次出现就是在一种不受欢迎或者说是受质疑的情况下出现的。请看:《素问•阴阳离合论》“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要知道这是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语境下发出的提问。由此可见“三阴三阳”与黄帝熟知的“一阴一阳”是不相合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演化出三阴三阳的意义何在?或者可以进一步追问,中医学是从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还是于一阴一阳的同时就有三阴三阳?这可能涉及或引申到另外的一个问题,即事物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问题。《周易系辞上》“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其中“分而为二以象两”,殆“一分为二”之胎始;而对“一分为三”人多援引《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为凭说。如此论说,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分而为二以象两”之后,继而是“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挂一以象三”本意,无非是指“一卦由三爻构成”。如此,“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的意思就是“将爻分为阴爻与阳爻以象两仪,每一卦有三爻组成以象三才”,接下来的“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即为“抽取蓍草以四为数以象四时”,“象”,此处皆有取法之意,即取法于“天地”、“天地人”及“春夏秋冬”。说到此处,不能不引用黄帝与岐伯对话的全文。《素问•阴阳离合论》:“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黄帝早就发现“三阴三阳,不应阴阳”这一现象,因而请教与岐伯。然纵观全文,可以说岐伯没有正面回答黄帝的询问,因为岐伯没有回答“一与三的关系”,或许说岐伯的回答不能令黄帝满意。于是,《素问•五运行大论篇》黄帝又旧事重提。“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己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这一次的提问岐伯以“人中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有区别来回答,也就是说数之可数者是人中之阴阳,而天地阴阳者是不以数推而是“以象之谓也”。不知是缘于黄帝的神灵、徇齐抑或敦敏,这段对话又被“著之玉版,藏之金匮”了。本人愚鲁,始终没有看明白“一与三的关系”。没能看出如何从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因而只能做以下猜想:这一猜想是沿着“一分为二”形成的路线进行的。中医学中所以出现“三阴三阳”很可能是某一学派的医家将《周易》“挂一以象三”的做法进行了移植,依据八卦以三阳爻而为乾,三阴爻而为坤的约定进行了如下的推理:既然“一卦可由三爻构成”,那么,“一阴也可由三阴构成”,同理,“一阳也可由三阳构成”。如此则形成了与《周易•系辞下》所言相象的格局,“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说卦》中“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的功用也由此体现出来。所以做以上之猜想,不知以下理由能否成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请教:有高手说涌泉按之凹陷不起会导致气更虚,怎么办? 老茶馆 伤暑腹痛腹泻案 ➡